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2/02/28 15:37:22瀏覽1767|回應3|推薦10 | |
《野番茄》是馬來西亞導演廖克發拍的紀錄片,訪談二二八事件受難者遺族林黎彩的部分比風傳媒謝孟穎有新聞倫理,謝孟穎也有訪談把老師砍頭的二二八館長楊振隆,謝兩個訪談各只站在一方立場,完全無平衡報導與查證!當初高雄市電影館找出生於馬來西亞的廖克發拍關於二二八事件中「雄中自衛隊」的紀錄片,雄影說「希望有不同觀點」,看完本片,我必須說導演廖克發不辱使命。 《野番茄》訪談超過雄影「設定」的高雄自衛隊之外,其中訪談二二八事件受難者遺族林黎彩是從她小時候的經歷著手,並藉她現在的生活來拍攝,還介紹了林黎彩悲慘的童年生活回憶:從她母親帶她去掃墓,從荒煙漫草中尋找父親,當年只有三歲的她還不懂事,在父親墓前看到紅通通的野番茄而抓來吃,她母親則是肝腸寸斷。 她母親尋短後,就是她們姊妹顛沛流離寄人籬下的生活了。 圖片說明:《野番茄》訪談二二八事件受難者遺族林黎彩。 我對林黎彩有印象是多年前我在二二八紀念館看到她接受公視採訪,當時是228當天的中樞紀念儀式,不曉得她講了甚麼。再次看到她是她接受風傳媒記者謝孟穎採訪,謝孟穎的用語是「林黎彩證言」,講述的「事實」是當年二二八事件發生時的慘案,林黎彩說” 軍隊到高雄車頭以後把所有人趕去地下道,一名見證者說屠殺後「經過地下道都是血,一直滴」。”,我當時指出,林黎彩當年大概一歲,她說的是傳聞證據,如何可以稱之為「證言」? 參見:二二八!從當年周歲林黎彩聽說「將市民全塞入地下道丟手榴彈引爆」到管仁健父親口述到引用台共小說談起 相對的,《野番茄》的訪談完全沒有這一段。 從拍攝的角度來看,廖克發並沒有用任何聳動或「聽來的」證言在紀錄片中「重現」,而是平淡的讓受難者遺屬述說暗夜哭泣的故事,這就是「局外人」的看法,雄影說「希望有不同觀點」,這次做對了,廖克發拍得很好。 而謝孟穎把傳聞證據當「證言」,如果從二二八被害人的角度來看,也許依台灣政治正確的角度來說無可厚非,那我們要看謝孟穎另一則關於「加害人」的報導。 我提過,現任二二八國家紀念館館長楊振隆,曾經在高中生時期拿斧頭瘋狂屠殺老師,他接受風傳媒記者謝孟穎採訪時,只問楊振隆而沒問被屠殺老師的遺族及在場同學,並在文字中影射老師「霸凌」學生導致他的「反抗」,很奇怪的是,為何整篇報導只有「加害人觀點」? 楊振隆又名周振隆,高中時代因為賭博翹課被導師指責而心生不滿,當全班同學面前拿斧頭把老師砍頭,這些同學按常理大多還健在,但風傳媒謝孟穎為了「忠實報導加害人觀點」,完全沒有採訪任一位在場的同學,沒問同學有沒有PTSD,也沒有問被楊振隆又名周振隆砍死的江新同老師其遺屬,通篇只談「楊振隆還是有點無奈」,還說楊振隆的批評: 「二二八國家紀念館前館長廖繼斌…結果你今天又來炒作這個」 把老師砍頭叫做「炒作」?我當時質疑風傳媒記者謝孟穎報導講了一段匪夷所思的話,她說: "儘管在法律上楊振隆是「無前科」的,楊振隆說自己大可主張這點,但他也說並不想主張無前科這事,他想面對自己過去犯的錯,也有人建議他以《個資法》回擊,他覺得不需要。…" 這段話很荒謬,難道國民黨經過轉型正義之後,二二八紀念日就會被取消嗎?
