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從李師科案看18%的社會公義
2011/01/19 03:00:45瀏覽10104|回應65|推薦101

 

昨夜,聽著廣播電臺,播著大盜“李師科”的故事,聽著,聽著,淚了,睡了。今早,看著的U莫大哥十八趴的文章,看著,看著,笑了,醒了。

錢是國家的,命是自己的

1982年四月,臺灣發生了治安史上第一件持槍搶劫銀行案。一名退休的老兵李師科,拒絕靠著領取微薄的退休奉,加上蔥花的十八趴,作賤他的餘生。持著先前搶來的警槍,一槍打在臺灣土地銀行古亭分行的天花板,一句“錢是國家的,命是自己的。”搶走了國家的五百萬。一個半月後,他也上繳了自己的老命。

李師科出生於革命軍誓師北伐的民國十六年,人生的第一個十年,革命軍打軍閥,十歲時軍閥還沒打完,革命軍(國,共)又互相打起來。人生的第二個十年,他加入游擊隊,打岩里政男.李所屬的皇軍部隊。二十歲不到,又接著打國共內戰,壯年時已孓然一身的他,跟著國民黨轉進來臺。戎馬半生,最後因病退伍的李師科,在戰場上躲過了無數顆敵人不長眼睛的子彈。到頭來,他卻躲不過黨國御賜的那顆鑲著“江洋大盜”的子彈。

這名“江洋大盜”,卻是鄰里稱道的好人好事代表,也是小孩眼中麥當樂叔叔。當記者問他為什麼犯下這滔天大罪時,他說這社會沒有公義。所以他搶了國家不公不義的五百萬,自己留下“公義”的一百萬,剩下的四百萬,作“公益”的留給了一位小女孩(一說是他的乾女兒),供她後續一生的教養。當時國民黨政府,展現了抓匪諜般的積極效率,以一個月不到的時間,速審速決。並罕見地轉播行刑過程,彰顯社會公義。但一般民眾,除了覺得李師科不該為奪槍而槍殺教廷國駐警外,對這名“江洋大盜”,反而寄予無限的同情,認為他不過是時代背景下的一位悲劇人物罷了。甚至有人立廟供祀,奉為“義賊”。至今民間搶銀行的,下手前,還要先到廟里祭拜。不過官家搶金控的,拜的可另有其人。

當然國民黨以抓匪諜的辦案方式,也踢到鐵板。一名計程車司機王迎先,因身家背景,體型面容酷似李師科,而遭到警方調查。最後受不了辦案過程中的刑求,選擇跳河自盡以明志。在那個年代,這種事聽起來並不陌生。只不過牽扯到臺灣治安史上第一件持槍搶劫銀行案,而不幸淪為輿論焦點。想必王迎先也曾經奉獻過大半輩子的青春給當時的國民黨,他那份公義,又該向誰追討?

軍公教之家的“希望”

像李師科這樣背景的老兵,成長於龍應臺筆下“顛沛流離匯聚在大江大海”的五零年代,當年的臺灣有數十萬個,我的老爸是其中之一。這些人打仗,打怕了,逃難,逃的腳軟了。有個寶島一村可住,他們就呆下來了,有個糧票,油票,甚至于教會的獎票可領,他們就領了,有個美援的物資可拿,他們也拿了。拿光了不夠,還把空的麺粉袋也穿在身上。他們最後和現實妥協了,接受黨國一切的照顧與安排,包括選舉日的投票。他們和李師科一樣,有一個共同的“希望”,就是希望子孫後代,有朝一日能受到好的教育,出國深造,並將香火留在一個免於戰亂,免於逃難,一個有公有義的地方。

我的老爸命不好,孫立人是他遠親級的上司,但多少還是有所“庇蔭”。一顆梅花,肩上扛了十年,直到退伍。靠著他微薄待遇,要養活一家八口(五個小孩,老婆,高堂老媽),在當時,簡直是天方夜譚。書讀不好的大哥,有自知之明,進了軍校。會讀書的大姐,二姐也一樣,別無選擇,各自進了師專,師大。再笨的小孩也知道,那個年代,進了軍校,當了老師,這輩子還會有什麼富貴?但為了延續那個家族的希望,弟弟們需要更好的生活條件。

