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8/28 23:28:01瀏覽1223|回應3|推薦13 | |
世代問題別搞成世代鬥爭 --談世代差異別忽視「奮鬥」背景與年資
自從勞保財務危機被揭發以後,人們除了關注所謂「年金改革」議題外,更在「先領先贏」錯誤認知下,引發世代矛盾,不少年輕人被諸如林萬億不負責任『台灣退休金制度是「慷年輕人之慨」』說詞誤導,而有所謂「世代切割」意見出現,卻忘了:自從公保、勞保等社會保險制度問世以來,每個世代都是透過自己數十年來繳交社會保險金換取未來退休生活基本保障,保險制度不是老鼠會,只有保險費率是否合理問題(註一),根本不存在誰養誰或上一代壓垮下一代問題(註二)!
許多社會學領域學者,或許本身邏輯分析能力本就相對薄弱,加上對問題本質認知錯誤,經常提出一些誤人誤己謬論,比如8.20TVBS就報導一則讓人哭笑不得「世代不公平?老人所得比年輕人多」可笑新聞(註三),文中以「政府提供的社會福利,在民國82年時,只佔65歲以上長輩可支配所得的1.69%,但到了民國98年,卻高達29.6%,多了15倍!」作為所謂「世代不公平」證據(缺乏明確資料說明),卻不去檢討這些所謂社會福利若去除藍綠政客聯手買票性質,天上掉下來老人年金與老農津貼,還剩下多少?平均所得本身就是可笑概念,無法真正表現多數人真實情況。而文中最主要盲點,就是嚴重忽略了一件重要事實:65歲以上與30歲以下,因工作資歷所產生薪津、退休所得與累積財富有大幅度差異(日本有六成儲蓄在老人戶頭),本來就難以相提並論(1%富人擁有99%財富,其中65歲以上所佔有比率必然遠高於30歲以下,光這些鉅富就可拉高多少平均數字?)!!
那些口口聲聲世代不公論述者,完全忘了:目前65歲以上都經歷過二戰或戰後蕭條艱困考驗,成長與所處環境遠比目前年輕世代要惡劣數十倍以上,數十年來努力克服種種惡劣逆境,帶頭開創出戰後黃金成長年代,老人年金或許不見得符合公平正義,但也算是給早期沒有公保、勞保等社會保險老者基本保障(二戰世代人人都有過不少苦日子,農民沒有比較辛苦,不該獨享兩倍給付)!而更多65歲以上老者歷經數十年辛勤奮鬥,才累積出這麼一點人生積蓄,若是每年所得比乳臭未乾小伙子還不如,那還真是要氣到吐血吧!真不知道那些質疑者腦袋裡在想些什麼,稍有常識也該知道,老來「富」是人生累積效應下必然結果,全世界都一樣,又有什麼好大驚小怪!
會老來「貧困」多半是年輕不努力,又少掉預存退休金概念,在現代社會普遍強制預存「退休金」制度下,養兒防老早已經成了遠古社會落後概念,現代社會已經成為人人為自己老年生活負起完全責任國度,扶養父母雖是華人傳統,但實質內容已經完全改觀(生活與健康照護遠超過經濟支援),所謂國發會推估「再過十年3.6人養一個老人」還停留在沒有退休金制度年代裡(或是把退休金制度當成老鼠會看待),而聯合報導「年紀愈輕愈快樂經濟感受U型化」並不令人意外:『...十八到廿二歲尚未入社會年輕人,是調查中,生活最快樂、經濟最滿足一群...六十至六十五歲族群經濟滿意度則回升至五成三,高於不滿意比率(四成三)。』,靠家人支援與累積一生成果,當然會對經濟相對滿意,無論學者或媒體人在討論問題時,該好好面對不同世代有不同「奮鬥」背景與年資,別一再用不公平、不對等比較方式進行論述,老人與軍公教一樣,都需要更公平更透明尊重與對待!