如果從同一個風傳媒記者謝孟穎的觀點來說,究竟是被害人觀點或加害人觀點,有沒有必要平衡或查證其標準如下:如果是二二八事件已經死無對證,那就採「被害人觀點」,如果是二二八事件遺屬犯罪了,就像楊振隆拿斧頭屠殺老師砍頭,那就採「加害人觀點」,即使當場目睹楊振隆拿斧頭屠殺老師砍頭的「證人」一點都不難找也一樣。 這就是台灣二二八報導的奇妙倫理。 我以前也談過,有一名在台灣教書的外省人在二二八時被台灣人屠殺,後來這位外省人還被列為二二八烈士碑上,去申請補償時卻又被認定他是被「暴民」打死的,這位殺人的「暴民」乃至當時對滯台外省人的種族滅絕兇手們,是二二八的「烈士」嗎?轉型正義有沒有興趣研究? 1945年8月15日後中華民國把日本化的台灣人「種族滅絕」,二二八時先是許多台灣人對滯台外省人「種族滅絕」,然後蔣介石統治台灣把日本化的台灣人「種族滅絕」,這些帳不算個清楚,還是轉型正義嗎? 若不講這麼「複雜」,一篇報導純然站在加害者觀點,只因為「兇手」楊振隆是二二八事件遺屬,何時這個身分變成一種金鐘罩鐵布衫了? 是的,從台灣政府開始轉型正義開始,即使是把老師砍頭的殺人魔,照樣可以居廟堂之上譴責「另一個殺人魔」,而這就是台灣的「新聞倫理」與二二八倫理。 不過,馬來西亞導演廖克發沒跟著台灣文化這樣搞,實在不容易啊!
Blackjack 2022/2/28 血濺杏壇桃泛雨 斧劈絳帳徒弒師 基中高二七班教室慘劇 周振隆行兇江新同不治 基隆訊 省立基隆中學高二第七班教室內,昨(七)日上午發生學生斧劈老師的驚人命案。該班級任導師江新同被砍重傷,經送醫急救,不治死亡;涉嫌行兇的學生周振隆於行兇後逃往該校後山上,經市警三分局捕獲移送基隆地檢處收押。 警方調查:兇嫌周振隆(十八歲,住基隆市孝一路十五號)是省立基隆中學高級部二年七班學生,其父周金波為一齒科醫師。 被殺死的老師江新同(卅歲,桃園人),右後頸被砍兩斧,大動脈切斷,經送礦工醫院急救,因流血過多,不治死亡。 這件駭人聽聞的弒師命案,發生於昨天上午七時四十五分,級任老師江新同,正在二年七班教室內督導學生晨讀。警方調查:兇嫌周振隆在上學期的品行成績,被導師江新同評為六十七分,屬於丙等;加上其數學成績在各科中較差,而數學老師就是江新同,因此在心理上對江頗多隔閡。周振隆在學校經常逃課,因曠課時數多,江老師曾勸告他,如果繼續逃課,有被退學的可能。五日下午,江又發現周振隆逃課,囑周六日下午補辦請假手續,又因未經家長同意,被江退回。事後江新同警告他,如果今後不聽教導,將向學校建議給予留校察看處分。周振隆聽後,心裡大為緊張,因擔心退學,晚上回到家裡後,即決定向江老師行兇報復。 昨天上學時,周振隆將露營用的短柄斧頭藏在書包內,於上午七時四十五分進入二年七班教室,發現江老師正坐在講台右側下面的書桌旁,低頭看書,周振隆走上講台,拿出斧頭時,被班長江樹蒼等人發覺,大聲呼叫:但周振隆已持利斧在江右後頸部猛砍兩下。江樹蒼見發生兇案,即將周振隆抱住拖出教室,然後和其他三位同學,將江老師急送礦工醫院救治,因傷及大動脈,至上午八時廿分不治死亡。 兇嫌周振隆於肇禍後,即棄斧逃往該校後面山上,經市警三分局派員圍捕,於八時五十分捕獲。據班長江樹蒼說,周振隆的個性偏激,在班長與同學們相處還算不壞;因成績不佳對江老師誤會甚深,以為江老師故意找他麻煩。 周振隆家庭環境不惡,父親大學畢業,母親高中畢業,他是第四個男孩,兩個哥哥都學醫,三個姊妹分別在高初中就讀,由於他個性很內向,很少與家人談起在學校裡的事,六日下午因逃課而被江老師責備,回家後也未與父母談及。 周振隆於民國五十六年九月進入省立基中就讀後,將近四個學期,曾獲記功五次,嘉獎兩次,五十七年五月二日因參加賭博,而被學校記大過一次。 【1969-05-08/聯合報/03版/】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