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2017東吳超馬──24小時競賽的時間分配與衰退率
2017/12/06 11:45:03瀏覽600|回應0|推薦3

第一次挑戰24小時賽就跑出234公里的何信言先生,針對24小時賽有提出一些想法,我在這邊光明正大把他的Know How分享給大家。

 

何大哥認為如果選手把目標擺在遠眺240公里,就必須把賽事分成三個階段。把24小時細分成三段,就是三個八小時階段。

第一個八小時是早上九點到下午五點,跑者清醒度高,盡可能跑90公里。第二個八小時從下午五點到凌晨一點,跑者雖然疲憊,但還能保持清醒,這時要盡可能跑80公里。最後的八小時是凌晨一點到隔天早上九點,這時候跑者的疲憊與睡意都會非常難耐,但還是要盡可能跑70公里。如此才有機會在24小時賽中跑240公里。

用更簡單的數字切割,前12小時盡可能跑130公里,後12小時盡可能跑110公里。如果體力分配得宜,以125/115公里也很OK。這是他的建議,我們在當天討論了超久,未來有跑者要衝24小時可以參考看看。以他給予的建議數字,搭配這幾年實際看到的選手成績數字做確認,可以得到一些數字。但這些討論是不考慮天氣狀況、補給或是氣溫等外力因素,純粹只是很數字的討論。

上半場130/下半場110 = 54.2%/45.8%,衰減 8.3%

上半場125/下半場115 = 52.1%/47.9%,衰減 4.2%

上半場的里程數累積,絕對會比下半場更多一些,我們姑且稱它為『衰退百分比』。實際看過許多場東吳超馬賽事的數據,我發現最好的衰退數據是在 4% ~ 10% 之間,基本上要把衰退比降到 4%,選手不是跑得較為保守,就是對自己的耐力非常有自信。

上半場與下半場,如果以衰退比率去計算,會呈現

『太保守 < 4%~ 10% < 太冒險』

如果你不是一開始跑得太快,導致後半場無力(衰退率↑),就可能是跑得太過保守(衰退率↓),致使後半場雖然跑得完,卻無法觸及更高成績。

石川佳彥 139.2/127.7 =266.9公里,衰退 4.3%

柯特妮島瓦特 133.6 /122.8 =256.4公里,衰退 4.2%

Andrew  RADZIKOWSKI 132.4/112.8 =245.2公里,衰退 8.0%

楢木十士郎 143.2/118.4 =261.6公里,衰退 9.5%

汪道遠 124.3/101.6 =225.9公里,衰退 10.1%

康庭瑞 128.0/100.4 =228.4公里,衰退 12.1%

黃崑鵬 120.7/98.0 =218.6公里,衰退 10.4%

如果以衰退比值來換算時間,搭配每個選手的均速,可以求得『下半場』會比『上半場』慢多少時間?(稱呼叫調整時間嗎?)

石川佳彥 衰退 4.3% 61.8分鐘

柯特妮島瓦特 衰退 4.2% 60.63分鐘

Andrew  RADZIKOWSKI 衰退 8.0% 115.23分鐘

楢木十士郎 衰退 9.5%136.48分鐘

汪道遠 衰退 10.1%144.83分鐘

康庭瑞 衰退 12.1%174.01分鐘

黃崑鵬 衰退 10.4%149.42 分鐘

回到何信言大哥給予的建議,去換算數字。我們可以取得 4% 換算約莫是60分鐘,8% 的調整時間是120分鐘。如果選手上半場跑得很穩,下半場卻衰退太多,一樣取不到好成績。但如果跑得偏保守一點,雖然可以降低衰退率,但因為整體強度沒有拉起來,所以可能累積的里程數也不夠高。

回溯一下 2013年的成績,可以做為比較。

楢木十士郎  144/108 = 252.2公里,衰退 15%209.08分鐘

黃崑鵬  122/102 =  224.2 公里,衰退 9% 128.46分鐘

楢木十士郎在2013年衰退率是15%,最後跑出252公里。2017年衰退率是 9.5%,最後跑出 261.6公里(PB)。而這兩年的上半場則是跑出 144公里與 143公里。

黃崑鵬在2013年衰退率是 9%,最後跑 224公里(PB)2017年衰退率是 10.4 %,最後跑出218.6公里,而這兩年的上半場則是跑出 122公里與 120公里。

工藤真實在2011年跑出255公里(PB)時,衰退率是10.6%;關家良一在2007跑出275公里(PB)時,衰退率是 5.1%

另一個跑得比較保守的例子是:2011年來到台灣,配速穩到爆炸的 Emmanuel Fontaine,他當年跑254公里 (PB),但衰退率只有 2%。折算調整時間只有半小時。如果前半場多跑個2公里,也許衰退率會上升到 4%,但身體應該還能撐得住。

回到何大哥給予的建議,以上下半場合計去推 240公里,又要控制在 4%-10%

上半場132/下半場108 = 55.0%/45.0%,衰退 10 %,調整時間 144分鐘

上半場125/下半場115 = 52.1%/47.9%,衰減 4.2%,調整時間 60分鐘

如果不是盡可能在前12小時以平均強度跑得更快,就是盡可能降低後半場的調整時間。當然啦,這都是一個不考慮比賽狀況的理論數據就是。事實上 24小時賽變數多到跟牛毛一樣。24小時競賽,在超馬世界冠軍克羅斯認為,不是一場上半場速度的競賽,而是下半場耐力的競賽。如果有很好的速度,但耐力不足導致衰退率上升、調整時間拉長,會跑不出好成績;而開始的速度跑得很保守,儘管衰退率下降、調整時間短縮,但同樣會在完賽後殘留太多體力,未能達到理想目標。


照片是2011年,照片是 Emmanuel Fontaine (他是唯一幾乎以540秒跑完24小時全程的人)

( 興趣嗜好運動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ranko&aid=109322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