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美國沒想到台灣親中急先鋒變成民進黨「應退而不退的老政咖」
2013/04/18 10:52:59瀏覽293|回應0|推薦3

 

◎美國沒想到親中急先鋒變成民進黨「應退而不退的老政咖」

總統府國策顧問黃天麟一語道破:「憲法一中」之後,在競標結構下,接踵而來的就是一國兩區、一國兩制、一個「真正」的一個中國,終點就是統一在北京的「偉大」領導之下看來,這些主張者所在意的是,「政權、權力」,什麼「主權」、「愛鄉」、「愛台」等,只是追求權力過程的手段而已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apr/18/today-o1.htm

謝長廷說民進黨要達成三個目標:「讓多數台灣人接受、美國接受、中國忍受」。他還強調,提出憲法一中,是希望尋求台灣內部先建立共識,才有條件和美國及中國談判(謝的幻想破滅!台灣人不接受謝謬論,美國不接受兩岸走得太近,中國不必忍受什麼鬼!)@@謝長廷來美唯一消息竟是這個: 謝長廷在唯一的一場公開活動,遭到部分在場台僑的抗議,場面一度火爆

「憲法一中」、「一國兩市」、「憲法共識」、「憲法各表」,到「要讓中國可忍受」,謝長廷可能認為自己是為民進黨,甚至為台灣尋找與中國「和解共生」之道@@謝長廷與台灣人沒有共識,但和中國及國民黨很有「一中共識

但即使有此主觀意願,客觀上卻造成民進黨「國民黨化」的危險。所謂的「尋求台灣內部先建立共識」,應當是國民黨的傾中政策要向台灣的主流民意修正,怎麼會變成民進黨向傾中政策挪移@@謝的言談已讓人不認得這個人,他是中國小地方的村官嗎?他不只表情動作學到中國式的誇張,他的大腦像有木馬程式在操作,謝長廷像機器人,而不是「台灣製造」

 

如此所建立的共識能叫台灣共識嗎?讓「國民黨複刻版」的民進黨獲得更多的認同還是唾棄@@謝如不是遭到台灣人唾棄,今天的他已和馬英九單挑了,蘇貞昌應已被謝踢出「主席辦公室」,然而什麼都沒發生,只有謝長廷本人「斯人獨憔悴

民進黨如果訴諸「要讓中國可忍受」的中國政策,可謂是緣木求魚@@中國為什麼需要忍受?不需要!有老來變臉的綠咖主動恐嚇台灣人「不要和13億人作對」就是台灣人必需忍受被併人中國的悲劇

謝長廷不可能不知道「要讓中國可忍受」,最好的例子就是國民黨、馬政府,他們完全接受「一個中國」,主張台灣與中國不是國與國的關係,而且,從主權、經濟到教育、文化都朝終極統一的方向。@@馬英九在位5 年,能做的都做了,台灣被中方虐待到心理偏差,整個台灣從政府到商家到小市民都成了臨床上的「被虐狂」,對中國來人誠惶誠恐,只怕中國客「不高興」會討一頓打似的。自已先跪地求饒. .

如果民進黨的中國政策「要讓中國可忍受」,不僅是主權自我否定,甚至,也必須在民主、自由與人權方面全面倒退。以致,民進黨必須像馬政府那樣,拒絕達賴喇嘛、熱比婭入境台灣,同時,不能積極聲援中國的民主運動。@@這對謝長廷有什麼難呢?上回88 水災達賴嘛來台祈福,謝長廷、楊秋興和南部民進黨縣市長不都怕中國不能忍受而對達賴冷漠得不像個有靈魂的動物?

謝長廷稱:「民進黨的中國政策如果不能得到美國支持,要執政很困難」。大家也可以反問:美國希望台灣兩大黨都是親中政黨嗎?@@謝長廷的中國政策才叫美國拒絕!美國對馬還有點興趣,對謝可能倒盡胃口,台僑也不客氣罵謝,這一趟美國行,謝長廷讓美國討厭,讓台僑追打,謝長廷自取其辱。

萊絲說,「也有人擔心兩岸關係改善,可能改變台美關係的本質?」萊絲提問說,「兩岸越走越近,是否影響台美關係?」@@馬不敢承認,只能口是心非應付萊斯之問

萊絲也詢問,台灣對於改善兩岸關係非常自傲,兩岸和解做法能否在亞洲其他地方複製?@@美國感覺馬總統仍然在「聯中保東海、南海」聯中排外,好在馬正好有台日漁權協定應急馬意指他不再是當年保釣小子,(他沒說更不是反共愛國留美學生了)

馬以台灣與日本的領土糾紛為例,指他當年還曾參與保釣運動,現在政府做的是「擱置領土爭議,就資源共同開發進行協商」,建立互信並試著建立友誼,日前台日達成漁業協議,就是因為「態度改變了!」@@馬英九態度改變由親美護台到親中棄台,當然改變了。但因台灣人信任的民進黨某人、某派都以叩中為正業,因此台灣人沒有理由嫁禍馬總統。

 

民進黨5月辦民主同盟論壇@@民進黨可能已找到一條小英探路的安全捷徑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apr/18/today-p6.htm


民進黨主席蘇貞昌今年二月訪問日本時,提出美國、日本、南韓、台灣建立「民主同盟」的戰略思維,民進黨政策會將在五月舉辦民主同盟論壇,進一步深化亞洲等民主國家彼此分享的共同價值,並強化合作關係。

 

( 時事評論人物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uapiiam&aid=7517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