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古茶古樹古村寨
2017/07/19 14:41:46瀏覽2018|回應1|推薦52

古茶古樹古村寨

    瀾滄景邁山原始森林中,有一片茂密人工栽培古茶林,種植面積之大,世上罕見,因生態環境好,百歲高齡古茶樹多得令人咋舌。茶園高齡與幼年茶樹合混,更與其它樹種混生在一起,茶與樹結合的完美畫面,看了讓人驚嘆。

濮人是瀾滄江邊上最早居民,茶樹也在江邊山上陪著濮人成長,開啟了濮人對茶樹的重視。 東晉時期,就有茶與濮人的相關記載,西元前1066年,雲南濮人就懂得奉承,將景邁山給周武王。

古稱的濮人,其後裔及分支為布朗族、哈尼族、德昂族、佤族,有部分遷徙他處,未遷徙者,則追隨祖先,在滄江中下游種植茶樹,景邁山古茶樹就是她們代代經營出來的。西元180年,布朗族祖先,已在景邁山上種茶,是最早懂得種茶的民族。

景邁山茶園,歷經幾番劫難,除了補植新茶苗,也拯救保留古茶樹,茶林規模逐漸擴大。遊客如今所見,那2.8萬畝的壯擴茶園,都是數代族人辛苦經營的成果。如今,景邁山上的普洱茶一路飆升,庇蔭著不離不棄,山中代代子民。

糯乾村寨和翁基村寨,是景邁山最具傳統的兩個寨子。糯乾村寨大多定居著傣族人,翁基村寨居住著布朗族。他們的建築型態類似,都屬於干欄式竹木高腳建築。為適應多雨氣候,石瓦鋪蓋屋頂坡度大。自高處鳥瞰,聚集在山腰,錯落於斜坡翁基村寨那幢幢高腳屋體,灰色屋瓦,雖然凌亂破敗,但,斑駁古樸,錯亂得有序,沉靜得自在。在白雲青山掩映中,翁基村寨寂靜的古老茶林,添加了許多鮮活的律動。

      佤族人口43萬,主要分布於雲南省西南部的西盟、滄源、瀾滄、孟連、雙江、耿馬等縣的山區與半山區。西盟縣的勐梭龍潭園區,景色乏善可陳,獨特是龍摩爺聖地就在園區內,就在龍潭南面峭壁山谷中。「龍摩爺」是佤語發音,「龍」是森林,「摩爺」是水牛頭,意為掛牛頭的森林聖地。

      原本綠意盎然清新可人的園區,拐入一條陰濕山坡小徑後,空氣中瀰漫著陣陣霉味,還來不及適應,山谷斜坡沿途,前前後後,上上下下,被大大小小,新新舊舊牛頭骷髏給圍困,整座山谷都是牛頭骷髏。這處族聖地,有著絲絲血腥味,飄忽的靈魂,似乎就在人左右,給人心生畏懼,不敢批判喧嘩,看久了有些反胃,匆匆一瞥,就急急離開。

 古茶古樹古村寨

景邁山位於瀾滄拉祜族自治縣,普洱下屬的一個自治縣,在雲南省西南邊陲,是西雙版納、普洱與緬甸的交界處。 景邁山的原始森林中,有一片廣達2.8萬畝,罕見人工栽培的茶林。而該茶林以樹齡古老的茶樹為重點。這座古茶林海拔高度;與生長環境極適合茶的生長。整座大山,茶樹與混生的林木交錯,蔚為奇觀。

雲南景邁山廣達2.8萬畝茶林,今已有1800多年,茶林中的古茶樹,是當地布朗族、傣族先祖開始種植。這座千年古茶園,是世界面積最大,保持最完整人工培育古茶林。古茶林入口導覽員熊登奎老師瀾滄拉祜族人,是當地的一位畫家,也是政府機關派任的導覽員,另一位是學習導覽的學生

瀾滄景邁山海拔1000到1700多公尺,年平均氣溫21.2度,林木茂密,終年雲霧繚繞。山中得天獨厚溫涼氣候及肥沃土壤,十分適宜茶樹的生長,擁有眾多千年歷史的茶樹,景邁山茶林,堪稱古茶樹的天然博物館。

景邁茶林是混生茶園,茶園中有多種植物混生,形成覆蔭帶,是茶樹生長優良環境。

景邁山茶訓:留下金銀財寶終有用完之時,留下牛馬牲畜也終有死亡之日,唯有留下茶種方可讓子孫後代取之不竭,用之不盡。茶樹茶葉是哈尼、布朗、傣、漢等民族的搖錢樹。景邁山的茶與樹,人與山,融為一體,也為景邁山創造了獨特的茶文化。

上景邁山的公路,全以加工過,粗鑿的石塊鋪設,稱它為彈石路。車行其間蹦蹦跳跳景邁山道路不鋪柏油有其原因是維護山中萬千棵古茶樹的生長。若使用瀝青夏天陽光強,會散發毒害茶樹及破壞茶葉品質化學物資

