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李登輝早年就認同中國祖國、傾心馬克思、想改善中國人生活?從張炎憲訪談李登輝及《新.台灣的主張》談起
2021/11/23 19:34:16瀏覽1281|回應0|推薦11

李登輝死後,許劍虹說李登輝「早年對中華祖國的認同、念茲在茲的就是如何改善兩岸人民的生活、很早就成為了馬克思主義的信徒」云云,這大概是很早期老派替李登輝加入過共產黨的「辯護」,但根據張炎憲訪談李登輝及李登輝自己的《新.台灣的主張》,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張炎憲訪談李登輝的部份是由李登輝親自口述,關於李登輝加入又退出共產黨的部分載於2008年李登輝總統訪談錄第一冊《早年生活》,李登輝在裡面反駁了他曾加入過兩次共產黨的說法,也花很大力氣校正、更正藍博洲的《共產青年李登輝》,看來他非常在意別人如何寫他這段歷史。

李登輝說他喜歡讀馬克思源自上了鹽見薰老師中國歷史的課,他表示共產黨採單線領導,不可能有入黨退黨入黨這種事,他當年參加共產黨只是想要知道共產黨的思想和理論,以讀書會為中心。李登輝退黨有三理由:共產黨組織,要黨員做這做那,對他沒有什麼意思;第二點是,許多人針對共產黨這個名字入黨,可是對共產主義不瞭解、沒有共產思想;第三個理由是,他想成立家庭,因為「光做共產黨這些事情,我就不用讀書、不用結婚了」。

根據李登輝的看法,共產黨真正在台灣發展的原因是二二八,他說「二二八事件發生以後,台灣人才進一步知道國民黨政府實際的情形,…,看起來共產主義說的物質建設也是最重要的優先嘛。共產黨因此真正在台灣擴大規模和組織。… 二二八以前共產黨在台灣根本就沒力量,全台灣才七十幾個共產黨而已,二二八以後,變成八百多個,增加有夠快。那時我們也沒其他辦法可想,發生二二八這種事件以後,出來喊的人後來都被打死了,再也沒有一個人出來喊,讓所有台灣人團結起來。當時許多人就想,共產黨也許會有辦法,我們實在沒想得太深。」

奇怪的是,李登輝說「自從二二八開始,我的各種想法就和中國『再見』」,但他卻加入中國人在台灣發展的共產黨,因為「參加共產黨,主要是為了要對抗,要改革獨裁政府」,然後又因為「來看到共產黨都是由中國人在支配,我感到討厭,半路就離開共產黨。

所以,多年前當李登輝被傳出曾加入過共產黨後,替他辯護的說「三十歲之前而不是左派,這個人一定沒有靈魂;三十歲之後還是左派,此人必沒有腦子。」,後來還有「二十歲以後加入國民黨是可恥的」,都是想盡辦法要替李登輝說話,總之不管李登輝加入甚麼黨都沒有錯,是那個黨錯了。

無論如何,李登輝加入共產黨跟左不左不一定有很深關係。

後來,李登輝1969年被警總找去,李登輝認為是因為「蔣經國要用我?我並沒有拜託他給我工作。有可能是因為他要用我,所以要澄清,要讓一些人瞭解,所以把我掠去洗清。」 ,洗清的意思就是漂白

附帶一提,李登輝也提到返校的原型《光明報》,李登輝說:

「一九四九年八月發生《光明報)事件,《光明報》是共產黨的報紙,當時台灣都看得到這份報紙,我聽說基隆中學校長鍾浩東因為這個案件被掠,不過究竟是怎樣?我並不知道。」

如果李登輝知道台灣如何改編《返校》,原來歷史還可以這樣改的,那李登輝加入共產黨也就不必辯解那麼多了。

然而,從這個訪談中,看不出李登輝有想要改善中國大陸那邊的生活,許劍虹所言根據何在?

