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5/12/30 13:42:50瀏覽2746|回應0|推薦2 | ||||||||||||||||||||||||||||||||||||||||||||||
我在 基本上,這是個非市民的問題,馬英九「市長」參考參考就好了,但是,我寄給國民黨「黨主席」的信音訊全無,只好求馬英九「市長」了。 我對這封信的處理覺得「還可以」,只希望「市長室」真的能讓馬英九市長知道這個消息,不然,國民黨「黨主席」信箱毫無作用,「市長信箱」又不甩其他縣市的人,這不是很可惜嗎?總統府、行政院、經濟部水利署都回我信了,唯一的解釋是:可能國民黨比他們還「偉大」吧? 可堪告慰的是,有人說「黨主席」黨務會影響馬英九「市長」,我看根本不會,到現在我還沒有收到「黨主席」的回信呢! *由於回我信的立法委員及縣議員未授權我公佈其信件,因此我只公開我寄出的信件原本,至於其他,我只公開政府機關對我的請願回應。 題外話:介紹一篇文章「電子化政府與電子民主:以台北市政府為例? By 元智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 王佳煌」(連結: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IA/091/IA-R-091-058.htm),其中提到(粗體為我所加): 「台北市政府的免費電子郵件網頁雖提供「市民論壇」,但若點選進去,即可發現其中多半沒有任何留言或熱烈的討論,市政府對這類「市民論壇」沒有具體的經營與觀察。「市長信箱」也只是局限在個別市民與市政府各單位之間的訊息交流與互動,對意見形成與決策制定也沒有作用。」,「「市長信箱」帶來大量的電子郵件,也加重官僚體系的工作負擔。久而久之,異化的狀況就會出現,回應常常流於形式,或者負責處理的人員發展出一套處理模式,令民眾更加不滿。這個問題顯示:「市長信箱」的效用必須考慮到所處城市的規模,包括轄區面積與人口。」 其結論第2點我非常認同,引述如下: 「官僚體系以其分工、理性運作的原則,常以民眾漠不關心、專業知識不足為由,排除民眾的參與。事實上,如果要爭辯,論者也可以說,民眾之所以漠不關心,乃因過去的經驗讓他們缺乏政治效能感,或者令他們難以滿意。尤其市政建設關係到市民的生活與權益,如果市政府能夠整合各種電子民主可以利用的媒介、管道與平台,充分提供市民發聲的工具,減少市民的參與成本,官員能夠縮減不必要的會議、業務,主動與市民聯繫、溝通,強化互動性、相對性,當可提昇市民參與市政、形成意見的意願,增加市民的參與機會。」 至少,經濟部水利署的回函讓我感受到他們的「誠意」。
表單的頂端 表單的底部
前往我的城市 :往事曾經如此 與 前往:blackjack的網誌
|
||||||||||||||||||||||||||||||||||||||||||||||
( 時事評論|社會萬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