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專業養成的長短刀──知識與經驗
2017/12/20 11:09:37瀏覽226|回應0|推薦0

我一直都認為,透過學習與大量投入的方式,都可以在不同的環境上獲得一定的成績。當然我們不否認,技巧與知識仍有天賦上的差異。

 很年輕時在醫院推「破他播」進行手術攝影時,偶爾會聽見老醫師指導年輕醫師關於動刀的種種。哪些批評有些是很不給面子的:

 「我找一個普通的高中生來,花一個禮拜訓練他。他動刀做手術都會比你好。手不要抖。」

 儘管醫師後頭才解釋,不管是誰,只要能透過大量練習的投入,都可以有很好的展現。但沒有打造堆積的知識作為基礎,他沒有臨機應變能力,只有機械化的技術能力。而這些往往也形成醫院裡的一種辯證:我們定義醫生的好壞,是解構病情用藥正確,還是手術台數完成率高。

 出社會後,更能感受這些明確的現實。有學識科系基礎的人,在原生職務上的接軌度較高;但也有人說,從一張白紙開始,或許有更好的展現。

 認識一個高中輟學的水電師傅,雖然學歷只有高中畢業,但從國中開始陸續做水電的經驗讓他可以在該行業上出類拔萃(出類拔萃有點怪,但確實比其他師傅更多賺一些)。透過重複性的排除錯誤與方法驗證,日復一日的學習,才能構建這份能力。他告訴我,他也曾經收過嘗試做水電工程的大學生當徒弟,雖然小徒弟的學識很夠,卻沒有實務經驗,所以常常都是派他出去,還得線上指導。

 (時代不同了,用視訊對話就可以解決一些小問題,根本線上諮詢啊)

 身邊不乏許多中年失業的朋友,大家在換工作就職時,往往盡可能選擇相似度高的工作,而不一定是走向自己曾懷抱期待的職業。

 很多人是這麼想的,一當投入了大量的時間與努力之後,就會越難拋棄。而也會自認為沒有更多的時間與精力再次啟動學習的能力。

 知識+經驗=能力,而知識與經驗往往都需要時間與努力的兩造加成。

 那一年新聞看到吳寶春想回學校上課時,心底很為他高興。儘管許多人認為這已經沒有必要了。但可以感受到他發現還是有自身透過技術養成所不及的高度。不怕找到問題,也不吝於去找答案。

 這時候的學習已經不再是賺一張文憑,而是想撿學分般地找到自己需要的知識。真正學習知識之後,對他未來身為麵包師傅的身分與商業能力會更有幫助嗎?我們或許參照許多外在條件後打一個問號。但不可諱言,學習的心意與這些知識,都將會構築一個人的能力。

 知識可以讓經驗有更好的基礎,加速經驗的養成與競爭力的演進。但良好、豐富的經驗也可能取代知識不足的問題,因為經驗本身的體驗就代表相對知識的產生與累積。

 我常常會想起魔球這部電影,統計學與實務球探的黑白對決似乎就是很好的例子。但人生不是只有黑與白,綜合後的灰色地帶反而是更好的作法。

( 興趣嗜好運動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ranko&aid=109607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