在2015年李登輝《新.台灣的主張》中,李登輝在書中談起到他參軍時到了青島,也表示了對戰火下中國的厭惡「... 中途一度停靠青島,那是我第一次看到中國人。他們群聚在碼頭,臉和身體都很黑,看起來像是好幾年沒洗過澡。我在青島停留約一週,心裡開始不安地想著:『日本與中國展開戰爭,無異是犯下大錯。』眼底所見,中國人顯然過著極低水準的生活。衛生觀念等等,和日本人天差地遠。...」,在李登輝的「餘生:我的生命之旅與台灣民主之路」一書中,他則堅持把中國稱為「支那」

李登輝的餘生談支那

這樣的李登輝會想改善中國大陸那邊的生活?

當年可說是把李登輝介紹到日本的台灣作家陳舜臣,後來對李登輝肯定日本殖民不能接受,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晚,甘粕代三在台北一家酒店跟陳舜臣夫妻共進晚餐。問陳舜臣是否要跟李登輝辦公室聯繫、與李見面,他馬上回答說:「不要!」,甘粕代三說他一輩子都忘不了他那時的表情,平常總顯得溫柔的他,當時的表情一點溫柔都沒有。甜點上桌時,他說了一句:「世界歷史上沒有一個好的殖民宗主國。」

相對地,法廣報導李登輝:台灣沒有抗日這件事指出:日本雜誌「Voice」2015年九月號刊登了一篇對李登輝的專訪,標題是「日台新合作揭開序幕」。李登輝表示,沒有台灣抗日的事實,他當時是為祖國而戰的「日本人」;還說,台灣總統馬英九主導抗戰勝利七十年的紀念活動,是為了討好中國。2018/6/24,李登輝參加沖繩二戰時台灣人戰亡者慰靈碑揭碑儀式,碑文上有他揮毫寫下的「為國作見證」五個字。在「臺灣之塔」上有蔡英文總統的落款,其碑文有「當年日台戰士皆為同袍,生死與共,榮辱同擔」的文字,鄭弘儀於當時指出:因為中國國民黨不願意,我特別向蔡英文總統報吿,說明此事的重要,最後才有「總統蔡英文」的落款。

那,許劍虹怎麼形容李登輝呢:

根據各方面的史料透露,李登輝早年其實並不像今日泛藍支持者所認為的那樣是個以日本為祖國的「皇民」。恰恰相反,他早年對中華祖國的認同可能會令王曉波和毛鑄倫兩人都自嘆不如。李登輝早從日據時代開始,念茲在茲的就是如何改善兩岸人民的生活,這是為什麼他選擇學農業的原因。他在台北高等學校求學階段,就已經接觸了魯迅與郭沫若的作品。

看到台灣佃農遭到地主剝削的情況,更讓他很早就成為了馬克思主義的信徒。如果不是因為太平洋戰爭的爆發,李登輝畢業後的最大心願就是前往滿洲國施展抱負,改善兩岸中國人的生活。想前往滿洲國,並不代表他認同這個由日本人建立的傀儡政權,而是台灣人在日本殖民統治的體制下,唯一能「貢獻祖國」的合法管道。」

但,李登輝年約二十歲的時候到了青島對中國人充滿反感,這樣的李登輝會「早年就認同中國祖國、傾心馬克思、想改善中國人生活」嗎?從小受日本教育的李登輝二十歲就不認同中國,所謂「早年就認同中國祖國」從何而來?相反的,本文根據李登輝自己的口述及客觀事實、新聞報導,李登輝從來就沒有大中華思想、「中國夢」,雖然他身後葬在五指山,五指山山上雖有牌坊「異日國家得統一 家祭毋忘告乃翁」,但那跟李登輝也完全沒有關係。

總之,根據李登輝自己的說法,李登輝過去從未認同過中國,他加入共產黨的目的是要推翻國民黨,根據李登輝後來的作為,外人的「假說」,跟事實真的有很大的差距。

Blackjack 2021/11/17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