四年前,家中排行老幺的我,帶著妻兒,從臺灣的大陸人,變成加拿大的臺灣人。爸媽沒能活著見證“那個希望”的實現。我回到高雄,探視已退休的二姐。二姐的孩子都大了,靠著月退奉和優惠十八趴,衣食無缺,特地請我們全家吃自助火鍋。吃著吃著,說到“現在不景氣,國家快沒錢了,不曉得這月退奉和優惠十八趴還能領多久?”接著笑了起來“趁著還能領的時候趕快吃吧!”我低頭望著那一大鍋,除了綠大地的美食外,臺灣的“社會公義”也混在鍋里浮浮沉沉著,在國外呆久的我,怎麼夾也夾不起來。

註:加拿大的教師是有工會保護的,有損權益的事,他們會集體罷工抗議。每次罷工都超過一星期。我們就碰到好幾次這種“罷工假”,小孩高興,家長頭痛。

賢的是他,愚的是我,爭甚麼

年輕時的二姐,無怨無悔地進了師大。臺灣錢淹腳目的八零年代,她站在講臺上,看著別人風光。高科技耀眼的九零年代,她還站在講臺上,看著她自己的弟弟風光。輪到她享清福的時候,國家財政困難了。是的,李師科講的對“錢是國家的”要拿,拿回去吧!爭不過國家的。今早看著格友U莫十八趴文的最後一句“日子總是要過的,哈哈哈。”讓我再度想起二姐那天豁達的笑容。是的,命是自己的,好好的活著,比什麼都重要。

像二姐,U莫兄這樣“公道世间唯白髮,不曾富貴不曾貧的軍公教人員,我敬佩他們“數十年來家國”的奉獻犧牲,我敬佩他們“可曾著眼看侯王”的風骨。我敬佩他們“南畝耕,東山臥,賢的是他,愚的是我,爭甚麼?” 的 淡薄。

那些賢能的政治人物們,尤其是那些已享受過高官厚祿的政治人物,當你們在為國為民爭一些什麼的時候,一介草民的我只想說句話公道話“權在你們手里,如果錢是國家的,該拿的,拿回去吧!但請不要再用社會公義四個字,來侮辱這些曾經為這個國家,這片土地奉獻犧牲過的基層軍公教人員。因為公義,不在政客的嘴里,而是在每個善良百姓的心里。”

後記:

1. 任何人單獨談18%,就像輕率的把李師科歸類為“江洋大盜”一樣,失之偏頗。不明事理的人直覺反應就是拿18%的利率和現在的定存1-2%類比,而把18%,甚至于軍公教人員妖魔化。私人企業向來都是談“package”,也就是說待遇是薪資,獎金,福利,股票等等的總合,不能光挑任何一樣來比。國壽股票曾飆到一股1800,也有企業獲利好的時候,一年領幾十個月的獎金,光挑單獨一樣比,公平嗎?再者,18%由來久遠,時空背景也是另一個考量的面向。

2. 李師科的血沒有白流,現在很多政治人物疑似不公不義的所得,一經發覺,都捐作社會“公益”。

3. 王迎先的命沒有白丟。事後,立法院三讀通過修正《刑事訴訟法》第27條,規定被告得隨時選任辯護人,以期避免刑求逼供再度發生;俗稱「王迎先條款」。 (摘自維基百科)

4. 阿鍾哥的店沒有白倒,倒店以後的詩選被史爹到處剽竊。

5. 影音圖像來自網路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urtpeng&aid=4806817

 回應文章 頁/共 7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小肉球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亂七八糟的類比!
2011/01/21 12:42

這事,小肉球必須計較。

俺不知道李師科幾歲怎樣,格主竟然把自己的兒子與李師科相提並論:snoopy兒子13歲,李師科13歲被拉伕--可以隨便做「類比」嗎?俺已經很客氣了!您的公子沒做出李師科越貨殺人的行為吧!您不以為李師科殺人越貨是罪惡嗎?

