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台灣經濟--走的穩,還是走的快
2008/06/19 00:23:27瀏覽145|回應0|推薦0

愛爾蘭在本月12日舉行公民投票,否決了里斯本條約,歐盟呀異,愛爾蘭在1995至2006年受到歐盟的影響,經濟快速起飛,但在2007年之後,經濟開始趨緩,許多房地產無人問津,現在否決了里斯本條約,但代表了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當我們走入全球化的時候,我們的制度被要求鬆綁,國家的權力變小,區域經濟變強,資金開始移動到適合的地方,愛爾蘭由於政府提供相當鬆綁的法令及良好的投資環境,因此愛爾蘭成為相對其他國家熱錢擁入的地方,但隨著經濟的快速下滑,愛爾蘭出現了經濟趨緩的問題,這和台灣和日本都一樣,經過經濟高峰之後,都會下滑,愛爾蘭民眾擔心里斯本條約會傷害國家管理權力,否決了這個提案。

當我們看到一個國家的繁榮時,一定要注他的風險管控,越南就是如此,當資金大量擁入時,大家都全心投入,但沒有人注意金融風險,導致高通膨的產生,相對的中國政府聰明多了,在經濟高峰時,就開始使用宏觀調控來抑制過熱的經濟,千萬別以為自由市場會自動回復正常供需的,那是亞當史密斯的理想,事實上那個理論在現在行不通,他忽略了人為炒作及預期心理以及資金高速移動三者帶來的風險,因為市場是自由的,所以高資本的單位,可以在短期間,將某一些價格炒高,由於消息放出之後,預期心理加上炒作,讓整個價格亂成一堆,更本和實際的供需不同,例如目前商品期貨及油價就是如此,而國家經濟完全不掌控,就會讓投機客有炒作的機會,導致匯率異動過大,次貸風暴不就是如此嗎,因為有利差所以資金就會高速移動,資訊化和金融國際化之後這個移動的速度會令人吃驚,當大家開始恐慌時,暴跌的風險就來了,預期心理會讓跌幅更大更快,愛爾蘭,台灣,日本,韓國,新加坡,中國都曾經是經濟高度發展的國家,但要再第二次高速發展就沒有這麼容易了。

1929年美國金融危機,當時的美國總統就誤信自由市場經濟,而錯失良機,到了羅斯福總統開始人為干預,恢復市場信心,才讓經濟危機停止,各國政府如果要一直維持良好的經濟成長,就不能不就風險上進行干預,當然不是全部的干預,這會讓資金進不來,良好的監管機制,風險分散,必要的金融管控是必要的,並不是說自由市場不對,而是人為的操作超乎大家的想像,但政府不應該使用豪賭的對抗投機者,而是要引導良好資金投入基本建設及穩定發展的產業,必要時對投機者進行懲罰也是應該的,投機者的資金都是短期的資金,對國家經濟供獻,不是大好就是大壞,要小心這些資金拖垮國家經濟,這些資金就是俗稱的熱錢。

台灣經過政黨輪替之後,股市開始慢慢走進多頭,陳文茜說馬英的活水經濟是滴水經濟,我承認是不夠開放,但也要小心快速經濟發展的痛苦,新加坡在這幾年的開放後,每年經濟成長都在6%以上,但30%的貧窮人薪資越來越低,生活越來越苦,新加坡開始注意到了,但看起來公平的稅制內容並不公平的稅法才是起因,為了吸引外資進來投資將一些本來公平的稅降低,所以高所得的人扣不到稅,低所得的人扣更多,或無補助導致M型社會化,政府必須在招商及公平下取得平衡或取捨,世界就是如此,沒有十全十美的稅務結構,完全取決於政府在決策的重點在何處,善用稅制可以減少暴跌經濟或其他的內政暴動,但要如何取捨,當看政府智慧。

政府必須看清什麼是好的資金,什麼是壞的資金,使用資金的是人,所以根本上還是判斷人的良知,例如張忠謀及徐旭東的看法兩極,但可以看出張忠謀的談話非常中肯,值得信賴的人是張忠謀,不是徐旭東,如果我是政府...當然張忠謀的資金歡迎,壞資金請離開,壞資金會導致國內暴動,政治風險增高或是經濟暴跌...政府必須詳查。

( 時事評論財經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asperyean&aid=197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