--------------------------------------- 註一:勞保舊制勞工平均年收益率15.775%(以勞工自付20%計算),勞保整體年營運績效達3.16%以上可達到平衡(加計資方70%與政府10%,除以五);勞保年金冒然爆增為平均年收益率40.45%,勞保整體年營運績效達8.09%以上才可達到平衡(詳:筆者「都是年金惹的禍」),以過去勞保平均績效僅達4.15%(84年~101年)只有一半效益,想不破產除非提高費率或降低年金平均年收益率(可兩者併行)!
註二:『年金問題各國皆有,筆者在秋遊日本時,導遊也提到日本老年年金領得比低階青年還多(所謂老人領太多問題),筆者當場嚴正表示:要看年金費率是否合理,日本老年投保時身處高成長年代【高成長年代投保世代,投資高收益率年份較多,因此擁有較高投資回報率是理所當然】,怎麼能跟經濟低靡時期不同問題混為一談(青年薪資高低只與自己能力有關)!...明明是費率不合理問題...在退休金大騙局文中作者引用林萬億說法,指台灣退休金制度是「慷年輕人之慨」,根本是嚴重認知錯誤...,該文副標題「你繳勞保讓別人領退休金自己卻領不到」本就是挑釁式用語,因為所有能領取勞保老年退休給付者,都是從年青時就一路繳費到法定年齡(內含老闆七成與政府一成奉獻),他只是領回政府當初對勞保基金運作的支付保證(就如定期定額儲蓄定存保戶領回存款與利息一樣)!跟你目前在繳的勞保費用根本是兩碼子事,你正在累積自己未來領取勞保老年退休給付資本,未來領的也是自己過去投資所得,只與保險單位營運績效與財務操作相連結,跟別人一點關係都沒有! 情形就如投資人向保險公司買養老保單,每張保單都是投資人與保險公司保單承諾問題,沒有誰供養誰的問題存在!保險公司匯集所有投資人保費進行投資操作,經過一段時間運作後發覺:某些保單不符合成本效益(保費收入加上營運績效仍不敷開銷成本所需),就必需採取停賣保單作業,但原保單承諾仍然依約履行,這種情形幾乎每隔幾年就會發生,因此除了保單精算程序必須更加精確加入通貨膨脹等時間因素,加強營運績效...之外,年收益率與當年保單營運績效連動變額年金保險也因應而生(降低保險商營運支付風險,相對保障保單投資人,勞保年金制可考慮納入)!包括勞保舊制與新制年金保險都是相同概念下團體保單裡個別保險人,團體保險能否有效存活,在於費率是否合理與投資營運績效是否夠水準,這些都是保險經營者責任,何來「上一代投資人錢領光光,下一代投資人承擔」如此可笑又荒誕不經說詞!...詳:筆者「自私心態挑動世代差異」』!
註三:『老人比年輕人還會賺錢嗎?從主計總處數據發現,65歲以上老人可支配年所得,比30歲以下年輕人,多出3萬元不只台灣出現「老人錢多」現象,還包括日本、美國差距甚至更大,專家指出,這就是「世代不公平」,以台灣來說,就是因為薪資凍漲,房價飆漲,老人福利補貼多,才會導致老人錢比年輕人來的多。 ... 調查發現,去年可支配年所得,30歲以下是364430元,65歲以上394534元,長輩比年輕人多出30104元,從過去十年的來看,這樣的所得差距,「金融海嘯」是轉折點,也就是2008年這一年開始,65歲以上每人可支配所得,第一次超越未滿三十歲族群,之後就逐年拉大差距,專家說,這就是「世代不公平」。 中研究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楊文山:「年輕人因為薪資所得並沒有,並沒有改變,他們薪資一直停滯在某一個階段,所以造成老年人跟年輕人之間,形成『世代不公平』,老年人在過去30年在台灣經濟成長當中,基本上他們是得到比較多的利益。」 專家指出,政府提供的社會福利,在民國82年時,只佔65歲以上長輩可支配所得的1.69%,但到了民國98年,卻高達29.6%,多了15倍!...詳:「世代不公平?老人所得比年輕人多」』
|
|
( 時事評論|雜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