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雲南滄源翁丁佤寨
2017/07/31 15:53:45瀏覽3283|回應4|推薦65

雲南滄源翁丁佤寨

    雲南滄源縣勐角鄉山中,有一座原始村寨名為翁丁佤寨。翁丁佤族語意為煙霧繚繞。翁丁佤寨就建在煙霧繚繞山腰上。

  這座村寨共有101戶,住著497阿。位於重山裡的翁丁佤寨,生存條件差,青年人都到城裡工作,留在寨裡都是老人與小孩

  也因交通不便,鮮有人知,也鮮有人到山區的翁丁佤寨探望。這幾年,修築了道路,山路也拓寬,有了新聞工作者的拜訪與報導,翁丁佤寨的神秘面紗被掀開,村寨的古老被讚頌,被宣揚開來,近幾年,才多了些到滄源山中看寨的遊客。

  原本沒沒無聞,窮僻的翁丁佤寨,確實有其高觀光價值,又在遊客不斷推波助瀾下,將來觀光財源必會廣進。

  翁丁佤寨觀光剛起步,現階段正在努力開發中。只是在觀光事業積極推動下,翁丁佤寨古老的從前,勢必被改變。很快的,遊客來了,商店多了,人變功利了,人情淡薄了。

  所有外來的文明產物,將瓦解翁丁佤寨原有的淳樸與原始,阿佤人原本的親切,生澀與誠懇也將被棄守了。

  雲南滄源翁丁佤寨

 

滄源的司崗里溶洞,深入地底150公尺,溶洞口處在海拔1200公尺,陡峭山坳中。洞通道潮濕,走在高低不平,黑暗溶洞得小心翼翼。

溶洞裡的鐘乳石及石筍是原始奇特,為何老喜歡在它們身上加上五彩燈光,自然就是美,不是嗎當我看見溶洞中掃興的五顏六色,就懶得往下探究。

這是通往司崗里溶洞入口階梯。司崗里的司崗是崖洞或容器的意思,是出來的意思,司崗里是從岩洞或葫蘆裡出來的人。佤族傳說,古早,阿佤人被囚禁在密閉崖洞裡,神靈派雀鳥鑿開岩洞.老鼠引開守在洞口的老虎,派蜘蛛……,走出山洞的阿佤人,定居於各處,司崗里佤族創世說。也有一說佤族是從葫蘆裡出來的人。總之,崖洞和葫蘆都是容器,崖洞大容器,葫蘆小容器,阿佤人的祖先,就是從這兩樣容器蹦出來的

距離司崗里溶洞不遠,有處山坡生長有千棵的董棕樹,被稱為董棕林董棕樹非常珍貴。是中國國家二級保護的樹種董棕林就在此甘蔗田旁的山坡上。

董棕樹是屬棕櫚科植物,又稱孔雀椰子,都當成行道樹和庭園觀賞用,高5 -  25公尺,直径25 -  45公分。

從滄源崖畫下山,接近平地山崖上下,董棕樹林密集,據說董棕樹種子堅硬,種植時得先將種子泡在熱水中,讓外殼鬆軟才可種植。董棕樹喜生長在巨石崖壁上,不管坡度有多大,董棕樹永遠長得筆直。董棕樹齡約在一、二百年間。晚年的董棕樹,樹尖的葉片先脫落,樹幹也會變空了。

棧道兩旁是山地,山坡上是原生董棕樹林,1000公尺長的觀光棧道,蜿蜒從兩山間穿過,棧道下有甘蔗田、麥田與油菜花田。

滄源市街的行道樹都是珍貴的董棕樹

滄源行道樹董棕樹。董棕樹是中國國家二級保護的也生樹木

滄源中緬邊界永和口岸的界碑與界線上的緬式建築。

距滄源縣城14公里的永和口岸,是屬於中國國家二類開發口岸,與緬甸佤邦勐冒縣邵帕區,隔橋相望。中緬167號界碑一分為二,歸屬兩個國家,形成一橋兩國、一寨兩國、一碑兩國、一橋兩門、一山兩國獨特的旅遊景區

