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土地正義在台灣變笑話,糧食自給率仆街:農地違章工廠可能釋憲,蔡英文民進黨要把農田搞爛,徐世榮會生氣嗎?
2022/02/23 10:55:53瀏覽1213|回應0|推薦6

韓國瑜與蔡英文競選期間,自稱熱衷土地正義的徐世榮教授痛批韓國瑜批呂秀蓮質疑論文門,蔡連任後徐又說蔡英文可能是台灣解嚴後土地徵收面積最大總統,現在農地蓋違章工廠的限制可能不了了之,因為民進黨立委要釋憲,我看,2020年以熱量加權計算台灣綜合糧食自給率為31.7%,現在農田還拿去種電蓋工廠,徐世榮會罵蔡英文與民進黨到甚麼程度呢?

圖片說明:2020年以熱量加權計算的台灣綜合糧食自給率為31.7%,翻攝自農委會


全台農地違章工廠大調查 製表╱UDN採訪中心

工廠管理輔導法大事紀 製表/UDN黃有容

舉例來說,台灣近年來喜歡報導中國「大陸」的糧食危機,非常討厭中國共產黨的法輪功大紀元說「2012年中國糧食自給率就跌破了90%,並未達到聯合國糧農組織規定的糧食安全標準,2017年已降到82.3%左右。」,請問台灣的糧食自給率呢?

根據台灣農委會2012年逢甲大學國貿系教授、農業經濟博士楊明憲在全球糧食現況與我國糧食安全策略之芻議一文提到:

「聯合國糧農組織( FAO )在 2007 年即提出警告,全球糧食庫存量已處於 25 年的最低水平,且至少 10 年內糧食價格都將居高不下;世界經濟論壇( WEF )在 2008 年的全球風險報告中也指出:糧食安全將成為未來 10 年全球經濟四大風險之一 。臺灣糧食自給率若以熱量計算,也只有 33.5% 。因此,糧食安全對於臺灣應該格外的受到重視。」

結果呢?

日經中文網報導指出,日本2020年度糧食自給率創歷史最低,中國糧食儲備達到全球庫存量一半以上,台灣與十年前相比,台灣綜合糧食自給率又降了,反觀過去一年非常關心中國的台灣媒體,現在連蛋都要從外國進口,為何這些關心中國「大陸」糧食危機的台灣媒體,沒有先看到台灣"危雞"呢?

為何台灣人對眼前的糧食危機、土地正義更不在意呢?

就像非常關心土地正義的徐世榮教授,在2020總統大選期間,不質疑蔡英文「可能是台灣解嚴後土地徵收面積最大總統」,等到蔡英文與民進黨完全執政後,再來狗吠火車有何屁用?民進黨或蔡英文有理你嗎?或許徐世榮覺得韓國瑜與國民黨「更爛」而選擇先批評韓,那也就代表在徐世榮心目中:在選舉期間,與其質疑「所有」候選人過去作為的重要性,還不如批評呂秀蓮及韓國瑜。

所以,明明徐世榮認為蔡英文可能是台灣解嚴後土地徵收面積最大總統,卻不在2020總統大選前質疑蔡英文,或者徐世榮天真到極點,以為徐世榮在選後質疑蔡英文,有半點可能可以得到蔡英文「善意的回應」。

如果我們看相關報導,更知道台灣的農地與糧食安全困境是自找的,偽裝菇寮 農地違章工廠不減反增說:

“民進黨台中市議員周永鴻指出,中小企業這兩年因國際疫情接到不少轉單,但苦無土地擴廠增加產能,甚至沒有倉儲用地,而農民耕作收入低,出租農地獲利高,雙方一拍即合,農地違章工廠越來越多。

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李永展曾任桃園市城鄉局長,深知地方面對違建的無奈。他說,農地違章工廠不減反增,關鍵在於鐵皮工廠搭建速度快、成本低,若被檢舉報拆,和生產的收入相比不覺得痛;加上政府從訂出拆除大限,之後卻一延再延,根本不在乎承諾跳票,讓業者預期之後也會三延、四延,更不用提地方首長選票考量和民代壓力等顧忌,都讓問題複雜難解。”

無論如何,也不管自稱關懷土地正義的人是不是虛情假意或有更高價值在他們的心中,但可以確定的是,台灣的糧食自給率肯定越來越低,台灣的農地將越來越少,台灣的糧食安全也正如現在面臨的蛋荒一樣,勢必一次又一次的發生!

這不是詛咒,因為台灣多年來根本無心解決這些問題,或者根本只在乎「快錢」及「選舉利益」,甚麼「正義」或「安全」,都不重要啦!