錯就是錯!殺了人,傷了人,還有預謀咧,玩女人賭博,被掀底了。


名偵探柯南名言:真相只有一個!
史爹(burtpeng) 於 2011-01-22 04:55 回覆:
 人家13歲“上山打游擊”,我兒子13歲,頂多“上山採蘼蕪”。能比嗎?

植物(晴晴--好可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公私部門本就不同
2011/01/21 12:34

的確!不景氣時,在政公部門上班的人總是被妖魔化,更可嘆的是政府的高官們(指的是政務官)卻悶不吭聲,有時還會「打小孩給別人看」。

誠如文章中的,服務在公部門,就是「不曾富貴不曾貧」的特質!在公部門內的人不必去羨慕景氣大好時的私部門,私部門的人也不該在景氣不好時批鬥公部門。這是兩個截然不同的部門!

公部門不是發財的地方,相對的也是低風險。私部門為高風險,有高額薪資及高額獎金的機會。

史爹(burtpeng) 於 2011-01-23 14:29 回覆:

有理。

我們當初在高科技業,工作沒保障,大家拼命,圖的就是一個“一夕致富的夢”嗎,可惜對我是“南柯一夢”。 不過... 有夢真美,絕不後悔。


nfliao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政務官改革從薪資開始
2011/01/21 12:04
知而後行,已到了該改革的時候!
歡迎您的蒞臨
史爹(burtpeng) 於 2011-01-22 04:56 回覆:
是的,從政務官開始。。要改,盡快。

溫哥華 千里傳音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大爺別生氣
2011/01/21 01:13
我的『撿牛屎』本文與回應充滿本省人、外省人的印象比較,讓你很@#$%嗎?
其實正因我心中對此issue毫無issue,所以不忌諱地天真寫來,也許無意間傷到有隱痛的人。我是無辜的,但仍要說對不起。
50年代軍公教真的多是外省人,但那時收入非常微薄;從60年代,台灣經濟開始發展,隨便開家中小型工廠、公司,賺得比公務員容易且多,更不用說錢淹腳目的年代;進入90年代,經濟衰退了,失業人口多、薪資低,回頭看公教人員相對不錯的待遇,竟喊不公義?其實只是風水輪流轉,也許政府爭氣一點,下個10年錢運又回到非軍公教。
外省人公教『特權』是胡說,從前公教是窮族;現在收入不錯,但已不分省籍(本省人也許多些),純粹是政治操弄語言。
Amy

[溫哥華 千里傳音]
[AVの館:電老大]
史爹(burtpeng) 於 2011-01-21 02:09 回覆:

您是加拿大住久了,對“族群”的字眼有點敏感。對不起,我回回文的時候沒想太多。我的意思是有些人硬要把軍公教與外省人畫上等號,50年代也許可以如是說。但李登輝,陳水扁兩位本省籍,加起來當了近20年總統。底下多少文武官員都是本省籍,包括副總統,行政院長,蔡英文不也是其中之一。今天談的是臺灣軍公教人員的18%,不是外省人或本省人的18%。和您的文沒關係,沒有issue。


蔡碧航(大咪)~~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軍公教家庭
2011/01/20 22:06

你家是標準軍公教家庭
其中苦樂自是十分清楚

不是爭來搶來的退休金
卻要承受不可承受之重
政策若有缺失
依法修正則可
沒有必要激起民怨
撕裂族群

你所述皆是事實
但有多少人能體察和認同

史爹(burtpeng) 於 2011-01-21 02:19 回覆:

50年代,大時代的悲劇,每個族群,每個家族都有一兩句悲歌要唱,也不是只有我家。

最同意妳的就是“錢是國家的,要拿回去,快點吧!”(雖然有違契約精神)但請別到選舉的時候拿出來鞭倆下,鞭完又把傷口留在那。

謝謝留言。


湘野莫佬*~我跟親愛的去台北了~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老兵不死~~精神還在
2011/01/20 16:08

