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71.萬點落英 : 黃鶴樓(崔灝)
2009/02/15 17:58:25瀏覽601|回應0|推薦0
回覆
推薦 (目前有 2 推薦)刪除    留言 1 / 5 的問題討論 
寄件者: MSN 別名萬點落英  (原始留言)傳送時間: 2004/8/11 下午 01:09

《黃鶴樓》(崔灝)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回覆
推薦 (目前有 1 推薦)刪除    留言 2 / 5 的問題討論 
寄件者: MSN 別名萬點落英傳送時間: 2004/8/11 下午 01:16

黄鹤楼

  黄鹤楼,中国历史上的三大名楼之一,一百年前被大火焚毁;1985年它又重新屹立在长江之滨。昔日的黄鹤楼有"天下绝景"之称,今日黄鹤楼更雄伟、壮丽。据史料记载,黄鹤楼始建于三国。1700多年来,屡建屡毁,仅明清两代,就被毁7次,重建和维修了10次。有"国运昌则楼运盛 "之说。

千古佳作黄鹤楼
  黄鹤楼濒临万里长江,雄踞蛇山之巅,挺拔独秀,辉煌瑰丽,很自然就成了名传四海的游览胜地。历代名士崔颢、李白、白居易、贾岛、陆游、杨慎、张居正等,都先后到这里游乐,吟诗作赋。而崔颢的《黄鹤楼》诗,一直被认为是千古佳作,很多人都能背育。因这首诗,使很多人产生了对黄鹤楼的怀念,当黄鹤新楼落成之后,它的丰姿令人振奋,是很自然的事。关于黄鹤楼有许多动人的传说。其中一个说是有一位名叫费伟的人,在黄鹤山中修炼成仙,然后乘黄鹤升天。后来人们为怀念费伟,便在这黄鹤山上建造了一座黄鹤楼。崔颢的诗与此有关,诗云:"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古黄鹤楼"凡三层,计高9丈2尺,加铜顶7尺,共成九九之数。"新楼要雄伟多了, 层,加5米高的葫芦形宝顶,共高51.4米,比古楼高出将近20米。古楼底层"各宽15米",而新楼底层则是各宽30米。因此,黄鹤楼不是修复,而是重建。它保留了古楼的某些特色,但更多的是根据现在的需要和人们对审美观点的变化来设计的。

黄鹤楼的建筑特色
  新黄鹤楼比旧楼更壮观。这是因为飞架大江的长江大桥就横在它的面前,而隔江相望的则是这24层的晴川饭店。这一组建筑,交相辉映,使江城武汉大为增色。黄鹤楼的建筑特色,是各层大小屋顶,交错重叠,翘角飞举,仿佛是展翅欲飞的鹤翼。楼层内外绘有仙鹤为主体,云纹、花草、龙凤为陪衬的图案。第一层大厅的正面墙壁,是一幅表现"白云黄鹤"为主题的巨大陶瓷壁画。四周空间陈列历代有关黄鹤楼的重要文献、著名诗词的景印本,以及历代黄鹤楼绘画的复制品。2至5层的大厅都有其不同的主题,在布局、装饰、陈列上都各有特色。走出五层大厅的外走廊,举目四望,视野开阔。这里高出江面近90米,大江两岸的景色,历历在望,令人心旷神怡。黄鹤楼所在的蛇山一带辟为黄鹤楼公园。种植了许多花草树木,还有一些牌坊、轩、亭、廊等建筑。有一个诗碑廊,收藏着许多刻有历代著名诗人作品的石,蛇山一带的古代景点都将陆续修复。黄鹤楼将成为位于我国心脏地带的中心城市武汉的一个标志。


回覆
推薦 (目前有 1 推薦)刪除    留言 3 / 5 的問題討論 
寄件者: MSN 別名萬點落英傳送時間: 2004/8/11 下午 01:31

烟雨楼台黄鹤楼

  登上黄鹤楼,眼前的辽阔倒显得突如其来。龟蛇依然静,大江依然东逝,这一幅画面有隐藏起来的奔腾和洋溢着的壮阔。无须刻意远眺,眼光完全是自然的落在遥远甚至更遥远的地方,那个时刻,心情会因占据、征服或统领而变得狂野;或者,再过一秒钟,心绪变的更加凄柔:忧国,忧民,历史,天地,古人,浊酒,明月,相思……似乎可以散尽一个诗者,一个文豪,一个伟人的思想;可以蒸发感受到面对沧海桑田的粗犷和宁静。

  这就是黄鹤楼,巍巍立在高处,立在江中,立在山峰相对的视线之间,却仍然保持着一种沉着、悠然、古朴,似乎他的存在只对某个人,某件事,某段过去负责。所以它凭出世的超脱和苍老的冷静诠释着坦然。

  事实上,到黄鹤楼除了是不能错过武汉的名胜,更多的还是因着曾经听到、读到的传说和诗句。那些远去和不能辨别真伪的故事、传奇完全的占着人们的信任;那些即便夸张,也充满了足够的慑服力和合理性。这很奇怪,所以一直记着那些故事,那些自心而来的诗句,我希望有一天,能参透感受到这真实的感觉。

