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台海兩岸外交休兵?
2008/08/16 13:52:55瀏覽624|回應1|推薦11

馬英九總統于12日展開「敦睦之旅」訪問中南美洲友邦,這是其就任新職後的首度出訪,而且還要過境美國,對於中、美、台三邊關係及兩岸之間的外交休兵都具有重大意義,值得仔細觀察。    

先來點背景說明。不管是在競選期間或選後,馬英九都曾多次提及外交休兵、活路外交、務實外交、暫行架構等議題,其主軸是要改善兩岸關係、擴展與邦交國關係、重建與無邦交國的互信關係、不搞過境外交,要把民進黨過去八年烽火外交所帶來的不信任與傷害扭轉過來,重建華府、北京對台北的信任和理解。立意不錯。    

雖然好友台大教授石之瑜指稱,馬的活路外交爲討好與「去歷史化」;民進黨當然更是一路痛批,說是馬英九的外交休兵根本就是與虎謀皮,自縛手腳,北京絕對不會投桃報李等等,不過台灣民間對於兩岸惡鬥、金元外交早已深惡痛絕,所以一般社會輿論反應仍屬正面。看來外交休兵若有機會仍應把握。    

馬英九此番出訪友邦本來就是天經地義之事,華府、北京關心的只是他是否會利用過境美國期間從事一些意在言外的政治性活動,行前馬英九特別表明,過境就是過境,不會有不必要的意外舉動。這其實已經給中國大陸和美國釋放了很大的善意,或至少沒有給大家增加困難。這樣對於兩岸三邊培養善意與互信,對三邊未來關係的良性發展絕對會有正面的幫助。    

更具體地說,馬英九已經表明,由於「入聯」、「返聯」公投均未通過,所以今年台灣推動的入聯案將會考慮此一因素。其實大家都知道,新政府之所以低調持續推動此事,主要還是基於內政考量,避免民進黨的攻擊;至於聯合國其他專門機構,馬英九說,台北仍會盡力爲之,相信中國大陸會將心比心,讓兩岸在國際場域能夠相互合作,希望在此一信念之下明年台灣能夠參加WHA。台北目標已然相當清楚。    

當然,外交休兵知易行難,而且其意涵也必須進一步加以厘清。其中有相對較爲簡單的凍結邦交國數量問題,也有一般國際組織的參與,還有更複雜的聯合國或周邊組織、區域經濟安全對話組織等等。不同組織的屬性,要用何種方式、名義參與,可能都得有不同的處理方式。    

台灣新政府無意挑釁已經顯而易見,中國方面至少到目前爲止表現的也還算自我克制,但大家或許期望,雙方能由單方面的自製變爲彼此之間的默契,或更好的具體承諾。比如說台北能讓中國「理解」,「在未來幾年內不會增加邦交國,」而北京則對台北「承諾」,「不會主動或被動減少台灣的邦交國」,與此同時,中國則主動或協助修改各國際組織的章程,同意、默許非主權國家或觀察員參加相關組織,「讓台灣能夠有意義的參與國際組織與活動」。 

前述用語饒有深意,表面上對台北較爲有利,但實際上是有雙贏的考量,至少兩岸雙方都不必再遭人訛詐,虛耗資源,北京也可以不必一再遭人指控傷害台灣民衆情感。如今既然北京以和平發展兩岸關係做爲政策主軸,而兩岸外交爭鬥、軍事對峙,以及國際空間問題又是最讓台灣民衆感到挫折之處,北京如能分門別類、妥善處理,這對雙方有利,其實也更符合胡錦濤目前的主張和看法。    

當然,大家知道中國大陸內部對於這個問題也有鷹派、鴿派的爭議,但這並不是對錯或立場的問題,而是觀察角度的不同。溫和派態度較爲包容,強硬派則是寸步不讓,兩者同樣顧慮的一是國際社會可能誤會,中國開始願意接受、或容忍兩個中國、一中一台、或台灣獨立;二是中國的善意可能形成不可逆轉的結果,由於台灣政權輪替將成常態,日後再度執政的民進党可能利用既成事實,做爲台獨張本。這確實是個顧慮。要解決這個兩難困境看來仍然需要更高的戰略思維。    

回顧過去的幾個月裏,兩岸三邊都展現了極大的善意、容忍、自製與理性,有關各方不但努力培養互信,也在爲未來關係的良性發展創造條件,中、美、台三邊關係進入了一個新的境界。馬英九或許已經成功的讓大家相信,台灣確實有意以談判代替對抗,合作取代互耗,台灣不會是個麻煩製造者。    

馬總統返台之後,將於8月23日發表有關外交休兵的重要談話,既然中國大陸方面主張和平發展兩岸關係,既然北京強調要抓住改善兩岸關係的戰略機遇,既然兩岸共識是先易後難,那麽我們期望大陸當局能以更高的戰略視野,和更新的思維與做法來面對、處理、回應此一問題。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ush911&aid=2135565

 回應文章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觀後效
2008/08/16 23:08

相信以胡錦濤的靈活務實,許多事都值得期待。

 

從胡處理兩岸關係和其他外交關係(像是對日本)的手法可見得,他的想法應是:對手不好時,強硬對待;對手轉好時,要抓住機會取得效益,做出更多妥協讓步也是可能的。過往堅不可摧的‘一個中國’,現在都可以不提,可見一斑。

 

從大陸近來的外交作爲,也可以看出另一些端倪。比如對巴拉圭,還有一些近來搖擺的國家,大陸都是謹守分寸,刻意不奪人所愛。

 

期待互信累積,然後跨入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