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教育議題思考:也說說「第一代大學生」
2024/03/31 22:49:10瀏覽392|回應0|推薦7


最近大學繁星放榜,又是幾家歡樂幾家愁的時刻。最近滑手機,看到一個名詞「第一代大學生」,覺得很有意思。其定義有:

第一代大學生,即父母沒有受過大學教育的大學生。或,第一代大學生是家庭中第一個上大學的人(通常適用於大家庭中的第一個人上大學)

.

研究這議題主要是來自美國,其含意是:如果家族中還沒有大學生,你要申請學校,可能會比較難。其實,早期臺灣並沒有這個問題,因為聯考一試定終生。後來的「申請制」、「繁星」開始有了這個問題。我覺得臺灣不是那麼明顯地看家長學歷來否決入學,而是「文化資本」的展現,家族裡是不是能掌握這套遊戲規則。

.

大家庭第一個上大學的人啊!我應該就算是。我是六年級,1990年代大學。進了大學,開創了新視野。我是我們大家族第一個進大學,叔叔伯伯這一輩就不用說了,家族本來是佃農,每天為了三餐,努力在田裡工作,一直到「耕者有其田」才有自己農地。自耕農,好嗎?也只能為五斗米折腰,鎮日在田中。叔叔伯伯清一色「國小畢業或肄業」(日治時期)。連帶我們這一輩的比較大堂哥堂姐也不少是「國小畢業」。到了實行國民中學義務教育之後,學歷才有機會提升到「國中畢業」。

.

後來的堂兄堂姐就更好了,變成「高職畢業」。(家族很龐大,延續很長)那個年代不流行「讀高中」。如果讀專科(五專)算是~~非常非常好了。我就是讀五專的,後來才插班大學。當我考上台北的大學的消息傳開,家族算是與有榮焉。所以我算是「家族裡的『第一代大學生』」(還繼續留下念到研究所)。在我們這一世代(堂兄弟姐妹)裡,大學生就兩個,另一個是最小的堂弟。

.

下一輩(世代),就不同了。想讀的話,應該都可以是「大學生」了。剛剛想了一下,跟我同輩的親友裡的孩子,沒有上大學的,只有一個。我甚至想到了另一個朋友,小孩子的成績不是很好,大人寧可辛苦工作,也要讓大兒子讀大學。因為,他會是他們家族裡「第一代大學生」,會起示範作用,後來的弟妹們就跟著往前走。(朋友的願望)

.

撇開「第一代大學生」在美國隱含的意義之外,加上臺灣目前大學普及到氾濫程度,「第一代大學生」已經不太重要了。也許,應該看看家族了「第一代碩士生」、「第一代博士生」、「第一代留學大學生」,或許更能看出每個家庭的「學歷資本」(文化資本)。

.

學歷的對立是實務面,誰賺得錢多?在台灣或許是要看「第一代頭家」會比較有意義。這算是「經濟資本」。我們家族已經產生了好幾個親戚開工廠的「頭家」。不過話說回來,很多頭家還是會希望家裡累積「文化資本」。

 

( 休閒生活藝文活動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okunogo&aid=180455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