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評【經濟日報╱社論】教育不能與經濟發展脫節
2012/12/27 16:29:33瀏覽222|回應0|推薦0
評:以蕭副總統的地位與經驗從上位看問題就是真正的問題! 但以目前的國家機器執行機構與立法機構的對立,光是建立共識就不太可能!台灣的問題都很容易看出! 就是無法解決!因為台灣的民主已走偏鋒!但台灣又自已以眼前的虛假民主自我感覺良好!不知道自己是沉浸在溫水中的青蛙!


2012.12.27 03:21 am

前副總統蕭萬長在總統府演講,再度提到近來熱烈討論的產學落差問題,他建議政府應以前瞻眼光和充裕經費,徹底檢討當前教育科研體系,建立誘因和激勵制度,培養和引進人才,透過人才維持創新能力,才能保有台灣的競爭力。蕭前副總統的談話,明確點出本報一再警示的世代間淪落現象的根源所在,亦即大學教育與台灣經濟發展嚴重脫節,應儘快改善。

大學畢業生感嘆22K薪資的宿命,但企業經營者則認為大學生所學與產業發展差距太大。台灣著名國立大學之電子資訊教師的研究能量國際聞名,然而台灣電子資訊產業早已淪為低毛利率的代工產業。這幾年大學教師的研究數量屢創新高,但台灣競爭力與產業結構是否有跟著提升?學生學習效果有隨之強化嗎?這兩個問題的答案很難有肯定的答案。大學教育與台灣發展脫節,喪失學習效果,使得現在年輕一代所接觸與能夠發揮的經濟社會環境比上一代差,而且有愈來愈下降的傾向,因而產生世代間淪落的現象。

目前大學教育與台灣發展脫節的根本問題是大學教師升等與相關獎勵制度。10幾年來,大學教師以發表SCI、SSCI篇數與其impact factor來做為升等門檻、彈性薪資的決定因素,也是國科會計畫評分極重要項目,使得大學教師不是以台灣需要為研究課題,而是做外國期刊想登的議題。SCI(SSCI)是science citation index(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的縮寫,這兩者就是期刊索引,能收進這兩個期刊,代表在國外有一定的學術影響力,學術界重視程度已經到了瘋狂的境界。

由於外國期刊普遍對台灣題材缺乏興趣,導致大學老師不僅未做台灣發展的理論,連實驗、實證探討也是用外國資料。久而久之,雖然大學老師發更多時間在實驗室與研究室,但做的是外國想要的文章,可以說是以「大西洋地圖,在太平洋航行」在做研究,因而加快大學與台灣發展脫節的速度,導致問題更加嚴重。此一問題不解決,我們學生所學與台灣發展愈來愈無關,政府政策缺乏研究做依據、甚或用外國經驗誤植於台灣,有可能會變成「SCI、SSCI篇數愈多,而台灣國力愈弱的窘況」。

目前台灣許多學校引進助理教授限期升等制度,其升等門檻與SCI、SSCI篇數掛鉤,造成新進學者有很大壓力,轉變成為發表而發表,甚或犧牲研究興趣。而資深學者為取得國科會計畫、彈性薪資與講座教授,當然追逐impact factor更高的國際期刊,而帶出來本土博碩生亦然,一直輪迴為美國與外國期刊創造文章。

部分重量級學者SCI、SSCI期刊文章著作等身,然而在國外被引用的比率普遍不高;台灣最需要的電子資訊、工科、經濟與管理的研究,同樣很少與台灣議題有關。即使近年來學者從政的內閣成員,其學術研究與台灣議題的相關性也不高。

學術界因上述錯誤資源分配的政策,導致偏離台灣經濟與產業發展,未能在產業轉型扮演關鍵角色;並因而形成學生所學的與台灣脫節,使得產業競爭力下降,實質薪資所得下滑之現象。教育部提出5年500億計畫,要塑造台灣研究重鎮,然而此一機制是扭轉為SCI、SSCI發表而發表的錯誤資源分配?或反而是助長此風?

產學脫節的問題已經惡化到嚴重影響台灣競爭力。大學生如何擺脫如此錯誤的大學發展機制?唯有自我學習接觸實務發展,並透過實習來降低產學分離的現象。而國科會、教育部應該改變相關機制,鼓勵研究台灣題材,可在外國期刊發表,亦可強化本土期刊評量制,在台灣期刊發表,並引導這些成果落實於教學與產業合作,方有助於經濟轉型,舒緩世代間淪落的現象。

【2012/12/27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全文網址: 教育不能與經濟發展脫節 | 社論 | 意見評論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7593598.shtml#ixzz2GD71nVdC
Power By udn.com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log7493&aid=7178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