遊客只能在中國口岸這邊,還有一段路才是緬甸的入境口岸。

滄源永和口岸,分界線上的緬甸風格建築。

越過雲南滄源這處永和口岸,就是緬甸的領地佤邦,這口岸也是一個旅遊景點。

中緬邊界永和口岸,中國這方口岸的界碑,也是遊客拍照留念的地方。

沿著曲折山路攀爬往滄源山中的翁丁佤寨,路邊山腰上藍色屋頂的新建築,是政府修建免費提供給原本定居於翁丁佤寨的佤族居住。不過大多數居民都不願搬到此處。

翁丁佤寨已破舊不堪,為了保護文物,保持建築原有的模樣,政府規定居民若要翻新必得如舊。若不願意居於翁丁佤寨可以分配到一幢該處的新屋子。

穿著佤族傳統服飾,翁丁佤寨當地的導覽員與滄源的導遊。

寨門前的大榕樹掛滿牛頭,它們共同守護著這作有數百年歷史的村寨。

翁丁佤寨位於雲南滄源縣勐角鄉,從這裡再往前就是緬甸的佤邦,翁丁佤寨位於邊境地區。全世界佤族約有一百多萬,在中國境內有40多萬,其餘則居住緬甸等地方。

當有遊客進入翁丁佤寨,沒出門工作的村民集結,木鼓聲響起,阿佤人載歌載舞熱烈迎接遊客。

翁丁佤寨寨民,木鼓迎接遊客入寨。佤族認為木鼓是 「通神之器」是「通天之鼓」,祭祀報警和節日喜慶集體活動才能敲木鼓,每個佤寨都有存放木鼓的木鼓房。由於木鼓有與神通話的神聖作用,拉木鼓成為佤族宗教祭祀活動聖物。

翁丁佤寨距滄源縣城大概33公里,有近400年的建寨歷史,是目前雲南保存較為完整的佤族原始群居村落

生活在這裡的阿佤人依然保持著男耕女織,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

寨內的老太太們,都有的一口大黑牙,是從年少抽菸到年老的結果。

佤族男女老少人人喜歡抽菸,老年人抽土煙,寨中老太太們,是手不離菸,菸又不離口,從起床到睡覺。

手持煙斗,一口口吞煙吐霧,才不理會人人驚恐的文明病,生活在老寨的阿佤人,多瀟灑,多自在。

寨內完整保留佤族茅草屋、牛頭樁、祭祀房、木鼓房等民族傳統文化。

佤族人喜歡黑色,他們覺得黑色搭配在自己的膚色上是好看的,孩認為黑和胖最美。

每當重要節慶日,翁丁村民齊聚敲木鼓,祭祀,跳舞。阿佤人信奉有靈的萬物,一草一木一石都尊重。

迎客歌舞結束後,佤族老婦準備回家了。

一蹬一蹬往上爬,天天如此來來回回還真累人。翁丁佤寨的茅草屋,像極了非洲的草房。

從寨門進入了翁丁佤寨。到此遊覽的旅客極少,都是大陸各省自駕遊客和大陸的學生。

榕樹是佤族人的保護神,榕樹上掛滿敬天祭祀牛頭。佤族有很多名稱與分支,中國於1962年統一定名為佤族。佤族是個彪悍民族,當年使用人頭祭祀,直到1958年才停止改用牛頭。

