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71.萬點落英 : 題菊花詩 ( 黃巢\朱元璋 )
2009/02/15 21:10:11瀏覽7404|回應0|推薦0
回覆
推薦 (目前有 3 推薦)刪除    留言 1 / 8 的問題討論 
寄件者: MSN 別名萬點落英  (原始留言)傳送時間: 2004/8/16 下午 05:59

菊花】

黃    巢

 

颯颯西風滿院栽,

蕊寒香冷蝶難來。

他年我若爲青帝,

報與桃花一處開。

 
【菊花詩】
朱元璋
百花發時我不發,
我若發時都嚇殺!
要與西風戰一場,
遍身穿就黃金甲。

回覆
推薦 刪除    留言 3 / 8 的問題討論 
寄件者: MSN 別名萬點落英傳送時間: 2004/8/17 上午 07:11
菊花】黃    巢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
衝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回覆
推薦 刪除    留言 4 / 8 的問題討論 
寄件者: MSN 別名萬點落英傳送時間: 2004/8/17 下午 01:44
 (轉貼)
 
《題菊花》黃巢

颯颯西風滿院栽
蕊寒香冷蝶難來
他年我若為青帝           
報與桃花一處開


此詩字面:
  颯颯的秋風吹滿了院子,
  這菊花蕊寒香冷,蝴蝶都不能來了。
  他年我若為春天之神,
  必定讓這菊花跟桃花一起在春天綻開。

此詩含意:
  當時政治腐敗(以西風象徵),
  人民(以菊花象徵)過著艱苦的日子,
  他年我若為帝(以青帝象徵),
  必定讓人民過好的日子。(以桃花開時的春天象徵)
 
唐朝

(唐)黃巢〈菊花(二首)〉  

詩歌評析

[作者簡介]黃巢(?-884),曹州冤句(今山東荷澤西南)人。善擊劍騎射,喜任俠,僖宗乾符二年(875),天下飢荒,巢聚眾數千人起義以應王仙芝。後仙芝戰死,眾推巢為王,號「沖天大將軍」。第二年十二月,佔領長安,即帝位,國號大齊。後失敗。巢自幼能詩。

[創作背景]第一首:自從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名句一出,菊花就和孤標傲世的高士、隱者結下了不解之緣,幾乎成了封建文人孤高絕俗精神的一種象徵。黃巢的菊花詩,卻完全脫出了同類作品的窠臼,表現出全新的思想境界和藝術風格。
第二首:此詩是黃巢落第後所作,題為「菊花」。

[內容評析]第一首:第一句寫滿院菊花在颯颯秋風中開放。

颯颯西風滿院栽
蕊寒香冷蝶難來

 

「西風」點明節令,「滿院」極言其多。說「栽」而不說「開」,是避免與末句重韻,同時「栽」字本身也給人一種挺立勁拔之感。
第二句寫菊花迎風霜開放,固然顯出它的勁節,但時值寒秋,因此蝴蝶也就難得飛來採掇菊花的幽香了。


三、四兩句揭示環境的寒冷和菊花命運的不公平。

他年我若為青帝           
報與桃花一處開

作者想像有朝一日自己作了「青帝」,就要讓菊花和桃花一起在春天開放。這一充滿強烈浪漫主義激情的想像,集中地表達了作者的宏偉抱負。詩中的菊花,是當時社會上千千萬萬處於底層的人民的化身。作者既讚賞他們迎風霜而開放的頑強生命力,又深深為他們所處的環境、所遭的命運而憤激不平,立志要徹底加以改變。所謂「為青帝」,不妨看作建立政權的形像化表述。作者想像,到了那一天,廣大勞苦大眾就都能生活在溫暖的春天裡。


回覆
推薦 刪除    留言 5 / 8 的問題討論 
寄件者: MSN 別名萬點落英傳送時間: 2004/8/17 下午 01:48

第二首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
衝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第二首:這首菊花第二首:這首菊花詩,其實並非泛詠菊花,而是遙慶菊花節。因此,一開頭就寫「待到秋來九月八」,意即等到菊花節那一天。不說「九月九」而說「九月八」,是為了與「殺」、「甲」葉韻。「待到」二字,份量很重。因為作者要「待」的那一天,是天翻地覆、扭轉乾坤之日,因而這「待」是充滿熱情的期待,是熱烈的嚮往。

「我花開後百花殺」。作者親切地稱菊花為「我花」,顯然是把它作為廣大被壓迫人民的象徵。那麼,與之相對立的「百花」,自然是喻封建統治集團了。這一句斬釘截鐵,形像地顯示了農民革命領袖果決堅定的精神風貌。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這是菊花的盛大節日。辭採的壯偉,意境的瑰麗,可謂前無古人。這裡把黃色的花瓣設想成戰士的盔甲,使它由幽人高士之花成為最新最美的農民革命戰士之花。正因為這樣,用「香陣」來形容,用「沖」「透」二字描述,分別寫出其氣勢之盛與浸染之深,生動地展示出農民起義攻佔長安主宰一切的勝利前景。

