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長照悲歌的聯合報陽光行動「照顧殺人」系列報導探討:長照2.0的缺點、男性殺人者比例該寫出來及期許
2022/05/17 00:00:50瀏覽1663|回應0|推薦12

聯合報陽光行動「照顧殺人」針對照顧者殺人有幾個報導,簡單就是常見的所謂長照悲歌,這幾年來我寫了幾十篇,對相關議題熟悉,以下對報導討論:記者說統計近百件,如果分析行兇者的性別,男性必然居多,但肩負長照責任的女性有說六成的,有說七成的,為何行為人以男性居多呢?不曉得後續報導會不會請專家學者討論。

圖片說明:聯合報陽光行動「照顧殺人」系列報導。


圖片說明:照顧殺人案10年趨勢 製表/聯合報記者周妤靜、許詩愷。


在報導上,我也終於看到令人欣慰的改變,例如”10年近百件 「照顧殺人」如何止息”提到「長照2.0上路四年後,最需要補強的是重度照顧需求」,陳景寧強調,殺人事件多發生在重度階段,現行長照2.0的居服或日照無法滿足兩小時翻身一次、插管等重癱病人的需求。”

其說法,我必須強烈肯定。為什麼呢?

2019年,我根據親身經驗開始有大量針對長照2.0的評論,例如所謂的「四包錢」失能等級第八級的照顧,當時我仔細研究所有給付項目,並且探討只給家屬「一口氣」的長照喘息服務,還比較了長照2.0與身障照顧的設計差異,為此,我還曾特別打電話到內政部社會司、衛服部去詢問。總之,我不斷反覆論證給讀者理解,台灣長照2.0的量能對七級以上重度失能者,根本完全不足。

表面上,長照2.0居服每月最高補助三萬六千多元,但並不是錢全部到居服員手裡,而是這些經費同時要支付A單位的運作成本,這一兩年雖然關於居服員薪水的制度稍微有改變,但居服員附屬於A單位的本質並未改變,也就造成這麼多錢其實用到被照顧者的身上並不如想像多的真正原因了。


衛福部製作簡報教育民眾 翻攝自《聰明使用長照2.0服務》懶人包

基本上,過去在談到這類問題,相關單位可能都會直接建議大家「愛用長照2.0」,但這些人八成沒真正用過,就像2019年1月陸續發生多起長照悲歌後,ETtoday健康雲”照顧悲劇報導7年增10倍! 除高齡化外還有「這些原因」”訪問家庭照顧者總會理事長郭安慈,郭安慈呼籲媒體多報導成功案例,才能有效減少悲劇發生外,「又」建議大家「愛用」長照2.0的長照四包錢服務,還談到每月最多可獲得3.6萬元補助,可有助照顧者減輕負擔云云。

我在多篇系列討論嚴肅指出長照2.0對於重症及七級以上重度失能者的嚴重不足,現行制度的設計在花費上匪夷所思,我也參閱了英國、澳洲、德國的相關長照制度討論與論文,寫下政府長照對家庭照顧者宛如防賊:從一年12萬幫我媽洗澡談起的批判。

總之,有心人自然能找出我寫的文章,不再一一贅述,令人「欣慰」的是,聯合報的這則報導中,家庭照顧者總會秘書長陳景寧「終於」不再又建議大家「愛用長照2.0」,她指出:

“「七級以上重度失能者,國家必須提供機構選項」,長照2.0居服每月最高補助三萬六千多元,若能再補幾千元,家庭就能負擔機構費用;目前政府針對機構服務,一年只補助六萬元,是長照2.0居服等最高補助的七分之一,太不公平,且對減輕重擔是杯水車薪。”

這是重要的改變,你們終於「發現」政府做得不夠了。

不過,我必須潑冷水,因為長照2.0同時肩負「扶植」A單位的「任務」,所以你們以為的最高補助三萬六千多元除了要打對折以外,重症若全給機構去了,A單位的「財源」怎麼辦?