翁丁佤寨依山而建,屋子間距不大,杆欄式建築,上層乾燥涼爽住人,下層為倉庫或圈養家畜。

佤族傳統服飾,阿佤人喜歡黑色。

以用茅草片覆蓋為頂,竹子為牆與地板,木頭當支架。為避寒,屋面離地面很近。

這幾年遊客增加了,村民利用麻繩,編織傳統衣物販賣。

翁丁佤寨竹編的屋牆。

翁丁村寨織布的佤族婦女。觀光尚未發達的這裡,人情味格外濃厚,到處有人邀你喝茶。

翁丁佤寨唯一的建築模樣,就是杆欄式兩層茅草屋。

翁丁村寨的佤族,在這樣惡劣環境中也能過一生。政府免費提供水電皆備的新建築,他們就是不願意搬離,大概他們的田園都在附近。

翁丁佤寨已成雲南的一處觀光景點,只是,直到現在到此的遊人還是很少。

潮濕的氣候,在大太陽下非常難受,躲到佤族茅屋下涼快涼快。

這幢大型的茅舍,是從前的佤王府,當年打獵槍具和生活用品都保留府內,如今是翁丁佤寨的文物館。

佤王府茅屋一角,擺著成堆的牛頭,牛頭代表幸福與財富,牛頭越多,表示越有勢力越有財富。

立有牛頭的住屋,是告訴遊客蹬上該茅屋就是佤王府。

曾經是佤王府第,現在保存著佤王座椅、槍桿等佤王用品。府中有一火塘,至今依然熊熊燃燒著。世事多變,當年佤王的那份霸氣與威嚴消逝了。存留一處遺址,讓人遊人憑弔。

佤王府門口的簡介。

佤王府屋內的火塘,至今依然熊熊燃燒著。世事多變,當年佤王的那份霸氣與威嚴消逝了,存留此處遺址,讓人遊人憑弔。

現今沒佤王,輪由這位長者表演當主角,她坐在佤王府的火塘邊,煮茶,奉茶,招待遊客,述說著當年的故事。

長者坐在火塘邊,握著一根長長菸斗,慢條斯理的抽著,遊客們喝著老者煮的茶水,在火塘旁,聽著鄉音濃重的他話從前,話現在。

佤王府裡,火塘邊抽著煙的長者,親切熱情與遊人聊天。

只要遊客要求,佤王府這位長者,十分樂意配合遊客演出,讓大家拍照排得夠。

佤王府外遠望翁山村寨的茅屋。

春天的翁山佤寨。

一邊是新的茅頂,一邊是舊的茅屋,兩者深淺不同。

這幢低矮的茅屋,是專給往生者家屬人居住,家屬深居屋內,不能拋頭露面,其他人也不能隨便進出探望。

寨內全是石板小路,讓入有時光倒流,回到到古老從前的神秘感。

舊的茅屋與新的茅屋顏色不同。

還是有碟子,並非真的與世隔絕啦!

陳舊腐壞的茅屋。

旅遊業尚未發達,小販不懂得做生意,不懂得如何招攬客人,總是傻呼呼的看著路過的人笑。

原始的翁山佤寨。

高高低低,起起落落的寨子,走了這一趟行程,回來後,我的關節病變了。

3月,春光雖然明媚,但腳踩起伏不定的碎石路,頭頂藍天下的大太陽,真是讓人難受。

翁山佤寨廣場上的幾根立竿,作何用?沒聽,所以沒辦法給答案。

拐彎抹角,直往坡頂,在這裡,人錯亂在古代歷史裡。

翁丁古寨築在斜坡上,人走在蜿蜒曲折的羊腸鳥道的碎石子路上,會錯亂今夕是何夕。

翁丁寨子沒有磚瓦白牆的房子,全是茅草竹子搭建的屋子。

據說這種茅草傳統民居,數百年前就是如此模樣,數百年後的現在,翁丁古寨的建築依然,茅草杆欄雙層建築的標記,亘古不變。

翁丁古寨是阿佤山群落中,最獨特的一座村寨。「翁」是水,「丁」為接,翁丁,意為連接的水,就是有河水連接在村寨。

翁丁佤寨所有事物,都是佤族歷史的縮影,紀錄著阿佤山裡阿佤族的遠古和現在。

石板泥路與發黑老舊的茅屋,山中僅存,原始又簡陋的翁山佤寨。

整座村寨都是易燃的竹片茅草搭蓋屋,室內又有燃柴的火坑,所以寨中每隔一段距離的路旁,設置有一個裝水的大水桶,是消防滅火用。

茅草屋容易腐壞,況且多雨潮濕的村寨,更是容易損壞,所以經常要更換茅草,沿途隨時可見村民更換茅草。

宅前宅後,家禽家畜與人混處,還不畏生跟著人趴趴走,處處晃。

義路上遇到村寨居民是寥寥無幾,但,見到的家禽與家畜比人還多。

深山裡的翁丁村寨,茅屋沿著山坡高低錯落搭建。

從前生活在這裡的佤族人,以耕作為生,男人會打獵,女人會織布。現在住得還是極為原始,但,耕作器具卻現代化了。

原本打獵和種些到米維生,現在禁止打獵,土地又貧瘠,種地沒有收入,年輕人都到城裡打工,剩下了女人老人孩子留在了村裡。

坎坎坷坷,坑坑窪窪的村寨小路。

大約1個小時就能逛完整座村寨,上上下下的石板路,走起來很累人,

山路的斜坡與茅屋頂齊平了。

什麼都沒有的屋前與屋後。

翁丁佤寨狹小彎曲又難行的泥路。

茅屋前,高高懸掛在竹竿上的玉米,讓太陽曝曬當種子。

往村寨高處爬,村寨的小路是彎彎曲曲。

遊客到此,必要登上高點,才能俯瞰整座村寨。

下雨天的日子會更辛苦,到處會是泥濘不堪。

石子路,石板路,爛泥路交雜。

人走在曲折迂迴村寨中。

翁丁佤寨的寨門口,懸掛不少的牛頭,佤族認為牛頭富貴和權利的象徵,掛的牛頭越多,表示越勇猛,其他寨子越不敢侵犯」。遊客踏進寨子前,寨民會在每位遊客額頭抹上一個黑點,再斟上一杯酒,表示祝福與吉祥。

