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研究發現無聊可致死
2010/02/08 22:20:38瀏覽893|回應1|推薦1
英國研究無聊也能致人死亡 或因惡習"折壽"(圖)

2010年02月08日 09:33   來源:新華網   韓梁
 

 

    英國研究人員發現,“無聊感強烈”者與感覺充實者相比,因心臟病或中風致死的可能性高出2.5倍,無聊因而可能是一個“折壽”因素。

    研究報告刊載于2月號《流行病學雜誌》。

    無聊死

    倫敦大學學院流行病學和公共衛生係研究人員調閱1985年至1988年時年35至55歲接受“無聊感”調查的7524名公務員資訊,追蹤他們20多年後的健康情況。截至2009年4月,一些調查對象已經離世。

    當年調查結果顯示,每10名公務員中有1人曾在過去一個月內感覺無聊;感覺無聊的女公務員人數是男性的2倍多;年輕公務員和從事瑣碎工作的公務員比其他人更易感覺無聊。

    研究人員發現,當年感覺“格外無聊”者的死亡可能性比感覺充實者高37%

    英國《每日郵報》6日引述報告撰寫者之一、研究員馬丁希普利的話報道:“研究成果顯示,存在充分證據,顯現心臟病與無聊感相關。”

    惡習害

    研究人員分析,對生活不滿、感覺無聊的人可能養成吸煙酗酒等惡習,而這些因素會“折壽”。

    這讓人聯想美國熱播電視劇《無聊致死》的開篇。男主角喬納森埃姆斯曾是作家,遭女友拋棄後心靈承受創傷,創作靈感日趨枯竭。他無處排解苦悶,在毒品和酒精中尋求安慰。希普利建議,工作若無樂趣,就應在工作以外培養興趣,不應借煙酒消愁。

    心理學家格雷厄姆普賴斯持說,如果無法從生活中獲取動力和靈感,或者存在抑鬱傾向,解決方法是把注意力從自身轉向他人。“總以自己為中心的人應該考慮一下,”他說,“他們能為家人、朋友、同事甚至上司做點什麼。”

    充實樂

    一些專業人士給感覺無聊的人支招,關鍵詞是“改變”。

    譬如,可以做有意義的事,發現工作的價值。如果覺得工作沒意義,幹活自然提不起精神。要改變這種態度,就要適當調整職業規劃,重新發現工作的價值。另外,業餘時間可在醫院或學校做志願者,從服務他人中尋找快樂。

    因生活平淡而整天抱怨的人應該走出“舒適區”,學習新知識,可以在社區學校參加夜間課程班,就讀有挑戰性的課程。

    另外,應打破常規,增添“變數”。譬如,給多年未聯繫的老友打電話;找從未去過的地方旅行;去頗有名氣但離家較遠的的二手書店淘書。

    重要的是,感覺無聊時不能坐著發呆,而應著手找事做。擦地板、洗衣物、健身、散步……這樣做也許無法擺脫無聊感,卻可以支配自身行為;一旦運動起來,無聊感會減輕,充實感隨之而來。

 

 

 

 

《英科學家發現》無聊者易短命 中風機率多2.5倍

更新日期:2010/02/08 04:11

〔國際新聞中心、記者王昶閔╱綜合報導〕英國「每日郵報」七日報導,倫敦大學學院流行病學暨公共衛生部門的專家研究發現,無聊會讓人短命。研究人員指出,抱怨無聊的人較可能英年早逝,特別是那些經歷過「高度無聊」者,比滿足於生活現況的人士,因心臟病或中風而早死的機率多出二.五倍以上。

這項調查的對象是七千五百二十四名三十五歲至五十五歲的公務員,他們在一九八五到一九八八年間接受訪談,並在去年四月追蹤他們的生存狀況。研究發現,在歷時二十五年的調查結束時,感到生活無趣者死亡的風險,比不會無聊者高出三十七%。

科學家認為,這恐怕是因為不開心的人可能養成抽菸喝酒的不健康習慣,導致預期壽命減低。這項研究發布在流行病學期刊,報告執筆人之一的希普利說:「這項發現顯示有足夠證據支持無聊與心臟病有關。」

在報告研究對象中,約十分之一公務員表示曾在上個月感到很無聊,其中女性比男性多出一倍;年輕或工作內容較低下的公務員,也比較會感到無聊。

避免無聊 應多開展興趣

希普利提醒,要避免無聊,應該主動發展興趣,而非轉向喝酒抽菸。

針對英國這項研究,肥胖醫學會常務理事、減重診所開業醫蕭敦仁表示,必須要先確認無聊者是否較容易染上吸菸、喝酒的壞習慣?無聊者是否較不喜歡運動、活動量較少、體重較容易增加,以致容易死於新陳代謝相關疾病?才能做進一步研究推論。