至於聯合報的後續報導又朝何種方向,我並不知道,但我可以給出幾個看法:

首先,報導者 The Reporter在2021/7/5求救訊號被凍結的照顧者,何以走向10年不斷的長照弒親悲劇報導中已經有統計了,《報導者》透過司法院公開判決書,比對歷年相關事件的新聞報導,以2005年台灣從政策面初次浮現「長期照顧」概念為起始點,逐一盤點、分析直到2020年,共25起案件,其發現加害者以兒子及配偶居多(各8名),其餘為父母5名、媳婦2名、哥哥2名,加害人性別大多數為男性(18名),佔比72%,超過半數(15名)欲與被照顧者同死而自殺未遂;被害者無論年齡層與病因,大多處於長期臥床狀態。

換言之,如果聯合報要做相關專題,至少必須「超越」,或是要做好相關功課,看看別人是怎麼報導的。

其次,報導者 The Reporter在同報導有訪問台北護理健康大學長期照護系教授陳正芬,她表示多年來持續關注照顧者殺人事件,在自己的專業領域找到連結與實踐契機,她說:

「做這研究,跟我10年前看王老先生案子有關,當年就非常想到獄中去訪談他,但坦白說,我那時只是一個研究新手,還沒準備好,也不知道該用什麼途徑或方法進去。但我沒放棄,一直觀察,這幾年照顧悲劇是一直上升的。」

這位王老先生,其實就是曾在UDN部落格寫作的「王老頭」,他係83歲退休工程師王敬熙,他曾經來我的部落格留言,事發後我也寫過多篇文章討論他。而且,這位「王老頭」不只「啟發」了陳正芬教授,也「啟發」了林孟皇法官,他並因另一個長照悲歌殺人案請求蔡英文總統特赦。

林孟皇法官與陳正芬教授似乎很關心「王老頭」,但我們某種程度也算是與這位「王老頭」「有接觸」,而由於「王老頭」夫妻在教會活躍,很多教友對他們有印象,也有相關照片與證言,這二位真的瞭解該事件前因後果嗎?

再者,我對林孟皇法官「求特赦」的判決不能認同,分別寫下臺灣把身心障礙者當人看嗎?從法官林孟皇求總統特赦的「慈悲殺人」判決談起長照悲歌的另類結局:從《帶媽媽出去玩》看法官林孟皇求總統特赦的荒謬判決兩篇文,因為這位長照悲歌被害人陳○萍死狀與生前劇烈掙扎的痕跡,任何正常人都會立即發現這是一個他殺、謀殺,而林孟皇法官與陳正芬教授所念念不忘的「王老頭」其殺人手段更是凶殘,拿螺絲起子敲入已預先被灌入安眠藥的其妻腦內,即使其妻痛醒也不收手。這兩種殺人方式與安樂死或「照顧者對被照顧者的憐憫」無關外,更無「其情可憫」的餘地可言

綜上,我不能期待相關報導能對長照有深入研究,但也不應該蜻蜓點水或人云亦云,其實2015年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就有《為何「男性照顧者」有高風險?》的討論,當時家總指出,近五年發生的照顧悲劇中,選擇以「解除對方痛苦」來終結照顧困境的男性照顧者高於女性。

現在情況更是沒變。

我始終認為長照悲歌或日本所謂的「介護殺人」背後並不單純,除了我不認為長照悲歌是一種「慈悲殺人」,我在今日日本,明日台灣 長照悲歌/從日媳不堪壓力殺害公婆丈夫悲劇談起也提到日本的精神科醫師片田珠美的一些見解,片田珠美醫師提到照顧者壓力主要原因是「晚上多次被喚醒,無法入睡」。另一個原因就是「如果您要撫養孩子,則孩子每天都會長大。但是,就護理而言,我們不知道會持續多久。如果您精疲力盡,則可能希望您的父母或配偶死亡以結束您的照護。」,台灣的情況也差不多。

圖片說明:精神科醫師片田珠美對此事件的分析 翻攝自 biz-journal.jp 網站

此外,我還寫過「隱形貧戶」的悲劇/一家四口走絕路 反思「防弊思維」下的低收入戶審核,其實所謂長照悲歌或「照顧殺人」之所以變成一種「輪迴」,這是台灣一整套制度及價值觀使然,最重要的是,希望已經「冷眼」看類似事件不斷發生的政府,做出一些改變吧!千萬別讓相關研究與報導,最後變成這些沉苛的「陳腔濫調」!