邁山有許多座寨子,分別居住著傣族和布朗族。產茶的寨子有11個。每座村寨都有彈石路互通

翁基村寨是景邁山具有傳統特色的寨子,居民大都是布朗族。為了不破壞古寨樣貌,家家戶戶太陽能發電機都穿上木造衣服。

景邁山古村寨,有布朗族居住的翁基村寨,以及傣族居住的糯干村寨。這兩個寨子是景邁山保存最完好的傳統古寨。瞧!準備上茶園,原汁原味的茶農

布朗族民情風俗傣族很接近,歷史上,布朗族領袖曾迎娶傣族的公主,兩個民族的吃、住、穿有許多相似處,族性也相同,許多民族節日也類似。

瀾滄拉祜族自治縣的翁基布朗族村寨,居住著布朗族,整個寨子藏匿在參天古樹之中。

景邁山布朗族的翁基古寨。

景邁山多樹,翁基及糯干兩個寨子,至今還保留著高腳欄桿式木樓,近似方形的屋,用木柱支撐,再鋪樓板;房頂用石瓦覆蓋,既通風又透光。兩層的屋樓,為防濕氣,樓下放養牲畜及堆放雜物,樓上才住人

到翁基村寨旅遊的遊客極少,寨入口,規劃完整的攤販。

翁基村寨香的廟寺,村民信奉佛教,宗教信仰跟傣族相似。

翁基村寨有2000到3000年歷史的古柏。

翁基古柏介紹。

布朗族居住在翁基村寨,糯干村寨是傣族居住的寨子;這兩個寨子,是景邁山保存最為完好的傳統古寨。

為了完整保存翁基村寨古建築,這裡的茶農經過申請,獲得政府允許,只能修補房舍,不能改變原始模樣。

數百年的翁基古村寨,活生生的展現眼前。

翁基村寨受政府保護,房舍擁有傣族風格木結構。

古茶林採回茶葉,用手工搓揉,這兒的茶葉經營,受到保護。山外茶葉不得進山。景邁山上的茶葉雖然保證產自景邁山,可是決定茶葉品質,還得看天給不給面子。一壺好茶,要有多方面的優勢來造就。

翁基村寨裝飾屋子的大豆莢,聽說不能食用,叫什麼,沒人知道。

居在此山中,不怕會斷訊,每家每戶都裝有收訊的碟子,通訊不被阻撓,忖民不會與世隔絕

景邁山古老的翁基村道。

位於山區的翁基村,坐落在景邁、芒景萬畝古茶園內,海拔1700公尺,年平均氣溫20度,以發展茶葉特色為產業。

在景邁山的翁基村,家家戶戶以種茶賣茶為主,他們擁有獨厚的美好環境,得到祖先的庇蔭,茶葉讓他們世世代代生活有了保障。

景邁山的雨季在7月到9月,這個季節不建議來。

導覽我們景邁山古茶林和翁基村寨,認真又誠懇的當地導遊熊登奎老師。

從雲南瀾滄沿著思瀾公路一路南行200多公里就是西盟縣。從瀾滄到西盟約2個半小時。中途一高處看日出的休息站,休息站屋上一付牛頭,這是西盟崇拜的象徵,西盟建築物上都雕掛有牛頭。

