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4/10/01 11:15:47瀏覽43|回應1|推薦6 | |
中國贏得清潔能源競賽邁向綠色強國
一、中國對脫碳的堅定政治承諾帶來回報 依據亞洲時報報導,在過去五年中,中國在清潔能源上的支出是美國或歐洲的十倍。中國在快速成長的再生能源製造市場中佔據主導地位,生產了 90% 的太陽能電池板、超過 70% 的鋰電池和 65% 的風力渦輪機。這是一個非常聰明的政治決策,研究表明太陽能和風能可繼續其最近的驚人成長率。在不久的將來,再生能源可能會成為一個價值數兆美元的全球產業。歐洲綠色協議和美國的《通膨削減法案》(IRA)未來十年分別接近1 兆美元——可能會縮小它們在清潔能源部署方面的差距,但它們不太可能動搖中國的市場主導地位。中國已經加工了大部分清潔能源供應材料,並擁有先進的製造基地,更有能力擴大生產以滿足不斷增長的需求。中國的通威太陽能製造廠可以單槍匹馬地滿足 2023 年全球太陽能市場需求的10%。一些較新的中國工廠被設計為模組化。如果需求持續成長,可以相對快速地再建造這樣的工廠,將規模經濟提升到另一個水平,並進一步降低成本。中國綠色能源的驅動力是中國在第 75 屆聯合國大會上承諾到 2060 年實現碳中和或淨零排放——在該狀態下,任何碳排放量都與從大氣中開採的等量碳相匹配。這項來自高層的指令正在推動城市實現各自的碳中和目標,再生能源在中國各級政府中都受到青睞。利用全球再生能源成本下降和加速交通電氣化被認為是城市層面的優先策略。 中國、英國、美國和歐洲的淨零戰略都包括再生能源以及對替代清潔技術的廣泛投資,例如化石燃料工廠和核能的碳捕獲。美國擁有廉價的天然氣——而且數量很多——並且正在建造許多價值數十億美元的設施,以利用再生能源和碳捕獲來生產氫氣。美國和歐洲在核能方面也有相當悠久的歷史。中國正在投資這些替代技術,但投資的力道遠不如再生能源。基於先前的研究,發現再生能源和交通電氣化對中國的城市決策者越來越有吸引力,因為它們成本低、風險相對較低,並且有可能快速實現持續的減排。這些品質使他們能夠迅速推動改變。模組化、大規模生產和大規模吸引力都是高學習率的重要因素。太陽能、風能和電池具有所有這些要素,尤其是太陽能。近年來,中國大力推進綠色低碳發展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績單”,產業轉型“綠色”可期。能源轉型邁向“綠色”,為經濟高質量發展奠定清潔基石。截至去年6月底,中國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達到16.53億千瓦,同比增長25%,約佔發電總裝機的53.8%,風電光伏發電合計裝機已超過煤電裝機。隨著技術的不斷提質升級,現在風電、光伏等新能源已經成功邁過了‘價格門檻’,惠及更多群眾。中國經濟將因“綠”而興,點“綠”成金。 二、中國是世界推動清潔能源最大力量 目前中國再生能源裝置在發電總裝置中佔比超過50%,中國地熱資源量約佔全球的1/6,開發利用潛力大。 集團已建成多個超百萬平方公尺規模的區域性地熱供暖項目,可為全國11個省市的百萬餘戶居民提供清潔暖氣服務。從“天上”到“地下”,中國積極開發利用再生能源,推動用能結構不斷優化。 來自國家能源局的數據顯示,2023年底,中國再生能源裝置在全國發電總裝置中的比重已突破50%,歷史性超過火力發電裝置。 再生能源發電量約佔全社會用電量的1/3,風電光電發電量維持兩位數成長。根據國際能源總署發布的《2023年再生能源》年度市場報告,2023年,中國風能新增裝置容量比上年增長66%,中國太陽能光電新增裝置容量相當於2022年全球太陽能光電新增裝置容量。該報告評價,「中國對全球實現『再生能源增加兩倍』目標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新疆哈密,華電天山北麓戈壁基地610萬千瓦新能源基地計畫近期開工。 該計畫採用風能、太陽能、火力發電等多類型能源互補發電,全面建成後每年可新增綠電超140億度。建造「沙戈荒」大型風光基地是中國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要措施,「追風逐日」發電必須加速電網工程配套建設,確保新能源送得出去。依托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中國目前已建成世界首個柔性直流電網工程-張北柔性直流電網示範工程和全球電壓等級最高、輸送容量最大的離岸風電柔性直流送出工程-江蘇如東離岸風電柔性直流工程。