Blackjack 2022/5/16

10年近百件 「照顧殺人」如何止息

2022-05-16 02:28:53聯合報 / 記者蕭白雪、許詩愷、周妤靜、梁玉芳/專題報導

他們是一群不一樣的殺人犯。不是天生心狠手辣,或者作奸犯科的惡徒;相反地,他們從無前科,可能是家中最有責任感的那個人,照料因病倒下的至親。他們的負重前行,換得其他家庭成員的歲月靜好。只是當照顧壓力衝破臨界點,「死亡」是當下所能想到的解答,他們成了「照顧殺人」案件的凶手。

「照顧殺人」現象是高齡台灣無法迴避的重中之重。願景工程基金會與聯合報長期關注台灣長照制度,今起一連四天推出「照顧殺人」專題,數位報導同步上線。

長照法七年了 照顧悲劇持續發生

昨天五月十五日是「長期照顧服務法」三讀七周年,當時我國成為亞洲首個將「照顧者」權益入法的國家。法中列出國家須提供照顧者「長照知識、技能訓練、喘息服務、情緒支持」等,以「提升家庭照顧者能力及其生活品質」。

但記者統計十年來,每年都有約十件「照顧殺人案」,幾乎一個月就會發生一件;近三分之一的加害者都在殺人後選擇自殺。凶器除了刀具以外,還包括枕頭、熱水瓶、延長線等家用品,顯示照顧者動手那刻,手邊拿到什麼就用了,並非預謀,是壓力讓理智斷線。

二○一八年「長照2.0」上路,照顧殺人案隔年下降,但悲劇仍持續發生,且有已使用2.0者仍行凶。

疲累的照顧者 臉書透露「大家解脫」

去年疫情正熾時,長輩優先打疫苗,家屬憂心副作用。在臉書的照顧社團中,疲累的照顧者寫著:「我要趕快推我媽去打,最好一針下去,大家解脫。」同是天涯「照顧」人,大家知道他是氣話,看來仍是驚心。

為數件照顧殺人案辯護的法扶律師周信宏指出,被告常是承擔最多照顧責任的人,其他家人只偶爾探望,但是「悲劇發生,法律責任是最苦的人在扛」。

悲劇到了法庭 看不到疊加的創傷

「社會要怎麼支持真正盡心盡力的人,讓他們有喘息和求救的可能?」曾是照顧者的周信宏說,法官不會去問,一個七十歲老人如何帶八十歲的伴侶出門洗腎;照顧悲劇到了法庭,只看事件當下加害者是不是心神喪失、有無辨識行為與責任能力,很難看到整個照顧歷程中疊加的壓力與創傷。周信宏建議,應如同「金融法庭」、「智財法庭」,設立「照顧法庭」,讓法官對長照有一定的專業認知。

當這個人走了 要找出制度缺什麼

律師賴芳玉認為,比照「家事法庭」,由心理師、社工、律師等專家擔任「程序監理人」,協助評估家庭困境;也效法香港「死因法庭」,除了找出為何死亡的法律責任,更要「找出制度缺了什麼,讓這個人死了」。

「長照2.0上路四年後,最需要補強的是重度照顧需求」,家庭照顧者總會秘書長陳景寧強調,殺人事件多發生在重度階段,現行長照2.0的居服或日照無法滿足兩小時翻身一次、插管等重癱病人的需求。「七級以上重度失能者,國家必須提供機構選項」,長照2.0居服每月最高補助三萬六千多元,若能再補幾千元,家庭就能負擔機構費用;目前政府針對機構服務,一年只補助六萬元,是長照2.0居服等最高補助的七分之一,太不公平,且對減輕重擔是杯水車薪。

自殺,不能解決難題;求助,才是最好的路。求救請打1995 ( 要救救我 )

聯合筆記/當男人變成照顧者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2015-12-03 01:49 聯合報 梁玉芳

隨著大選戰鼓頻催,長照政策是各陣營對壘的重要議題。包括財源從哪裡來,是靠稅收支應,還是人民、雇主與國家付費的保險制?壽險業的龐大資金能不能插手長照產業,這會是業者的藍海,還是老人的苦海?

這些都不會有簡單答案。對台灣來說,若能藉此把議題一次說清楚,或許還來得及打造一個你我能夠安心的未來。

長照議題,千頭萬緒,其中的性別觀點,政治人物少提及,卻是必須考慮到的。相較於「女性與照顧」議題受到關注,男性照顧者似成了政策中的隱形身影。

近年數起「照顧者變成殺人者」不幸事件後,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近日提出「高風險家庭照顧者」指標,提醒朝野警覺,但列居第一危險指標竟是「男性照顧者」。不免令人疑惑:「男性」真的危險嗎?沒有性別歧視嗎?

