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淺論明朝之衰亡兼有感
2007/04/15 14:19:00瀏覽411|回應0|推薦0

明太祖統一中國之後,深知前朝滅亡之患一為太監干政,二是後宮預政外戚攬權。所以在皇宮的大殿之上親筆題寫了兩行字“太監不得干政,干政者滅九族”,因此明庭對太監的管理急嚴(規定太監最多只能到五品,最高職位就是太監總管,主要負責後宮的起居等,相當於大戶人家的總管),第二個皇帝朱允文(太祖的長孫,太子朱標的長子)雖然仁慈但過於柔弱,建文帝即位之後,一改洪武時期的緊張氣氛,使中國大地吹過了一陣清風,他重用黃子澄、齊泰、方孝儒等文人,對先朝的政治實行改革,為無論是百姓,還是官吏都創造了一個寬鬆的環境。 在改革中的一項重要措施就是削番,因此激反了他的叔父最有勢力的番王,燕王朱棣隨之以清君側的名義謀反。兩軍對持建文帝居然下令不能傷害他的叔父是朱棣(後來的成祖)多次死裡逃生,由於太監在朝不得重用因此多與燕王秘密聯繫(都作了間諜了),成祖攻下南京就是太監當的內應,太監翻身自此而始。之後的錦衣位指揮官多是太監的親朋,劉謹更設西廠自領以監督百官,內閣大員若不順己既誣衊罪狀下獄瘐死。第一個攬權的太監王振原是教書先生,自閹進貢英宗時得寵,“三楊”相繼出閣後,更加肆無忌憚,為了建立所謂的豐功偉績,根本不知作戰為何物的他,慫恿皇帝親征來犯的也先,結果是皇帝做了俘虜,自己搭上了性命。 

 

明熹宗朱由校是個能工巧匠,喜歡做傢俱等木工活長做一些精巧的飾物送於他人,按說吧,他既不好色有不好奢華,如果旁邊有正人引導使明朝得到中興不是不可能。 熹宗即位之初,東林黨勢力較大,公正盈朝。楊漣、左光鬥、趙南星、高攀龍,許多正直之士在朝中擔任重要職務,方從哲等奸臣已逐漸被排擠出去,吏制稍顯清明。由於楊漣等人在幫助熹宗即位時出了很大的力氣,因此,熹宗對這些東林黨人也是非常信任,言聽計從。 

臣能治外,但是管不了皇帝家裡的事,此時後宮有兩顆毒瘤正在悄悄的生長,一旦他們成了氣候,大明王朝這個彌留之際的病人,就將被掏空最後一滴精血。這兩個毒瘤就是臭名昭著的魏忠賢與容氏。 魏忠賢大字不識,卻善於鑽營,很快攀上了大太監王安的關係,地位直線上升,容氏熹宗皇帝的乳母,其奸詐並不亞于鄭、李,客魏兩人很快結成了同盟,成為了後宮不可一世的力量。王安等太監在後宮逐漸被排擠,客魏首戰告捷,權利覆蓋了整個後宮。但魏忠賢並不滿足,他要向他的先輩王振,劉瑾那樣,成為權傾朝野,名副其實的大太監。 

一方面,魏忠賢引誘熹宗玩樂,使熹宗整日沈浸在木工活之中,成了名副其實的木匠皇的,從不過問朝政;另一方面,魏忠賢與朝堂上的一些文臣敗類(崔呈秀之流,崔原因貪汙要被革職查辦,因給魏送禮並拜魏為乾爹反被提拔重用管至內閣大學士先後兼工部尚書、兵部尚書、左都禦史)結成聯盟,排擠東林黨人,逐漸掌握了內閣、六部。 東林黨人被貶、被殺不計其數,其中最著名的當屬楊漣、左光鬥為首的東林六君子,他們為了能夠扳倒魏黨,作了很多努力,也是魏忠賢最痛恨的人,他們有的已經告老,有的還在任上,均被魏忠賢先後投入監獄,嘗盡了人間酷刑,最後慘遭殺害,卻始終沒有向閹党曲膝,不僅為一代文人的表率,也被百姓傳為佳話。 

魏忠賢不僅殘酷地排除異己,而且加深了對百姓的盤剝,使得民不聊生,各地起義不斷。汙吏為了巴解他有的認他為父有的認他為爺(有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兒四十孫,人數之多由此可見)並在各地為他建立生祀規模與豪華程度遠超孔子和關帝廟,並為他度金身,當時滿朝上下只知有魏忠賢而不知有皇帝(人皆成他為九千歲,就差萬歲了),所有奏本魏可批定猶如諭旨。熹宗死後其黨羽勸起謀變可惜他膽子小未能成事(以當時的條件其若舉事成功的幾率有九成,京城的錦衣衛、禦林軍都由起兄弟、爪牙控制,而其在全國的官員眼力也是“眾望所歸”),最後不但自己被抄家斬首而且還被滅了九族(他雖是太監卻有子女,傳言他是受了太監魏朝的妙法,又長出陽物可以辦事了)。前後君子事件之後明朝的忠良之臣也已消耗待盡。到了崇禎年內閣已經到了無人可用的地步。

( 知識學習語言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t6969&aid=896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