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Nathan Barley之英狤猁kuso手冊:不廉價的反叛在哪裡?
2008/11/14 20:48:27瀏覽967|回應0|推薦3

這是我前幾年在大陸網站上貼過的小文章,在今天或許仍然有點參考作用。稍稍修了點文字和標題,一樣就讓它落腳於此吧。

"Nathan Barley"是一個英國電視喜劇影集,源發自一個網站上的無厘頭搞笑單元"CUNT"。導演兼編劇Chris Morris是個英國著名的sitcom導演、劇作家。

主角Dan "Preacherman" Ashcroft其實就是Chris Morris的自我投影。Dan身為一個三流雜誌SugaRAPE(!)的主編,被其讀者們視為神衹。他的工作同事們都是一些又笨又呆又低級又沒品味又沒知識的年輕人,讀者層也是這種等級。就在這環境下,他痛苦地做這個不入流的工作。Dan和他妹妹因緣際會下和Nathan Barley這個搞網站的小痞子扯在一起,而發生一連串故事。

相當奇怪的黑色作品。有點好笑又不太好笑。裡面的角色只有極少數幾個勉強算得上是"正常"人的。面對劇中這些可悲的傢伙,實在很難笑得出來。但令人苦笑的場景卻又不時出現。

最明顯的主題是描繪那種面對時下極度粗俗的流行文化時的不自在。 這作品很明顯地有意地碰觸一些問題,而不是那種不痛不癢的白領幻想sitcom - 衝著這點其實就值得一看(建議將1、2集視為一個單元一口氣看完。其實頭兩集就是一個完整的故事,後面的單元只是延伸)。

Nathan Barley所檢視的問題讓我想到日本、台灣流行的kuso(屎)風潮。”kuso”所代表的心理意含非常清楚:反叛。也就是說,kuso這種次文化試圖用品味的反叛來達成對既有價值、規則的反叛。

品味向來一直和權力的位置緊密相關,因此通俗文化的抬頭自然不能視為是壞事,因為它通常只是反映著更深、更長時段的俗世傾向(secular trend)變化。但像kuso這類東西真的是"人民的聲音",還是倒頭來反被商業機制收編,以剝削這些"人民"?以美國的政治、流行文化的例子來看,其實答案非常清楚。

質疑權威、打破制度是自省的基礎,理應被鼓勵和包容。然而,反叛是很痛苦的思想成長過程,而不是沒有代價的。反叛是不能被"消費"的。Nathan Barley這故事指出了一點:像kuso這種次文化,其實不過是種廉價的反叛。

Nathan Barley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rickwall&aid=2384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