如今,中國風電光伏全球競爭優勢進一步凸顯,水力發電、核電、特高壓均已成為中國電力企業的亮眼名片。BBC報導,中國用十幾年的時間彎道超車,成為世界太陽能發電的領軍者。中國擁有全球最大光伏發電全產業鏈集群、最大應用市場、最大投資國、最多發明和應用專利和最大產品出口國等實績。 水力發電是再生能源發電的領頭羊,在全球發電份額中,水力發電僅次於燃煤發電和燃氣發電居世界第三。中國的水電裝備製造能力得到廣泛認可。自2019年底,中國企業參與國際水電項目406個,累計裝機容量達127吉瓦,中國在該領域與更多國家建立了合作關係80多個國家。中國的生物質能源產業起步於 1950 年代。 70年後,它已成為全球領先的覆蓋用於發電、沼氣、生物乙醇和生物柴油的生物質和城市固體廢棄物( MSW)焚燒。中國光伏產業的發展與風電不同,它是由利用海外資本來華投資的企業家、高技能的技術人才並降低國內勞動力成本,從一開始就在不斷增長的海外市場競爭。中國後起之秀,覆蓋整個光伏供應鏈,改造了過去 15 年可再生能源市場。在不到二十年的時間裡,中國在全球市場上佔據主導地位,自 2015 年以來,全球使用的模塊中約有 70% 是在中國製造的。中國光伏行業協會表示,從 2022 年到 2025 年,中國每年可以增加 83 到 99 吉瓦的新容量,中國太陽能製造協會表示,預計中國將在 2022 年增加 75 至 90 吉瓦 (GW) 的太陽能發電量,遠高於去年的創紀錄增幅。2005年,中國頒布《可再生能源法》後的15年間,中國建設了4,000 個風電場,中國大陸的風電發展分成幾個階段:在知識轉移方面與先進國家廣泛試點和聯合的方法,高度重視本土化,其次是擴大規模,提高質量和降低成本以增加競爭力。根據GWEC世界風電協會統計,中國陸上風電佔比世界第一達39%,海上風電裝機規模也居世界第一,2021年中國海上風電新增裝機容量近1700萬千瓦,中國現在運營著全球近一半的海上風電裝機,即5400萬千瓦中的2600萬千瓦。如今,中國引領全球新型離岸風電機組裝置,到2030年預計能夠達到52GW的裝機容量。 三、中國其他減碳產業 除可再生能源外,中國的新三樣包括電動車、锂電池、太陽能電池對減碳一貢獻甚大。根據中國海關總署統計,2023年,中國新三樣産品合計出口1.06萬億元。中國鋰離子電池產業延續成長態勢,產業總產值超過1.4兆元。 鋰電池出口總額達4,574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超33%,布魯塞爾智庫戰略展望研究所指出,中國在零排放領域掌控著60%的製造技術,創造了大量就業崗位,主導著幾乎整個電池供應鏈,貢獻了超七成的鋰電池生產總量。2013年1月19日,中國國務院發佈《新時代的中國綠色發展》白皮書,向世界闡述中國要走綠色發展大道,要共同保護人類生長的地球,顯示中國經濟發展的含綠量顯著提升。綠色産業已經為經濟增長的新動能。中國在關係到全球向低碳綠色轉型最關鍵的可再生能源和電動汽車方面處於世界領先位置,這些進展也使世界向碳中和轉型成為可能。國際能源署(IEA)指出,人類之所以能夠邁向淨零排放的目標,是因為過去10年太陽能光伏、風力發電成本降低近90%,電動汽車技術成熟而能夠大面積市場化。這些是因為中國在綠色發展過程中作出了特別貢獻。綠色產業也包括船舶,全球造船新訂單有超過六成流向中國,其中,「綠色船舶中國造」趨勢引人注目。 2023年,中國新接綠色動力船舶訂單國際份額達到57%,2024年前3個月,全球綠色船舶新造訂單大量集中在中國。隨著新能源動力、資訊科技持續賦能,「綠色船舶」已成為中國製造的新名片。 綠色船舶是採用先進技術或使用新能源清潔能源降低污染和溫室氣體排放的船舶。綠色船舶的主要特點有三:一是環境友好,船舶産生的污染物少或能得到有效處置;二是節能高效,船舶能效水平較高,運營更節能;三是技術先進,通常採用技術手段或清潔能源提升船舶綠色水準。中國船舶集團上海船舶設備研究所自主研發的核心産品實現快速迭代,新一代電池包和純電池動力船舶能量管理係統均獲得中國船級社認可證書,將為新能源動力係統提供更大容量、更長續航以及更多選擇。船舶綠化將有力促進海運減排,目前全球貿易量的80%以上透過海運完成,綠色低碳已成為船舶航運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另外,船舶綠化也將有效推動客貨運船舶提升製造技術。綠色船舶不僅體現在動力上,也體現在設計建造的各個環節。船舶製造是龐大而又複雜的工程,從零件到最後的成品船,涉及8大環節、1000多道工序。在中國船舶集團廣船國際,這項傳統製造業如今變得更智慧、更有效率、更節能。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