逐步往上爬,一幢幢茅頂顯現眼前。

一路上,沒見幾個人,村中的人,大概都到田裡工作了。

簡陋的茅屋,過著家徒四壁的日子,佤族人照樣在此如此度過一生。

漸漸的,蹬上村寨的最高處。

翁丁佤寨是中國唯一保留著原始佤族的民居,保留著佤族建築風格,也保留著佤族風土人情。

爬到翁丁村寨最高點,俯瞰整座村寨,茅草屋頂錯落,煞是壯觀。

美哉!翁丁村寨。

除了非洲和落後國家,哪裡又能看見如此原始茅屋群聚在山窩。

山的那一邊就是緬甸的領土佤邦了。

迄今,翁丁佤寨是佤族保存最為完好,最原始的原始的群居聚落,被譽為「中國最後一個原始部落」。

壯觀吧!雲南的翁山佤寨。

到現在翁丁佤寨居民還是很貧窮,雖然旅遊已開發,帶給村民些許收入,但路途遙遠交通不便,鮮有人要來此寨。只是,當翁丁村寨的人潮來了,錢潮也來了,但,寨民脫離貧窮的同時,此400多年前的原始文物與風情,也將被遊客帶來的新思維,掩蔽消失在時代的浪潮裡。

翁丁村寨坐落在叢林中,村寨周邊的樹不能砍,因為樹是保護村子的神明。佤族世世代代都把樹木奉為保護神。

進出翁丁佤寨的廊道。

現在翁丁村寨,已開發成旅遊專區,遊客到此可看到中國最原始的佤寨,及比較自己跟寨民過的日子有何不同,而有所省思。

参觀過翁丁佤寨已是午餐時間,山裡沒有好餐廳,都是家庭式的簡陋餐廳。

離開翁丁佤寨,在山上附近的小餐館用餐,屋簷下掛著一條條醃豬肉,這好像是當地居民的習慣,山上山下,家家戶戶都如此。

山中的飯館,利用山柴,引用山水,烹煮食物,多麼原始的生活方式。

小小的主竹編餐桌與椅子,簡單的幾樣菜就是一餐。

午餐後,繼續往滄源崖畫區看崖畫。從前崖畫區沒有路,得用雙腳,慢慢爬上山看崖畫,現在有了載客小車可以上山了。

小車只到半山腰,還要爬一段好長好長的階梯,才能抵達崖畫處。滄源崖畫會隨日照、天氣、冷暖變幻色彩,佤族和傣族人說它是「一日三變,早紅午淡,晚變紫」。據分析,崖畫的顏料中赤鐵礦混著牛血,據說現代技術還無法仿效,滄源目前已發現15處崖畫,約有1200平方公尺,有1100多種圖形

車停購票處崖畫簡介。滄源崖畫分布較為密集也較為清晰,畢竟經3000多年風吹雨打,崖畫已經褪色,有些崖畫還用人工補色,真教人錯愕。

滄源崖畫點,不假人工著色的崖畫群高懸崖上,搭有高台,讓遊客近距離觀看崖畫。這是3500年前,新石器時代的崖畫。古代佤民在崖畫圖,與神溝通對話,也將當時的生活情形畫在崖璧,像狩獵、農耕、玩樂、祭祀、戰爭等活動,崖畫含義,只能憑著想像與猜測,誰都無法準確詮釋。

滄源崖畫入口處,佤族婦女,邊看門,邊編織,邊聊天,邊喝茶。畢竟這兒的遊客少得可憐。一張竹編的茶桌,也是用餐餐桌。在這裡,沒有商業汙染,嗅不到絲毫市儈味,人人熱情,誠懇,客氣。別笑他們傻,他們笨人,他們原始落後,這是他們的淳樸,他們的不造作,他們的不虛偽,人的本性該如此才對,不是嗎?!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0928877070&aid=107506050

 回應文章

吹起了自然風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最後一個原始部落
2017/09/01 10:54

  

 

若遇下雨天到訪   那真是泥濘不堪

族人還是愛茅草竹子與 樹幹架築的屋子

有你的到訪  文圖詳盡 ,     我們拂風掠影

也就足已


茶花小屋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7/08/02 12:27
山中的飯館,像自家門口的乘涼吃飯,好好玩

一畝桑田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7/08/01 11:44

滄源崖壁畫作三千年,

原始村落風貌在眼前,

大作圖文並茂。

cwc(c0928877070) 於 2017-08-02 06:48 回覆:
看圖說話,簡單說明,謝謝你!

愛唱 如果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7/08/01 11:32
那茅草屋的景致好美 我小時在台南鄉下住過 冬暖夏涼  我也很不喜歡鐘乳石洞內 點著又藍又綠的燈光 
cwc(c0928877070) 於 2017-08-02 06:46 回覆:
山窩中整大片茅屋,壯觀又好看。現在台灣已見不到茅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