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陳幸萱/專訪】
2012.12.17 03:00 am
中研院院長翁啟惠接受本報專訪指出,為了招攬外籍人才,相關法規應該更放寬。
全國科技會議今天登場,中研院院長翁啟惠接受本報專訪表示,目前國內研究上產學分歧,學界培養出來的人,無法順利找到工作;應由資助單位、政府、業界及學術界組成平台,討論出台灣的優勢領域,提供人才發展機會。另外,翁啟惠認為,發展優勢領域也要招攬外籍人才,相關法規應該更放寬。翁啟惠說,中研院有服務廿多年的外籍研究員,要領退休金卻得先歸化中華民國國籍;但要歸化中華民國國籍,就要放棄原本國籍,這可能會影響外籍研究員的下一代教育。且這名外籍研究員在台灣服務了廿幾年,若回國也無法享有退休福利。
他說,這樣的制度是「對外國人歧視」,建議相關單位拿出魄力檢討制度。
翁啟惠提到,要招攬人才,最怕人才在這裡「看不到未來」。中研院研究員的月薪新台幣十萬元,副研究員八至九萬元,其他國家薪資大概都是這個數目的二至四倍,「大陸也比台灣高」。不過有些人才還是看好中研院的研究環境,例如中研院在歷史、經濟或生命科學領域較強,國際人才還是願意來。
翁啟惠並說,研究可分為「自由型」研究與「問題導向」研究,前者解決科學問題與好奇心,後者則應與國內經濟發展結合;國內雖有生技醫藥國家型計畫、能源國家型計畫等,但範圍太廣、分散資源,計畫也只由幾個學者建議方向,他建議讓企業加入。
翁啟惠建議,應由資助單位、政府、業界及學術界組成平台,討論出台灣的優勢領域,再來集中資源發展。
至於台灣該發展什麼領域,翁啟惠認為,預防、治療癌症是我國可發展的方向,國人有三分之一的機會因癌症死亡,以台灣的生物科技能量,可以發展癌症科學。神經退化、感染性疾病、替代能源、天文、地球科學及文創等領域,台灣也都有發展優勢,值得投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