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媽媽的提琴手
2009/02/13 11:59:30瀏覽471|回應1|推薦10

不想只有兩個人的家堆滿了許多不用的物品,我不斷的在清除。有些難捨的像是孩子從小到大的我幫他們留下的小東西也一咬牙狠下心給捨了!唯獨那四把小尺寸的小提琴。

 

兩個孩子都是六歲開始端起小提琴,從此與小提琴結下不解之緣。家裡有學小提琴的父母都知道,琴的尺寸隨孩子的成長尤其是手臂的長短而改變。兒子剛學時用八分之一的琴,剛開始學不知道他喜不喜歡所以用租的,學了幾個月老師直誇他音感好又有樂感( Musical ),於是四處詢問打探買到了一把歷史悠長的法國琴,這把「其貌不揚」的琴音色優美,琴聲可以傳得好遠是小尺寸的小提琴中少見的佳品,姑且不論它今天「身價」如何,是兒子的「啟蒙琴」焉有不留下的道理?三個饅頭 ( Sentimental )嘛!

 

七歲時換了一把四分之一的琴,那時兒子七十歲的老師是費城交響樂團的第一小提琴手( First Violin ),七十歲的老師帶著七歲的兒子表演了巴哈双重奏 ( Bach Double Concerto ),造成一段佳話,在我們住的小鎮掀起不小的新聞,兒子上了好幾次報很讓我們「虛榮」了一陣。

 

孩子學琴不愛練琴的多的是,往往造成父母與孩子間的拉鋸戰,兒女都幾乎沒有給我這種困擾,下了課看一下電視吃完點心就做功課,做完功課到院子活蹦亂跳一陣,進門喝喝水洗洗澡就練琴。小提琴的好處就是可以端著到處跑,孩子練琴時正是我準備晚飯的時段,孩子把譜架往廚房一放就拉起琴來了。小提琴手「林昭亮先生」素有「總統府的提琴手」的美譽,可是我這個幸福的媽媽有兩個「廚房的提琴手」,一邊洗菜切肉一邊有現場古典樂曲演奏,千金不換哪!

 

兒子學醫,在决定學醫前也曾自我掙扎了一陣子是否棄醫學去攻讀音樂?從小他就是個蠻「認識」自己的孩子,自己想想清楚的了解音樂路上要成就為一個傑出的獨奏者 ( Soloist )絕對是需要多方面的搭配。但是在忙碌的醫學生涯他一直沒有放棄小提琴的演奏,每天不管幾點鐘才從醫院或實驗室回家,他一定會練練琴才休息,非常的「自律 ( Self-Discipline )」,一年裏仍是有好幾場巡迴演奏會,只可惜從沒受邀回臺灣演奏。我心疼他把自己當成好幾個人在用,太「操」了!真希望他願意只滿足於當媽媽專属的「廚房提琴手」。

 

女兒步著哥哥的脚步,亦步亦趨的走在音樂的路上,出遠門照顧的最好的是不離身的小提琴,雖然做了老師仍參加了她教書所在地的交響樂團,每隔幾個月就有一次演奏會,一邊適應著異鄉生活與工作一邊擠時間練琴。先生生日那天,女兒在視訊 ( Web-Cam )裏拉「生日快樂」給她爸爸聽,最基本簡易的曲子由視訊裏傳送過來,温暖了她父親的心。想想孩子能有一個除了專業之外受用不盡的終身嗜好,讓我覺得我們是多麼幸運的父母。

 

孩子大了離家了,一家人要湊在一起都「有時有陣」,兄妹俩要再合奏就更不容易了!前幾天先生去買了一些電腦軟體,打算把兒女從小到大每一年比賽獲勝以後奪得不計其數表演的演奏實况錄影轉換成DVD,希望有一天能與大家共享,再讓我「虛榮」一次。

 

擦擦那各自為兄妹俩留下的各两把小尺寸的琴,彷佛仍是當年牽著背著琴的孩子的手去上小提琴課的情景,耳邊一直響著兄妹俩合奏的貝多芬奏鳴曲….春天 (Beethoven Sonata No.5..Spring)

 

好想念、好想念媽媽的兩個提琴手。

( 心情隨筆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aja12&aid=2644225

 回應文章

ok9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好熟悉的感覺
2009/02/16 08:49

我兩個兒子也是從1/8換到1/4換到1/2就掠過2/3直接跳成琴

琴我都捨不得丟,看到琴,就讓我回憶起陪孩子練琴的時光^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