[難詞註釋]青帝:司春之神。

 

黃巢是唐朝末年山東冤句縣的農民之子。本來是一位讀書人,曾經到首都長安參加進士考試。唐朝的科舉考試,幾乎全在考場外決定。唐初,大權是操在公主、親王之手。韓愈詩「君門不可入,勢利互相推」正說明瞭這種情況。可是到了唐末,大權卻操在宦官之手,讀書人必須對這些宦官諂媚和屈辱,才能榜上題名。稍有點才幹和性格的人,是不會不顧廉恥的去阿諛權貴。黃巢就是其中之一。在那時候,中國連年發生天災人禍,皇帝奢侈,加上宦官的貪暴,老百姓是活在生不如死的情況下。  

黃巢落第還鄉後,正好遇著他的鄰縣人王仙芝掀起暴動。第二年即唐 李懷僖宗朝符二年,他率眾回應王仙芝起義,王仙芝死後,他被推為領袖,號沖天大將軍,年號王霸。王霸三年,率軍攻破洛陽,繼帝位,國號大齊。  

   在這兩首詩中,黃巢把自己比作菊花。跟所有以前詠菊者不同的地方是,  黃巢並沒有把菊花比擬作節操清高,孤標傲世之人。他把菊花比擬作 不向惡勢力屈服的人,而且鬥志旺盛,「颯颯」、「西風」就是惡勢力,就是欺壓老百姓的官吏,可是菊花都在這種環境之下,抽支發芽,並開 出漂亮和芳香的花朵。「蕊寒」是貧窮,「香冷」是懷才不遇。一個貧窮落魄的才子,怎會有權貴來提拔呢?所以他說「蝴蝶來」。「青帝  」是傳說中的司春之神,也就是專管白花開放的神。這裏就是皇帝。本 來,菊花一定要到秋天才開花。有朝一日我黃巢做了皇帝,一定要讓菊 花和桃花一齊在春天競爭。「桃花」就是指那些輕落無行的「官吏」。菊花在惡劣的環境還能生存的好,如果讓菊花在春天和桃花一齊開放, 那桃花一定被淘汰了。詩中作者對當時的國家、社會憤憤不平之感情,有如一碗濃濃的湯,不用說嘗,聞都聞得出來。  

    黃巢落第之後,看到唐朝政府對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裏並無動於衷,而且四處不斷的發生兵變、民變,他更感深痛惡絕,便下定決心要揭竿起義,打倒無能的政府。「九月」正是深秋的時候,大地將受嚴冬的摧 殘。「深秋」是指腐敗到已無可挽救的唐朝政府,所以「待到秋來九月八」,非常明顯的是指起義的時候到了。「我花」自然是指菊花,也就是準備就緒,大家攻入首都長安,把那無道昏君,貪官污吏(白花)全部殺掉。那時,長安城中不再聞到腐敗之氣,代替的是沖天香氣,全城人民將會耳目一新,看到的是雄赳赳,威武莊嚴的黃巢軍隊。「黃金甲」是一種菊花的名,這理比喻作將兵們穿的鐵甲。  
                    

鄭所南「自題畫菊」詩,有「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以及朱淑真的菊花詩,亦有「寧可抱香枝上老,不隨黃葉舞秋風」。雖然對菊花比較有深刻的體驗,可是還未能脫離古人窠臼,把菊花比作高雅絕俗的隱士或品德高超的人。黃巢的「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煞」卻翻出了新意,把菊花比作頂天立地的英雄好漢,讀了使人自然而然的起了一種昂昂的氣概。此詩堪稱詠菊詩中掄元之作。



回覆
推薦 刪除    留言 6 / 8 的問題討論 
寄件者: MSN 別名萬點落英傳送時間: 2004/8/17 下午 01:50
 
朱元璋仿造反稱帝的黃巢的那首「嚇殺」百花、不許「百花齊放」的〈菊花詩〉,黃巢和朱元璋詠菊比較異同 
 
    唐末農民起義領袖黃巢早年曾到長安參加科舉考試。他落第後,寫了一首詠菊詩:"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儘是黃金甲。"此詩以菊喻志,借物抒情,充分表現了黃巢等待時機改天換地的英雄氣慨,實際上是一首農民起義英雄的頌歌。

    無獨有偶,朱元璋在元末也寫過這樣一首菊花詩:"百花發時我不發,我若發時都嚇殺。要與西風戰一場,遍身穿就黃金甲。"當時,朱元璋正領導起義軍跟元軍及其他起義群雄作戰,尚未建立封建王朝,所以難怪這兩首詩如此驚人地相似了。

回覆
推薦  留言 7 / 8 的問題討論 
寄件者: MSN 別名♡逍遙風逍遙遊♡傳送時間: 2004/8/17 下午 01:56
好豐富的資訊
謝謝萬爺

回覆
推薦  留言 8 / 8 的問題討論 
寄件者: MSN 別名Every福瓶傳送時間: 2004/8/17 下午 02:12
真得是棒

( 知識學習語言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j1565&aid=2652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