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9/02 13:23:39瀏覽771|回應1|推薦11 | |
8月30日,「嗆馬」大遊行,參加的人有5萬(台灣社稱有30萬)。口號是抗議馬英九執政百日經濟不見起色,聽起來名正言順,卻多少有點像敗選的綠營推遲的泄憤。百日前,在謝長廷敗選宣言的美麗感召下,哀慟的綠營索然散去,但這積鬱總得發作出來。民主便是什麽都不要憋在心裏,大家都來做憤夫怨婦。沒有憤沒有怨,政府就難免怠惰生奸。 當初藍營以「空轉八年,民不聊生」作爲攻擊綠營的口實,以至勝選。如今這口實又被綠營拿去利用,說明經濟狀況已成爲台灣社會的最痛,那空轉八年形成的頹勢,反而變成藍營的劣迹了,要說沒道理也有些道理,畢竟執政百日了嘛。 然而,台灣的經濟頹勢是怎樣形成的?是正常的經濟周期還是別的原因?看一看前執政黨的構成和行政綱領就可以明白。阿扁和民進黨的骨幹們,均是以台獨爲理念,靠政治鬥爭起家,在政治鬥爭中獲勝,缺乏經濟建設的興趣和經驗。上臺後頻頻挑起事端,製造族群分裂,強行推進台獨。這樣一個迷戀政治、淡漠經濟的群體,其業績必然是政治上花樣百出和經濟上萎靡不振。 投資、消費和出口,被稱作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族群分裂、社會動蕩的結果,是消費者安全感下降,必然導致縮減消費、增加儲蓄,或將儲蓄轉移到境外。投資者也不願血本無歸,紛紛向境外發展,甚至將島內資産變賣撤走。國際資本更不會向安全性低、增長空間狹窄和模糊的台灣流動。僅民進黨執政的前4年,台灣的投資額就減少近6000億新臺幣,投資率(投資額占GDP比率)從23%下降到17%。 出口曾是拉動台灣經濟增長的主動力,但民進黨執政8年,台灣的出口額和出口增長率,已從亞洲四小龍之首降到末尾。三駕馬車一同疲軟,經濟哪有不衰退的道理?此外,民進黨還爲台灣留下4萬億新臺幣的債務,加上9萬億隱性債務,總共13萬億(相當於每個台灣人要承擔16萬新臺幣)。而國民黨執政50年,所餘債務是其十分之一。 可見,馬英九接手的是一個爛攤子,百日見成效不啻天方夜譚。那些流散到世界各地的資金,大都已在當地生根,島內環境若不能達到足夠優越,便不可能返回;民間的投資與消費、境外的國際資本,對台灣局勢也持觀望的態度;出口訂單一旦轉入他人之手,想奪回來沒那麽容易,開拓新市場則需付出更加艱辛的努力。於是形成二律悖反:資金不充足經濟不可能繁榮;經濟不繁榮資金不可能流入。 如今對馬英九和國民黨來說,發展經濟便是最大的政治,否則不出兩年,民進黨就會發起聲勢浩大的倒馬運動,藍綠支援率就可能顛倒。本來島內民衆對外來客就較爲苛責,叫你上臺是看你有搞經濟的本事,既然搞不好還留你有什麽用,要練手還不如讓自家人練。屆時嘗到民主甜頭的馬英九,就要嘗一嘗別的滋味了。而國民黨主席吳伯雄現在最想喊的口號,恐怕是「天大地大,經濟最大」。 按說,中國大陸可以成爲台灣經濟振興最強有力的杠杆,就像當年中國大陸資金湧向深圳和廣州一樣。不論出於置業的欲望還是好奇,投資者和消費者都想來台灣走一趟,多少班機也是不夠用的。可惜台灣的地位太過敏感,對中國大陸只能先開一點門縫。即使這樣,美國還擔心兩岸直航會破壞不獨不統的均勢,立刻向台灣出售60枚飛彈來做技術性平衡。 在中美戰略平衡的遊戲中,馬英九無疑傾向美國一邊,這是由他個人閱曆和政治信仰決定的。但其政治生涯和台灣經濟的發展,又要求他對大陸採取更積極的姿態。何況台灣對中國大陸的出口,在台灣貿易中佔據首位,一直保持著鉅額順差,有所跟進和擴充也是理所當然的。 誰也不想得罪,誰也不能得罪,使得馬英九在最需要打開局面、聚集爆發力的時刻,無法放開手腳。只能這邊妥協一下,那邊妥協一下,同時借助日、韓的小心滲透,緩慢地拼湊利益。而民進黨和台灣民衆,是不會給他留下足夠時間的。他必須做出賭博性的短期行爲。 撇開中國大陸向美國要求更多的支援是不實際的,那會弄僵兩岸關係。而且美國政府並非經濟實體,頂多敦促本國財團去台灣發展,如果環境不佳,財團是有理由拒絕的。繞開中國大陸和美國去親近日韓,也未必有明顯的效果。若謀求經濟利益,台灣並非理想的投資場所;若謀求政治利益,則會得罪中、美兩個大國,日韓絕不會把動靜鬧大。唯一的出路是全面放寬對大陸的政策,寧願花更多的錢買美國的淘汰軍火作爲補償。而中國大陸也不必太在意,因爲這對中國大陸構不成實質的威脅。其實中國大陸的遊客也可以佈滿台灣的每個角落,大聲叫嚷隨地吐痰,反正都是自家人不必見怪,30年前台灣人也是這個德行。 不過從馬英九的秉性看,他又不像是以自己爲主玩天下人的角色,沒有阿扁那麽狠,那麽沒底限。政治家是需要足夠狠的,足夠「逢佛殺佛、逢祖殺祖」。只不過有的政治家是以這份虛妄爲自己服務,有的政治家卻用這份膽略造福蒼生。馬英九似乎很難邁過這個門檻,也許還沒被逼到那個地步,歷史上的大奸大雄,大都是被逼出來的。 民進黨仍奉行著以政治鬥爭爲綱的作派,不講道理、不惜代價、只求一逞。這種嗆馬大遊行,肯定還會一搞再搞。才不管社會動蕩對消費者和投資者會産生什麽影響,他們向來就不是與經濟建設共生的。就目前的處境而言,經濟越增值,他們就越貶值;經濟越糟糕,他們才越有機會打擊和替代對手。他們等於在扮演那個頭撞不周山的顓頊的角色,自己沒活路也要把全島人拖下水。 當然,這並不能說明民主制度有問題,民主的要義就是「寧要兩個魔鬼打架,不要一個天使執政」。說不定民進黨這一嗆,會把溫文爾雅的馬英九也嗆成魔鬼,做出什麽驚世駭俗之舉,令全體台灣人受益。政治就是這樣,不論多麽邪惡,也要高喊漂亮的口號,而這個口號,不是可以喊著玩兒的,如果不兌現,上帝會發怒,讓你身敗名裂,死無葬身之地。這個上帝就是民心,弱小得任何人都能耍弄,又強大得任何人都不可欺淩!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