農地違章工廠多散落在中南部,良田阡陌中常見一棟棟鐵皮工廠,今年三月十九日前未申請納管將強制斷水斷電,引發業者陳情。本報資料照片

Blackjack 2022/2/21

農地違章工廠大限到 綠委擬聲請釋憲

2022-02-21 00:58 聯合報 / 記者徐白櫻、黃有容、蔡維斌、陳苡葳、彭宣雅、林政忠/連線報導

農地違章工廠大限剩不到一個月,經濟部統計,全國約四點五萬家未登記的違章工廠,近半數皆未申請納管。儘管中央再三強調違者將斷水斷電,但今年適逢地方大選,高雄市政府已表態這是全國性問題,中央應統一解釋處理;民進黨立委林岱樺也打算聲請釋憲,請大法官檢視農委會規畫「農產業群聚地區」是否違憲或牴觸母法。

3月19日後 違者將予斷水斷電

為解決農地工廠問題,「工廠管理輔導法」二○二○年三月廿日修法上路後,要求低汙染未登記工廠必須在兩年內申請為特定工廠納管、合法化,下月大限將至。經濟部中部辦公室表示,四點五萬多家未登記工廠中,已有二點三萬家申請邁向合法化,今年三月十九日納管截止日後,在「不能納管地區」的未登記工廠,將交由地方政府視稽查量能,給予斷水斷電。

環團估計,根據民眾檢舉,農地違章工廠早從二○一九年四點五萬家,擴增到最近的五點四萬家,官方、民間統計落差近萬家,地方恐有更多農地工廠黑數尚未列管。

位於「農產業群聚地區」的既有低汙染未登記工廠共一一三四家,經濟部與農委會增列三項但書,包括從事農業相關行業別或製程者,位於都市計畫區、非都市土地的鄉村區、工業區或一公頃以上由建築用地為主所形成的聚落範圍內者,以及位於農產業群聚地區邊緣者,仍然可以納管。

農產業群聚地區 申請納管者少

經濟部說,即使新增上述但書,上千家位於農產業群聚地區的工廠,僅一百四十餘家申請納管;也有業者陳情,部分地方政府並未按照但書予以實質審查,就決定不受理。

一位農地工廠業者說,農地有地層下陷或鹽化等情況,不具優良農地性質,也無法當農地使用,工廠因此不能申請特登,並不合理;另依據輔導法規,特登工廠的輔導對象是生產物品或加工廠,維修廠不可能有產品,不能納入輔導對象,這些不合理的規定會逼業者走上街頭。

違章農地工廠以中南部為大宗,林岱樺指出,高雄的「農產業群聚區」分布在農漁村,對地方經濟有一定貢獻,農委會沒有實地下鄉會勘或聽取民意,全靠套圖畫設,連地層下陷或不利耕作的地方也被劃入,一旦特登結束,工廠永無翻身機會,另因整治成本過高,農地也不可能恢復農用。

綠委請命 農委會:當初為何違法

林岱樺說,農委會使用的農產業群聚區,從憲法到任何法令都沒有出現過,「這是荒謬的行政作為,可能已經牴觸母法工廠管理輔導法」;目前除陳情行政院,也思考聲請釋憲。

民進黨雲林縣立委蘇治芬說,許多工廠隨時代變遷,例如製造掃帚畚箕原料,從竹稻變塑膠,該如何認定「從事農產有關」?包括農機廠或與農業相關產業小工廠,難道都要排除納管之外?經濟部提出的納管整頓違章是好事,但農委會的限令讓規章執行綁手綁腳更加複雜化,保護良田與違章管理如何平衡,需跨部會協商。

對於地方陳情業者申請納管有困難,經濟部中辦主任郭坤明說,已請各地方政府積極通知業者,有意願合法化的業者先繳交申請書,才有機會進入審認程序,經濟部將追蹤地方政府後續審認的結果。

部分工廠無法申請納管,農委會企劃處長莊老達反問,應該回頭去思考,「當初為何要違法?」農委會的立場是保護優良農地,確保糧食安全,以及食品安全,把真正好的農地保護下來。

偽裝菇寮 農地違章工廠不減反增

2022-02-21 01:00 聯合報 / 記者陳秋雲、林巧璉、劉明岩、謝進盛、鄭朝陽/連線報導

中央訂出農地違章工廠納管期程,但不少業者相應不理,部分縣市的違章工廠甚至不減反增,仍用菇寮等掩護手法搶建。學者指出,業者之所以沒在怕,是中央不在乎承諾跳票,地方也顧忌選票,問題才複雜難解。

台中市府稽查人員指出,各地農地違章工廠取締不完,天天搶建的大有人在。台中也有里長指出,這幾年每逢兩三天的連假,田裡就會長出一間鐵皮工廠,快速安裝機器,「剛剛看還在施工搭鐵皮屋頂,下周就開始生產出貨了。」