看似政治不正確的警示,是來自家總第一線服務的觀察與調查。一是男性照顧者人數攀升,二是男性照顧者更乏支持網絡。

過去約八成照顧者是女性;如今四名照顧者中,就有一位是男性。隨著老年人口增加、子女數減少、離家發展等因素,愈來愈多男性成了照顧者。男性面對照顧壓力,更不知所措、孤立無援。

許多是「老顧老」的爺爺級照顧者,如今步入暮年的男性向來缺乏照顧者的角色扮演,缺乏照顧技巧與心思。當「家後」倒下,要從「飯來張口、茶來伸手」,變成為另一半處理吃喝拉撒,艱難與窘迫可想而知。但那個年代的男性拘謹教養,也使得他們更難向外吐露與求援。

另一族群的男性照顧者,可能是單身、獨子、或中年失業,取代女兒或兒媳,成了失能父母的照顧者。在習慣以工作成就評價男性的社會中,在家男人不免有「魯蛇」的社會壓力,也以此鞭笞自己。

當「家庭照顧」任務,不能像北歐國家視為一個政府給薪、享有工作福利的正常、正當職業,台灣的壯年男性照顧者承受的內外壓力可知。

這也難怪,家總指出,近五年發生的照顧悲劇中,選擇以「解除對方痛苦」來終結照顧困境的男性照顧者高於女性。

今年初,父親淚問廿一歲腦麻兒「大家都累了,殺了你好嗎?」下手掐死兒子再自首;四月,八十一歲老先生不堪照顧壓力,將五十八歲中風妻子送到殯儀館。去年,照顧妻子十年的八十四歲老者刺死病妻後自殺。還有,那位將長釘打入病妻腦門的老先生,至死堅持他是愛妻。

在國外,也有同樣的現象。美國老人醫學專業醫師溫納克寫道,因為寂寞、孤立與沮喪,因而奮不顧身殺人後自殺的,往往是年長跋扈的丈夫所為;他們發現自己承擔看護角色,而情況變好的機會渺茫。

溫納克照顧一對老夫婦,丈夫堅持「家裡值錢東西太多,不要有陌生人照顧」,拒絕協助的結局竟是他持槍射殺病妻。溫納克醫師在遺憾之後,開始主動詢問高齡照顧者他以前不敢啟口的問題:「你有槍嗎?」

**********

Apple

長照資源不足 失能者平均僅分配802元

2015年11月25日11:14

家庭照顧悲劇頻傳,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今舉辦記者會表示,長照經費約45億元,失能人口每人每月僅分配到802元,平均一位照顧服務員要服務17位失能老人,一位社工員要服務135位失能長者,總會要求政府訂定「外籍看護工20年退場計畫」並公布「政府長照表現評鑑指標」供全民監督,專家學者共同訂定「使用者導向的長照機構評鑑指標」。

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秘書長陳景寧表示,面對層出不窮的家庭照顧者自戕或加害案件,主因是家庭服務的選擇性不足,政府牛步化長照政策殺人,目前65歲以上失能老年人口約48.7萬人,但去年度的長照預算、專業人力服務比、社區與居家服務量、長照床位數、外籍看護工人數都不足。

總會表示,以去年為例,只有嘉義縣、宜蘭縣、屏東縣、花蓮縣、台南市、基隆市、新北市等7縣市,能提供當地失能老年人口所需的床位數,其餘三分之二縣市都有床位不足現象。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理事長陳正芬指出,各縣市長照機構有三種發展模式,台北市2.2位失能老人僅分配到1個床位呈現「供不應求」模式,但宜蘭縣2012年床位就已過剩則呈現「供過於求」模式,桃園市過去10年床位數雖有成長但仍不足而呈現「穩定成長但始終不足」模式。

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今也邀2位長庭照顧者現身說法。67歲身材嬌小的阿美姐照顧73歲中風癱瘓的先生,她說以前體力還夠,但照顧10多年來她自己也累了,全身也是一堆病痛跑出來,常會不由自主感傷,即使看著電視播放喜劇,但心情很憂鬱,現在她參加協會的喘息服務,每周走出去當2小時志工透透氣;60歲黃姐照顧中風癱瘓的先生12年,她說雖然政府提供長照服務,但光是訂復康巴士常常都訂不到。(許麗珍/台北報導)

( 時事評論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