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眷村﹝1﹞,戌守邊疆的士兵落戶之地,我兒時的故鄉。
2009/11/09 12:31:56瀏覽2109|回應1|推薦7

1949年,國共內戰的一方-國民黨政府,退守中國大陸外海的一個小島-台灣。數百萬軍民隨政府播遷來台,當時局勢緊張,風聲鶴唳,台灣四處嚴密佈防,軍營、海防、碉堡等軍事設施隨處可見,戰爭陰影壟罩全台。

1949年8月美國發表「中美關係白皮書」,表明中國大陸淪入共產黨手中是國民黨的顢頇所致,將責任全部推到國民黨政府身上。此時,台灣有如國際棄兒,中共隨時將血洗台灣。一年後,1950年6月25日韓戰爆發,美國對華政策改變,開始支持國民黨政府。1954年12月3日中美締結共同防禦條約 ,以圍堵國際共產勢力的擴張,冷戰於焉開始。

這時,有了美國的協防,台灣社會軍民士氣如吃下定心丸,慢慢穩定了,隨政府來台戌守各地的士兵也開始在台灣安家落戶。在這種大環境下,不久,我也在台北出生了。在我讀小學二年級以前,父親在台北市林森北路靠近動物園及兒童樂園附近的一個小土丘上找到一座獨門獨院的日式房舍,那時中山北路上的美軍顧問團賦予了當地異國風情。後來,隨政府來台的軍民成家的陸續增多後,政府為安置軍眷,在台灣各地蓋了許多眷村,尤其,靠近軍營的地方,例如南部的高雄左營軍港、北部的林口台地軍隊駐紮處,都有眷村的設置。

林口台地上的這個眷村,村子門口立有一標示村名的石柱,柱子貼著磨石子,左邊的那個柱子有四塊大理石板嵌在上面,書寫著村名-“干城二村”四個大字,村名左下角還有一小片大理石,上面寫著蔣宋美齡題。蔣宋美齡是當時總統蔣介石的夫人,夫婿整軍經武勵精圖治,她則領導中華民國婦女反共聯合會協助夫婿安頓軍人眷屬、開辦軍人遺孤的學校、組織婦女縫製軍衣。干城二村,也是許多蔣宋美齡女士向民間募款興建的眷村之一,由陸軍總部於民國52年向國有財產局承租土地,受陸軍第六軍團列管。另外,在林口台地的山下靠近泰山的五股,也有一個大眷村-貿商六村,離淡水河口的咽喉-關渡不遠,這是首都台北的衛戌師-關渡師的轄區;隔著林口台地的另一頭山下、屬桃園龜山的地區也有許多眷村。據悉,眷村新建時,是美崙美奐的。

﹝圖片:摘自網友林口豆花﹞﹝作者拍攝的圖片尚待整理﹞

不久,父親帶著一家六口,從林森北路那棟年久失修、每逢雨季外面下大雨屋內下小雨的日式房舍遷至這個新眷村。眷村座落的林口台地,數十年前,是十足的田園風光;村子四周一眼望去都是相思樹林、茶園、農舍,是孩子們成長的好地方,但也因地處偏遠,不利於孩子的學校教育。

這個台地上有兩個因交通幹道的關係而形成的市集聚落,也是當時兩個主要的公車站,一個是林口,另一個是公西。前者是鄉治的所在,郵局、農會、商店街、公車總站都在這里,“林口”一名是如何而來?不得而知,我想,顧名思義應是“樹林之入口”的意思,因為1950年代之前,這片台地是一大片樹林,從台北盆地蜿蜒爬山來到這片台地的邊緣時,就是鄉治所在,稱之為林口,似頗恰適。至於“公西”一名,那是現今的名稱,兒時住在林口時,它還是叫“苦苓林”,何時改名?為何改名?不得而知。僅悉,“苦苓林”一名是因當地在很久以前曾遍值“苦苓”樹,樹多成林,故稱“苦苓林”。這是數月前,因聽聞干城二村因老舊破敗即將拆除了,感傷世事多變、滄海桑田、人事已非,特地前往進行一次懷舊之旅,重返故地時,曾與當地居民訪談得知這個典故的。

家父,1949年,隨國民政府來台,時年23歲。1950年代初,駐軍澎湖縣治馬公,與當時馬公高中校長之女-我的母親相識相愛,1951年兩人在未獲女方家長同意下﹝因時局難測,女方母親擔心女兒出嫁後隨夫婿返回大陸,恐母女再難見到面了﹞,逕自在高雄公証結婚。不久,長女出生,遷至台北後,我與弟妹相繼出世。兒時成長階段,無憂無慮,和絕大多數孩童一樣,是人生中一段最快樂的時光。父親孤身來台,家族都在大陸,我對他們所知甚少,更無往來;母親家族在澎湖,舅舅阿姨表兄弟眾多,分散在台灣各地,但因兒時住家偏遠與他們往來也不密切,只有父親軍中袍澤-盧伯伯與我家關係親如一家人,在他一生中大多數時候是在我家渡過農曆春節的。然而,光陰似箭,人生幾何,時序進入第二個千禧年,母親與盧伯伯先後於2005年和2009年去世了,父親也已垂垂老矣。

1949年來台軍民陸續凋零。最近,閱讀盧伯伯過世後遺留下來的大量情書、家信,想為他坎坷的一生留下一點文字紀錄,而他在台灣的後半生,與我家密不可分;我們的家庭生活、兒時歡笑也能為他孑然一身的孤苦生活帶來些許歡樂,彌補了他老人家若干缺憾。因此,寫盧伯伯也必然要寫到我自己,尤其,兒時快樂的眷村生活。

﹝圖片:摘自網友林口豆花﹞﹝作者拍攝的圖片尚待整理﹞

俄國大文豪托爾斯泰,以法國皇帝拿破崙侵略俄國為大時代背景,寫下不朽巨著《戰爭與和平》。二十世紀兩次世界大戰,日軍侵華、國共內戰及1949年海峽兩岸大遷徙有許多可歌可泣的故事,但現在似還看不到有中國人版的托爾斯泰。從大歷史來看,有許多小人物,包括:龍應台女士所撰寫的《大江大海》及你我的努力,正為這段歷史留下平凡人的不平凡一生的記錄。百年後,這些文字或將都灰飛淹滅,但對寫作者來說,是一次省思自己人生並從中找尋救贖的過程。

畢竟,像托爾斯泰這種不世出的人物百年難現;現今風光一時的作家也都經不起歷史的考驗,如同德國哲學家叔本華生前曾與其母親、當時上流社會文藝沙龍的名人兼作家不和吵嘴時,奚落其母親:等到你我百年後,妳的著作被人們擱在倉庫里,無人聞問時,還會有人閱讀我的東西。

我們絕大多數人都將變成叔本華口中所描述的他的母親。人生有如一場夢,一場空啊。

( 心情隨筆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udda&aid=3480255

 回應文章

天路(今日當如何)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除了記憶 什麼都留不住宅
2009/11/30 03:08
拆村時, 將大門上的門牌翹下預備帶走收藏, 沒經意 ,竟然之下還有一塊更舊的,
是鋁質本色銀灰色字,  籃色的底. 因為當時覺得太舊, 字都不清楚了, 而且
是釘在老門上, 要取下比較費力, 沒多想就放棄了, 帶走了較新
門牌.
她白底綠字,  擦洗之後完全沒有歲月痕跡. 現在, 我把這門牌放置在不顯眼處,
因為我每次見她 ,就後悔!
那塊真正陪伴我長大, 甚至父親在世還擦拭過的老門牌,
真不該遺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