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01/04 10:37:04瀏覽1243|回應8|推薦80 | |
以前,老師教我們,查原始典故出處,就可有助於我們更瞭解每一句古文成語的真實意義,就不會用錯。 「戰戰兢兢」,語出詩經小雅小旻: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戰戰:恐懼的樣子;兢兢:小心謹慎的樣子。所以整句也可以說有戒慎恐懼之意。(還有人覺得害怕到發抖的樣子,都可以用這句來形容) 「兢兢業業」,語出詩經大雅雲漢:兢兢業業、如霆如雷。 雖然兩個成語看起來很相似,但我們不得不承認,要稱頌國軍,的確是「兢兢業業」會比「戰戰兢兢」好些。 但或許用「戰戰兢兢」來說國軍,真的是說者的本意,可能真的表示我們國軍現在面對台海兩岸詭異的情勢,真的非常害怕恐懼,所以得戰戰兢兢呢! 因為這半年來,臺灣海峽出現了許久不見的緊張情勢,對岸三天兩頭飛機船艦不斷的在我國四周飛行或巡迴,如果我是國軍,我應該也是每天戰戰兢兢吧!因為真的非常戒慎恐懼呀!所以,蔡總統所言是真的啦!他沒用錯成語,大家都誤會了呢! 但,這兩句成語其實在以前考試時,若我們選成相同詞語,一定被扣分的。 人非聖賢,熟能無過? 歌仔戲最常聽到的一句台詞不也說:仙人打鼓有時錯!表示就算是天上的神仙也都難免有錯。 所以,既然身為凡人的我們,偶爾有小錯,自然難免。 講話用錯成語,在所難免。 所以為何以前我們求學時,國文測驗常要我們背成語、背典故,就是怕我們用錯成語貽笑大方。 學習國文時,除了成語外,老師也很愛用文章來讓大家來找碴,找出錯誤語意的用法。 或者是一題複選題,裡面諸多選項,要我們選出意思相同的詞語或成語,就是要讓我們大家更清楚每個詞句的意思與各個成語的用法,表面上是為了考試多得分,但實際上,清楚每句詞語真正意思,是有助於我們其他學科學習的。 可蜜大學時曾教過一些學生,數學加減其實不難,但是把同樣的2X2+2學生答的很容易,但寫成數學應用題方式—告訴學生說,田裡面有2隻雞、有1隻鵝,請問這些動物共有幾隻腳。學生反而看不懂題目沒法作答,所以正確理解文意很重要。 多年前那個「三隻小豬」就已經被大家詬病不已,前幾天才出現了「自自冉冉」風波(好像又要編入教育部的辭典中正式定義—臺灣自己的定義……) 或許現在社會上諸多無法理解的亂象,就是大家喜歡依照自己意思各自解釋所造成的果吧! 因為,各自有各自認知,但這些個人的認知完全不同,久而久之彼此間就無法溝通,甚至因為彼此認知不同,就開始產生嫌隙與誤會,嫌隙與誤會如同雪球般越滾越大,最後來了一根稻草,就壓垮全部,造成終生遺憾的大事。 各位覺得我危言聳聽嗎?我舉個例子,本來兩個好朋友,正聊得開心,A就對B說,我覺得你每天都很「精神異常」的樣子耶!B一聽,臉色可能稍稍一沈,但A可能沒發現,又繼續聊別的。因為A可能本來是要「神采奕奕」來形容B給A的感覺,但有可能一時太開心,A說錯了,也或者是A真的以為「精神異常」與「神采奕奕」都可以用來形容人精神抖擻、神采煥發、神采飛揚的樣子。但因為這是屬於兩朋友私下閒聊,所以沒說破就僅有兩人間有誤會。 但同樣的狀況若是發生在大庭廣眾下,傳媒現場拍到後大肆報導。我想,若這些對話發生在藝人身上,應該就是負面新聞好幾天吧!但若又發生在某位政府要員或高官身上,我想,就是想辦法又把他列入教育部新編詞彙中吧!!!這,就是我們要傳承給下一代的教育嗎?我,還是要再度慶幸,不用在這樣的辭典規範下教學生,因為…………… 講錯話、用錯字,當下就承認不小心弄錯了,其實真的無傷大雅。說不定反而讓很多人因此多學了一些國學。用對詞彙,彼此溝通才能無礙、才不會有誤會。用錯、說錯、不認錯,還硬想辦法自圓其說,甚至想立法或定義來作為普世價值與規範,實不可取。在上位者,反而應該更迅速認錯改正,才不失典範! 既然說者認為用得當,那可蜜也來依樣畫葫蘆寫個對聯: 總統戰戰兢兢 人民兢兢業業 橫批就用: 開心一下囉!反正不都「自自冉冉」都可以等同「自自然然」。那我順應時事做的這個對聯,也將將好而已啦!
只是,困惑的是:怎麼都是旁觀者、媒體在那裡一頭熱的解釋對或錯,用出這些詞語的本尊,我倒是很想聽聽他們自己的說法呢!說不定,本尊根本就沒有要硬凹的意思,都是旁人太好事啦!有時候,旁人的好(ㄏㄠˋ)事,反而壞了本尊自身的用意呢!
當事人應該在第一時間就出面澄清滅火,甚至說清楚自己到底是誤用,還是其來有自。所謂:見微知著,第一時間的果斷處理,就能用來判斷一個人的言行是否合一,是否言必信行必果。常可由這些看似小事的細節中觀察出一個人的言行舉止一致性是否足夠、是否言出必行,言之有物,值得人家的尊崇與信任!!!第一時間澄清、改正與認錯是關鍵!! |
|
( 休閒生活|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