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炎夏的夜晚,小天女突發奇想地問我「太陽、月亮、小鳥、喜歡,這四者有何不同?」我還來不及思考,小天女即告訴我:「其實答案很簡單,太陽、月亮、小鳥和喜歡不同,因為前三者是在天空的,而喜歡只是一種感覺。」我聽了直呼:哇!好了不起的答案喔!唉,連小小孩都會的問題,我怎麼會傻眼了。
人是感官的動物,總喜歡憑藉著自己所見所聞,來論定事物的原形。然而<眼見真可為憑?>記得有一個故事,描述了一對因通信而未曾謀面的男女,兩人約定好帶著一朵玫瑰,在相約的地方相遇,然而,男子左等右等,卻看見了一位微胖的中年婦人向他走來,他當然是失望的,卻還是禮貌地趨前問候。還好,還好!這只是幕後那位美麗女子愛的試探,但男子在眼見為憑的那一剎那,真能確定心中那份萌芽的感覺?在面對人事物的更迭中,我們究竟有了多少理性與感性的思考範疇?
在欣賞藝術品時,我們發揮了感性的本能,欣賞變成是一種樂趣,一種感動。但是當我實地去創作時,才發現美的歷程,需要理性的投入。每一種創作的過程,都是對自我的再突破。任何的藝術技巧,都需要兼具感性與理性,唯有二者兼具,才能達到藝術創作的最臻境界。在創作的過程中如果缺乏感性的美思,所呈現的並不是藝術,而是一項「工藝」。反之,如果欠缺理性的運籌,只有感性的鋪陳,充其量也不過是一件具「規格化」的作品,無法溯其源、究其竟。就像是一位好的音樂家要創作美好的樂音,除了情感的極致抒發,還必須知道這首曲子在那一個音階上的音色表現會較突出;一位好的陶藝家除了手感及創作理念外,還必須研究各類物品在陶藝特色上的運用,以及溫度的變化、釉藥的配方及落點;一位好的攝影家除了天生的美感,還須對作品作理性的構圖、光圈及對焦等的理性思考。一位好老師除了說理也要能說情;一位好的朋友除了傾聽也要能過濾雜音,而不是一味地挺到底。
理性與感性就像是血脈相連的雙胞胎,如果割捨其一,那麼,雖不至失敗,但終究是不完美的。
感性猶如一位穿著入時有品味的女子,但需要理性的內在來襯托。
您,是那一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