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12/06 12:21:26瀏覽983|回應5|推薦39 | |
同學昨天感慨的有感而發說,是否因為景氣低迷不振,怎感覺最近借貸的人多起來了?到寺廟去禮佛,拜完欲轉身離開時,突有有一名原住民走過來跟她唉肚子餓卻身無分文無法買食物,為買飯吃而開口乞討。當下他內心相當矛盾,既想退避三舍,又覺得自己過得去但對於一個可憐的人須憐憫,視若無睹是一件過意不去殘忍的行為,無法逃離良心的不安,卻也怕淪為他人利用惻隱之心的狡行犯罪工具。 那天是農曆十五,寺廟有誦經共修活動。念經之後會午供普施,再與眾結緣。前來參加禮佛的人能一起共享美味素食,相信這是多數寺院的作法。對此,我是頗不以為然,認為她其實可以跟這位朋友說,等一下一起共餐就好,或者是帶她去買便當,而不是直接給錢,斟酌一下狀況再決定,提供食物給與力量,這也是實際布施的一種。依佛家來說,佈施有三種,分為財施,法施,無畏施。本著一顆真心對待所有相應到的有情無情,我們可以理解並感同身受經濟匱乏的無奈,但毫不猶豫的作法是否落入濫慈悲? 昨天他們餐廳舉辦了邀請弱勢家庭孩子共餐的義舉,讓孩子們偕能享受她們專程烹調製作的美味午餐,雖不是大啖山珍海味,但是寒風中送來的不光是食物所散發出來的氣味,這道溫暖溫馨流竄在心田,這股暖流綿延於記憶,直到長大,當自己成年後,依然會記得在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曾有一位好心的叔叔,好心的阿姨,笑容可掬的歡迎他們的到來,大夥兒開心地共享......這美麗的回憶,在心中萌芽,也成為日後經濟獨立後回饋社會的滋養,最好的感恩就是將它傳承下去。 人對於印象深刻的事物,總是將常繞在腦海中緬懷。記憶中,在妹小二時一趟校外教學旅遊,我陪同前往。那天早晨在遊覽車上等候未到的夥伴時,車上已有好多小朋友嘰嘰喳喳的圍繞在身旁,左一句阿姨...,右一句阿姨....,親暱地跟我聊天。這時有個小孩張口笑時露出好幾顆黑黑的牙根,我問她~你很喜歡吃糖果齁?她靦腆的笑笑~不好意思,缺點被你發現了。唉唷!很不錯唷!會自我調侃的小孩,代表身心發展平衡。由此位小老師身上,我學習到了一門做人的藝術,她沒因為牙口不好而自卑,也沒自傲,就是如此不慍不火的接納自己的缺點,嗯,值得學習。 人生所有的事物,都在讓我們學習,「青青翠竹盡是法身,鬱鬱黃花無非般若」,說的是事物的本然,心物一元,肉體是物,如何調心?置身塵囂,何謂禪?借一句六祖大師的偈語~世人終日口念般若.............,生活當中顯露的都是禪,只看參透否?
|
|
( 心情隨筆|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