無聊得要死!這句話沒誇張

更新日期:2010/02/08 00:07 【台北訊】 台灣新生報

科學家發現,無聊會讓人短命!英國「每日郵報」(DailyMail)昨天報導,研究人員表示,抱怨無聊的人較可能早死,曾感到非常無聊的人,死於心臟病或中風的機率,較自得其樂的人高2.5倍以上。

科學家說,這可能是因為不開心的人可能養成抽菸喝酒的不健康習慣,導致短命。

這項調查25年、研究7000多名公務員的報告顯示,感到無聊的人,在研究結束時過世的風險,較不無聊的人高出近40%。

倫敦大學學院流行病學暨公共衛生部門專家,研究了7524位35歲至55歲公務員的數據,這些人在1985至1988年接受訪談,了解他們的無聊程度,並追蹤他們在去年4月是否還活著。

研究報告共同執筆人希普利(Mar-tinShipley)表示:「這項發現顯示,有足夠的證據支持無聊與心臟病有關。」

「重要的是,工作單調的人,應向外發展興趣,避免無聊上身,而不該轉向喝酒、抽菸。」

( 知識學習健康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liss02&aid=3763284

 回應文章

隨心所欲
關於此篇的一些補充
2010/02/21 17:35

你好,關於這篇報導,有一些不錯的補充資料,提供給你參考。資料來自鄭醫師的部落格

在此,我謹提出美國知名人道主義作家L.羅恩 賀伯特先生的觀點給大家做參考:

將生命比喻為一場遊戲,是瞭解生命的最佳方法…

儘管生命中可能有許多痛苦、不幸、悲傷與磨難,但人存在的原因就跟玩遊戲一樣,是為了興趣、競爭、活動和佔有…

或許你曾經納悶,為何有人甘冒著受傷的危險,在運動場上衝鋒陷陣,純粹只為了「好玩」。你大概也會奇怪,怎麼大家居然僅僅為了「有事可做」,甘受悲傷、磨難與痛苦,繼續活下去,或下場參與「生命的遊戲」。很顯然,完全無所事事,才是最恐怖的詛咒。當然,人若持續玩著玩著他已經不感興趣的遊戲,狀況也好不到哪裡去…

研究遊戲的要素,我們就掌握了生命的要素。

生命是一場遊戲。

遊戲包含自由、障礙和目的…

一旦自由和障礙過度失衡,人就會不快樂…

一個人若沒有足夠的問題,就會為問題所苦。有一句古老的諺語(格言)說:想把事情做好,就交給一個大忙人去作。同樣的,如果你想要找個快樂的伙伴,就要確定他是一個可以擁有很多問題的人。

由此我們看到一個怪現象:家境富裕的人罹患精神官能症的比率很高。這些人都沒有什麼事好做,問題也很少。食、衣、住、 行等基本問題都有人為他們解決;如果人的快樂只取決於自由,那麼這些人應該很快樂才對。然而,他們並不快樂。是什麼讓他們不快樂的呢?就是缺乏問題…

一心籌畫著如何「規避事情」的人,會過得很悲慘;而計畫著如何「投入事情」的人,快樂的機率就高多了。

當然,人也可能被迫去玩他不感興趣的遊戲。受了徵召去打仗,就是最佳例證。一個人對戰爭的目的並不感興趣,卻發現自己在打這場仗。因此遊戲一定還得要有一個附加的要素。這個要素就是選擇力。

所以,我們可以說,生命是一場遊戲,而玩遊戲的的能力包含對自由與各種障礙的容忍、對目的深刻的瞭解;再加上有權選擇參與或不參與。

這四個要素--自由、障礙、目的和選擇力--就是引導生命的要素。

 

更多的資料可以參閱生命新觀點這本書。祝福大家都能找到自己生命中有趣的遊戲,而且樂此不疲!

股神巴菲特曾說:金錢對我來說,只是一個遊戲的計分牌。我和(已故)妻子五十年前就形成了這樣的想法:我們要終生積聚財富,這些財富要全部回報社會。

2006年6月,美國歷史上最大一筆個人慈善捐款誕生,記錄的創造者就是股神巴菲特,他宣布把85%的個人財產,也就是370億美金捐給慈善基金。這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