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12/13 19:02:55瀏覽179|回應0|推薦0 | |
評:這篇報導切中問題核心! 也希望以後學界的博士們願意常跟業界公開溝通交流來縮短產學落差
翻爆APP 近日行政院政務會議中陳揆拍板,將自102年起5年投入新台幣200億元於「技職再造」方案。期望能夠改善目前技職教育與產業需求不符的窘境,包括專業教師實務經驗、專技院校學生參與校外實習、業界師資參與教材編纂以及提高學生取得證照比例等在內的9項策略指標。 對於技職教育終能獲得政府的重視,並能以國家競爭力及產業發展前提為考量,進行跨部會協調整合,並與產業界交換意見,為我國經濟動能提升再向前跨出一步。 國科會主委朱敬一曾表示,台灣的科技發展應組成產學的大、小聯盟。大聯盟進行領先全世界的前瞻技術研發為主;小聯盟以「技術實驗室」解決企業技術開發問題,以提升產業競爭能力。朱主委也指出,瑞士、韓國的產學合作模式或許值得借鏡,但台灣必須走出自己的路,並且要有insight。 技職競爭力與產學聯盟之間似乎是兩件事,但本質上同屬產業的長期發展策略。包括了科技研發、技術創新以及高技能技術員養成等緊密相扣的環節。以參與者的角度而論,技職再造或是產學聯盟兩者都強調產學界的緊密結合,以及產業界的積極參與。從產業發展的觀點,前瞻技術的商品化須有高技能者加以實現;實作技術員需有能力反映技術問題,以快速提升產業整體的生產力和競爭力。 一個國家的富裕繁榮取決於卓越的生產力,台商也不諱言回流取決於具技能的技術人力是否足夠。競爭力大師Michael Porter則強調產業的競爭優勢在於不斷的創新。兩者各居產業鏈的兩端,但並不背道而馳,而是平行向上推進的兩具引擎。目前的經濟發展態勢,這兩個議題也是台灣所面臨的核心問題:前瞻創新疲軟,國際競爭落後;基層替代性勞動力技能不足,生產力及生產技術無法向上提升。 對於這兩個核心問題,必須以整合、宏觀及具未來性的思考方式加以解決。前瞻技術研究必須能洞察到未來10年甚至20年,人類的社會及環境的變化,生活需求的改變,將面臨的困境。面對這些可能變化,科學技術層次上應如何因應,以未雨綢繆。落實這些前瞻技術或產品的技術人員,屆時必須具備的技能為何,訓練政策為何,儲備方式為何,都應隨時研議討論修正。 如何促使產業界投入基礎人才培育,政府應提出更具誘因的政策,修改僵化、過時的法令規章。對於技術發展快速的產業,應放手由產業界主導職業技能的訓練以及技能檢定,方能符合業界的期待和需求。譬如,重新評估技能檢定的三級標準是否能確切反應技能水準;鼓勵產業界籌設訓練學校,自行訓練基層人才,建立內部職能標準。上銀科技與自動化機械產業協會共同舉辦的自動化機械工程師訓練及認證,強調實作、實務及學理3者並重,實為產業主導訓練認證的典範。 提升前瞻研究敏感度,須從「十年磨一劍」,精益求精的精神,奠定扎實的基本工夫做起。知名的百年製造業,如蔡斯、康寧等,莫不堅守核心技術的精進,與台灣的前瞻研究喜好追求時髦的性向,大異其趣。許多的前瞻研究換湯不換藥,僅是研究題目變換,內容精神依舊保守,對此學研界須深思警惕。 此外,不可忽視現有法人研究機構長久以來在技術散佈、人才培養訓練、國際技術規範制定、輔導產業升級方面的貢獻。這些研究機構長久以來,在有限的資源下肩負國家產業進步的使命,累積數十年而成的能量和技術商品化經驗相當可觀。在資源合理分配、相互支援的前提下,亦當將研究機構的能量和經驗,整合在人才培訓體係及大小聯盟中。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