人煙稀少荒野中,佤山的大榕樹靜靜守著佤族與寨子。 有百年大榕樹的枝葉遮天蔽日。 這棵大榕樹陪著一旁村寨,也有百年了。

佤族寨子幾乎都植有榕樹,佤族把榕樹視為庇護寨子的神樹。  榕樹與阿佤人的感情是厚重的,榕樹與佤族人共同迎接每個春華秋實。

瀾滄西盟的老榕樹,高大的榕樹已成神樹,庇蔭著阿佤人的村寨。

勐梭龍潭是典型的熱帶雨林,入口有一個湖潭,新修環潭步道的一邊是青潭,一邊是密林。

勐梭龍潭位於西盟縣城西邊3公里處,潭岸南面是峭壁,其他三面是原始森林,景色靜謐秀美。

沿新修的人行環潭步道前行,看看汪汪青潭,蒼翠山丘,潭中蓄意待發的荷莖已探出頭,呼吸春天的空氣。

春天勐梭龍潭草木扶疏,走在步道,人已大汗淋漓,夏天人可會被烤乾,3月的西盟又熱又濕。

西盟縣勐梭龍潭南面山谷峭壁中,就是佤族的龍摩爺聖地。

西盟縣龍摩爺聖地是佤族神聖的地方。龍摩爺聖地可說是西盟佤族較令人震撼的景點。

佤族的崇拜是牛頭,龍摩爺聖地的千千萬萬個牛頭,看了有些頭暈噁心。

「龍摩爺」是佤語發音,「龍」是森林,「摩爺」是水牛頭,意為掛牛頭的森林聖地。相傳這裡是眾神靈的聚集地。

牛頭是佤族的祭品,牛頭也是佤族的圖騰與信仰,山谷的龍摩爺聖地岩壁上,成千上百,血腥的畫面,讓人又驚又恐。

西盟佤族的一個古村寨,勐梭镇班母村十组,又叫爬街。

爬街村寨的大部分居民,都出外工作,收入微薄,是一個極為貧窮,靠政府幫助的村寨。

佤族皮膚黝黑,五官立體明顯。大部分居民都出外工作,僅是微薄收入,是一個極為貧窮靠政府幫助的村寨。

佤族皮膚黝黑、鼻樑高挺、眼睛烏黑、頭髮亮,散發出粗獷的野性美。佤族是個古老民族,現存約43萬人,定居在瀾滄江與怒江山脈南段,阿佤山與緬甸接壤的山區內。

西盟的盟縮鎮班母村的爬街十組,就是所稱的爬街佤族寨,全村寨僅剩54戶,248人。

佤族村寨都建在山腰或小山嶺上,此爬街佤族村寨,已有數百年歷史,儼然成了西盟的文化古蹟。

爬街佤族古村寨,距離西盟縣城約10公里,依山而建寨子,完整地保留了佤族傳統的民居。

爬街佤族村寨孩童,還未受現代人的貪婪汙染,會跟隨遊客乞討要錢。給他們一顆糖,還畏畏縮縮不敢拿。

傳統的佤族村寨木造竹樓,分上下兩層,上層住人,下層養牲畜。

難得一見,爬街佤族百年古村寨

木築結構,雙層建築,原始典型的爬街佤族古村寨。

佤族是母系社會,婦女在田裡工作,男人在家照顧孩子。不過,現在已有改變,男女都要分擔較重工作。

查了好久才知道這座佤族村寨名字叫爬街。

會選擇到西盟旅遊的大陸人並不多,外地人就更少了,西盟觀光事業並不發達,資訊少。

雖然窮困,但村民物質需求不高,沒可比較的居民,隨興而作,隨意而活,就這樣爬街佤族古村寨過一生。

破敗的村寨,人畜共居一室,聽天由命,天養的爬街佤族村民。

爬街佤族村寨,處處立有現代化的收訊碟子,古老與現代,相互抗衡,相異其趣。

與世隔絕美感的爬街佤族古村寨。

西盟的依吉神谷,是一處集自然、神靈和佤族祖先,三位一體的宗教起聚所。佤族人認為,木依吉創造萬物,掌握萬物生命大權,賦予它們不同能力,敲木鼓、供牛頭都為了供奉木依吉。 若是觸怒木依吉,糧食歉收,村寨會毀滅。

普洱西盟佤族自治縣城,以南4.8公里處的木依吉神谷古代佤族岩畫。佤族人用圖在崖壁上留下當年的生活寫照

 雲南有許多少數民族都是母系社會,男人在家作家事,現代化較晚的城鎮,依然能看見背著孩子趴趴走父親

西盟早晨街景。西盟縣居住的主要是佤族,並非觀光區,主要有老榕樹、木依吉神像、岩畫、勐梭龍潭龍摩爺聖地幾處不甚誘人的景點。

西盟佤族自治縣建築具有佤族特色圖騰。佤山山谷中的西盟縣城,房屋都將規劃,統一模樣,屋頂、房檐上都刻掛著佤族的象徵「牛頭」。

離開西盟往另一縣城臨滄,在阿佤山區盤繞,經西盟一高處觀景台,此觀景台是西盟看日出的最佳處。

車在阿佤山谷繼續往臨滄前進,忽而高升,忽而下降,在攀山公路的一路上,放眼阿佤山谷遍植甘蔗。

以孔雀為象徵的傣族屋舍。

路過拉祜族村寨,拉祜族的標誌為葫蘆。拉祜族對我們是陌生的。讓我們淺淺認識一下陌生的拉祜族吧!拉祜族是中國古老民族之一,生活在中國境內,約有48萬人。『拉祜』的拉為虎,祜是將肉烤香之意。歷史上拉祜族被稱『獵虎民族』他們稱自是快樂的拉祜人。生活上,拉祜族總是離不開葫蘆是有原因的。

拉祜族源於甘肅、青海的古羌人,過著遊牧生活。南遷後,落腳在瀾滄江流域。拉祜族分布在瀾滄江兩岸的普洱和臨滄兩地。78%分布在瀾滄江以西的臨滄、耿馬和南邊的瀾滄與孟連。

相傳古早發生水災,為了避免亡族,祖將50對男女,分別放進了50個大葫蘆中,將葫蘆丟進水裡,葫蘆隨波漂流,其中一隻漂到海拔近2000公尺的高原。洪水退後,葫蘆裡走出一對男女,成了拉祜族的祖先。時至今日,拉祜族人都自稱是葫蘆裡誕生的民族。從他們圖騰及傳說,就能看出拉祜族對葫蘆的感激與崇敬。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0928877070&aid=106507158

 回應文章

【無★言】時代悲劇 (二)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7/07/20 09:54

好奇怪!林森裡諾多的牛髑髏,然照片中卻未見一牛。難道全進了森林?

「濮人是瀾滄江邊上的最早居民,幾百萬年前,茶樹陪著濮人在瀾滄江中下游的山上
成長,也開啟了濮人對茶樹的重視。 」


智人至今不到十萬年耶!百萬云云,似過甚。

cwc(c0928877070) 於 2017-07-20 10:09 回覆:
謝謝糾正,更感謝你認真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