友露安~~有"孝"。

難道要像"帝寶"嗎~~哈哈哈


湘野莫佬~(U莫~莫代誌)~~歡迎光臨~~敬請賜教!!!
史爹(burtpeng) 於 2011-01-21 02:21 回覆:
有孝的房子,住起來就像帝寶。哈哈哈

Melosa 張米奇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re
2011/01/20 14:14

陳文茜所言屬實,「依銓敘部資料,全台現領18%約42萬人,其中一半約20萬人為1983年前已退休者……另一半為當年月薪僅三千的老師們。」(不是所有軍公教都領,而且不是硬性規定,可選擇不加入)我是本省人(其實我很不喜歡如此二分法界定),我家兩老即為後者。這項措施有其歷史背景,受益的對象無分省籍,並非什麼外省人的特權,我對於刻意挑起族群階級仇恨的作法深深引以為憾!

不妥之法當然有改革空間,但是我必須說,任何嚴密法條,總會有人鑽法律漏洞,因為法是死的,人是活的!

史爹(burtpeng) 於 2011-01-20 14:33 回覆:

謝謝Melosa

是該讓數據,事實說話。不要每次都拿著臺灣人,外省人,藍,綠來戴帽子。

 真是應了那句順口溜。。 “不到臺灣,不知道文革還在搞。”

史爹(burtpeng) 於 2011-01-21 00:42 回覆:
讓事實說話。。

Jacaranda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哇。。。哈哈哈!
2011/01/20 12:38
何理的懷疑,史爹一家是為阿扁王朝所逼,用腳投票的。
哇。。。哈哈哈!
史爹(burtpeng) 於 2011-01-20 14:26 回覆:
我只是完成家族的一項使命罷了。。。再說我也加減負責保管一些建國基金,雞精。

溫哥華 千里傳音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都是一家人耶
2011/01/20 09:25
V兄胡亂發言只會得罪5位公教退休的姑媽,我會得罪所有過去的大學同學和同事,他們多在這兩三年要退休了。其實想想,即使自己不是公教人員,周遭親友也很多是,大家需要把一件事說得彼此好像敵對雙方嗎?
民主政治的精髓之一就是大家據理、合理分配有限的資源,而不再武力爭奪。對每一項政策,大家都能檢視、發言。
我對目前18趴事件的演變,最不以為然的是,有關官員無法清楚說明政策來龍去脈,以服人心。當初關中的不當發言惹惱多少非公教人員。在野黨又愛以民粹語言刺激挑動,讓領18趴的人,在他們口中,簡直是人民公敵。
不同團體之間產生非理性的敵視,部份政治人物可能藉而得利,但對國家是很大的傷害,台灣受制於選舉考量太多,政策要優先考量對選票的影響,而非國家的長治久安,這樣餅只會愈做愈小,最終大家都沒得吃。
Amy
[溫哥華 千里傳音]
[AVの館:電老大]
史爹(burtpeng) 於 2011-01-20 14:20 回覆:

對嘛!Victor 和 Amy 都是一家人。。

關中,偶的老師。作學生的不敢多言。。

幸好有蔡主席,領了公道的18趴,才替我們家兄姐們擋了不少子彈。蔡主席萬歲!我們都是一丘之貉,一家人。


Jacaranda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總結之前的落落長
2011/01/20 02:06
18%不是不能討論,但是我覺得台灣針對18%的軍公教討論是見樹不見林。這討論如果是從全體民眾的退休後的養老來著手,才是公義。另外,即使大家能想出公平的公式來改18%,我懷疑對於政府已經與之定有契約18%的人,在法律上能夠毀約嗎?這樣更增加人民對政府的不信任感。

我覺得對於18%的法律,應該既往不咎。即使它不合現在的理,好歹也是中華民國立法通過的政策,有什麼理由讓人民去承受x政府的反覆?
史爹(burtpeng) 於 2011-01-20 13:35 回覆:

我還沒回完,妳又有回應了。兔文要趕快了,要不然18趴變成18相送。。

這次“我挺妳”。。。 公義,公義。

頁/共 7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