  黄鹤楼立在都市之中,现在是,曾经也是,无需穿越山径疏林,它就在灰白色的闹市旁边,在高一些的地带渲染绛紫或棕红的古旧沉着的色彩。到黄鹤楼,有“峰回路转”的感觉,车从公路转上山坡,人就会静下来;人从车上下来走上黄鹤楼之下的小街,心情就会温暖起来:那并非吵嚷的喧闹似乎从唐宋而来,于是,可以闻到停留百年而越发醇香的酒的味道。这哪里是现代的古迹,那分明是鹤仙的馈赠,是善良人的乐居,是诗者的闹肆。一步一步走过去,前方是楼台,后面是商街,中间则夹着过去和现代的交流。也许是现代人对历史的感知,也许是过去对今天的诉说,不论如何,在这一个相对浓缩的空间里,我们正跨越着两个时代。

  我买了一个床饰,上面绘着中国古典仕女的画像,很漂亮。现在它挂在我的床沿上,还会时时散出温文尔雅而又纯良的气息。我带着一分满足满足欣然的去登黄鹤楼。那自然不是“烟花三月”里热闹非常的酒楼,也并非“黄鹤再现”的歌舞生平的酒居,里面规规矩矩。陈列着商品,古董和铜色的写满厚重历史的简介牌。从底层到顶层,每层的格局都是一样的,回字形的空间中,里面如果除去所有的摆设,那便完全是空荡荡地;而若真是那样的话,那将是人们联想和幻想历史的一个机会和舞台,似乎可以在眼前捕捉到唐衣宋服的人们在举杯邀月的影子,还有峨冠博带的儒士在倾诉挥洒的灵魂……很分明却又完全是虚空的,但总是连在一起的,它是承袭下的传说赋予后人的感动。

  我一层一层的跃上去,每一层,我都停留在外栏边看近临的江水和静立的青山。只能说那是不大的山,也不得不称那是很阔的江。看得见岸,却见不着边际,流向东海的脉络清晰的经过这里又延伸出去,澎湃着生命的浪,洋溢着生命的音。很美妙,虽然眼前的浪稳的近乎没有,跟前的音缓的平淡无奇,但它仍然能让人感觉到巨大的存在,让人相信或许在下一秒它会高声的笑。就像蕴涵人体内的冲动,是一种伟力,可以毁灭也可以成就,人似乎也因此具备了神秘而又清楚的特质,于是终于变得莫名其妙,难以琢磨。只是一个个个体在某时某刻靠着历史的栏杆,凭这种天性和直觉,感到一瞬间的豪迈,独特,另类和从容,然后奇怪而又更新鲜的看这人世间。此时,人的脑海中一片空白,只有不知从何而来的感动——一种简单的感动。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人如孤舟苦苦漂流,在长河里却看不见自己,只见得流水从身边滑过。是人是事,似乎重要却又确实无所谓,当一切匆匆流过,才会在恍然间顿悟原来如此,原来与之默默相对的是不曾留心的某处角落的神情或眼睛。几经风雨,烟波浩渺之中的历史凝固在石头木材搭建的建筑中,也消解在其中,人们总是用自己的眼光审视那一切,或推崇伟大,或崇拜睿智,却忽略了长河中一绺静静的支流,那也许是等待,也许是经世,也许是流浪,但无论如何那都是一种基奠,托起别致的平凡。“黄鹤楼的设计者是谁 ”,“建起它的劳工是谁”,“经营它的是谁”“赋予它传奇魅力的是谁”……当我们眼前的诗句不能回答时,我们就必须向历史询问,理由便是“这个历史的舞台终归是他们搭筑的”!

  我们并未在黄鹤楼停留很久,因为还有下一站。下一站是归元寺,一处香火旺盛却因此少了更多佛性清净的寺庙,那里唯一引人入胜的就是人的虔诚,而仅仅是人的顶礼膜拜的虔诚。至于佛祖,已经比它处更“平易近人”了。这种场景倒也让我想起“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不管是多少寺庙,烟雨前的工程和参拜、信仰,烟雨中的惆怅,以至烟雨后的落寞都是人们在含情脉脉的诠释着……

  我看的,大多是楼台,古代留守于今的处处楼台,不论是红漆高柱,还是金瓦琉璃,都沾染印含着烟雨的痕迹,相对沧桑的人类,我们只能深沉的称之为“烟雨楼台”。


回覆
推薦  留言 4 / 5 的問題討論 
寄件者: MSN 別名寒修草_hsss傳送時間: 2004/8/11 下午 01:52
  ~~    ~~ 
 
七言絕句

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回覆
推薦 刪除    留言 5 / 5 的問題討論 
寄件者: MSN 別名萬點落英傳送時間: 2004/8/11 下午 02:05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

異曲同工啊。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j1565&aid=2651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