中市府都發局長黃文彬坦言違章工廠的偽裝樣態很多,最常見的是向農業局申請菇寮建照,卻不申請使用執照,發覺事有蹊蹺派員調查,發現有的菇寮外觀是鐵皮,內部卻是鋼骨構造,「把菇寮蓋這麼強壯也很異常」,有的農業設施還會預留讓建築往上長的空間。

黃文彬說,蓋違章工廠的團隊已專業化,速度極快,通常利用連假,以為公務員不上班可趁虛而入。但前年五月廿日起,市府採取「源頭管制,杜絕重建」手段,發現農地整地或基礎開挖行為時,即採勒令停工,結合即報即拆機制,從源頭斷絕;經發、農業及都發三個局也聯手防堵,像申請蓋菇寮者,會要求業者安裝好所有種菇的農業設施才發使照。

但防不勝防,今年春節過後,民眾檢舉和公所查報十一案新違章工廠,已排定本月廿五日前拆完。黃文彬說,市府每年編一千萬元拆違建,其中多數是工廠,但經費不足以支應大量違建,排拆消化速度緩慢。市府修法要求拆除費用由起造人支付,但在議會闖關七次都沒成功,甚至只要排拆就有民代來關心,要求官員多體諒業者生存不易等。

彰化、台南、高雄等縣市政府都表示,近幾年新增農地違章工廠並不多,透過民眾檢舉、市府空拍機拍照比對揪違建和即報即拆措施,已明顯壓制業者囂張搶建的氣焰,但要完全根絕仍需時間,主因包括須杜絕民代關說等外力干擾。

民進黨台中市議員周永鴻指出,中小企業這兩年因國際疫情接到不少轉單,但苦無土地擴廠增加產能,甚至沒有倉儲用地,而農民耕作收入低,出租農地獲利高,雙方一拍即合,農地違章工廠越來越多。

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李永展曾任桃園市城鄉局長,深知地方面對違建的無奈。他說,農地違章工廠不減反增,關鍵在於鐵皮工廠搭建速度快、成本低,若被檢舉報拆,和生產的收入相比不覺得痛;加上政府從訂出拆除大限,之後卻一延再延,根本不在乎承諾跳票,讓業者預期之後也會三延、四延,更不用提地方首長選票考量和民代壓力等顧忌,都讓問題複雜難解。

新聞眼/腳痛醫頭 大限將至難止血

2022-02-21 01:04 聯合報 / 本報記者吳姿賢、林政忠

經濟和環保猶如天平的兩端,鈔票、選票相互拉鋸,今年大選年更顯得左右為難。蔡英文總統信誓旦旦要大刀闊斧改革農地工廠,但地方政府和民代紛紛請命,三一九大限將至,蔡政府這一刀究竟是砍向違法業者,還是砍到民進黨引以為傲的土地正義?

農地違章工廠二○一○年已經展延過一次,約七千家工廠做臨時登記,十年過去,政府輔導不到百家;經濟部修正「工廠管理輔導法」,政府第二次為農地違章工廠修法,凡是二○一六年五月廿日以前既存的農地違章工廠,都有機會就地合法,環團抨擊從「開後門變成開大門」,修法上路兩年來亂象有增無減,每年違章工廠家數逆勢成長,連超商也入侵農地。

業者陳情表示,經濟部工廠管理輔導法輔導合法固然立意良善,但農委會畫設「農產業群聚區」和高門檻申設條件,卻讓業者走投無路,連民進黨立委林岱樺都砲打農委會,質疑荒謬的行政作為可能牴觸母法,甚至考慮聲請釋憲;高雄市經發局也主張,政府應統一解釋處理全國性問題,將燙手山芋丟回中央。

全國違章工廠占據上萬公頃農地,蔡總統二○一六年上任前宣示,新增建農地違章工廠即報即拆,工輔法列為優先法案,但蔡政府遲至二○一九年才修法通過,還讓落日大限再延廿年、低汙染工廠就地合法,環團質疑背棄當初對環境的承諾。

經濟部去年底聲稱對一百五十家違章工廠斷水電,但拆除案例少之又少。現行的工輔法已是寬鬆至極,經濟部去年在業者陳情下曾公告解釋,位於農產業群聚地區邊緣土地的農地工廠可申請納管,可說破例放寬過一次;今年三一九大限之前,行政院竟又研議跨部會協調農產業群聚工廠納管,連地方首長也跳出來支持,儼然將法治及環境正義視為無物。

全台農產業群聚區僅畫設廿三點四萬公頃,被列為需要保存的優良農地已是退無可退;缺乏整體的國土規畫概念,宛如腳痛醫頭,若蔡政府再度讓步,土地正義將形同空談。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