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首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
衝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第二首:這首菊花第二首:這首菊花詩,其實並非泛詠菊花,而是遙慶菊花節。因此,一開頭就寫「待到秋來九月八」,意即等到菊花節那一天。不說「九月九」而說「九月八」,是為了與「殺」、「甲」葉韻。「待到」二字,份量很重。因為作者要「待」的那一天,是天翻地覆、扭轉乾坤之日,因而這「待」是充滿熱情的期待,是熱烈的嚮往。
「我花開後百花殺」。作者親切地稱菊花為「我花」,顯然是把它作為廣大被壓迫人民的象徵。那麼,與之相對立的「百花」,自然是喻封建統治集團了。這一句斬釘截鐵,形像地顯示了農民革命領袖果決堅定的精神風貌。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這是菊花的盛大節日。辭採的壯偉,意境的瑰麗,可謂前無古人。這裡把黃色的花瓣設想成戰士的盔甲,使它由幽人高士之花成為最新最美的農民革命戰士之花。正因為這樣,用「香陣」來形容,用「沖」「透」二字描述,分別寫出其氣勢之盛與浸染之深,生動地展示出農民起義攻佔長安主宰一切的勝利前景。
[難詞註釋]青帝:司春之神。
黃巢是唐朝末年山東冤句縣的農民之子。本來是一位讀書人,曾經到首都長安參加進士考試。唐朝的科舉考試,幾乎全在考場外決定。唐初,大權是操在公主、親王之手。韓愈詩「君門不可入,勢利互相推」正說明瞭這種情況。可是到了唐末,大權卻操在宦官之手,讀書人必須對這些宦官諂媚和屈辱,才能榜上題名。稍有點才幹和性格的人,是不會不顧廉恥的去阿諛權貴。黃巢就是其中之一。在那時候,中國連年發生天災人禍,皇帝奢侈,加上宦官的貪暴,老百姓是活在生不如死的情況下。
黃巢落第還鄉後,正好遇著他的鄰縣人王仙芝掀起暴動。第二年即唐 李懷僖宗朝符二年,他率眾回應王仙芝起義,王仙芝死後,他被推為領袖,號沖天大將軍,年號王霸。王霸三年,率軍攻破洛陽,繼帝位,國號大齊。
在這兩首詩中,黃巢把自己比作菊花。跟所有以前詠菊者不同的地方是, 黃巢並沒有把菊花比擬作節操清高,孤標傲世之人。他把菊花比擬作 不向惡勢力屈服的人,而且鬥志旺盛,「颯颯」、「西風」就是惡勢力,就是欺壓老百姓的官吏,可是菊花都在這種環境之下,抽支發芽,並開 出漂亮和芳香的花朵。「蕊寒」是貧窮,「香冷」是懷才不遇。一個貧窮落魄的才子,怎會有權貴來提拔呢?所以他說「蝴蝶來」。「青帝 」是傳說中的司春之神,也就是專管白花開放的神。這裏就是皇帝。本 來,菊花一定要到秋天才開花。有朝一日我黃巢做了皇帝,一定要讓菊 花和桃花一齊在春天競爭。「桃花」就是指那些輕落無行的「官吏」。菊花在惡劣的環境還能生存的好,如果讓菊花在春天和桃花一齊開放, 那桃花一定被淘汰了。詩中作者對當時的國家、社會憤憤不平之感情,有如一碗濃濃的湯,不用說嘗,聞都聞得出來。
黃巢落第之後,看到唐朝政府對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裏並無動於衷,而且四處不斷的發生兵變、民變,他更感深痛惡絕,便下定決心要揭竿起義,打倒無能的政府。「九月」正是深秋的時候,大地將受嚴冬的摧 殘。「深秋」是指腐敗到已無可挽救的唐朝政府,所以「待到秋來九月八」,非常明顯的是指起義的時候到了。「我花」自然是指菊花,也就是準備就緒,大家攻入首都長安,把那無道昏君,貪官污吏(白花)全部殺掉。那時,長安城中不再聞到腐敗之氣,代替的是沖天香氣,全城人民將會耳目一新,看到的是雄赳赳,威武莊嚴的黃巢軍隊。「黃金甲」是一種菊花的名,這理比喻作將兵們穿的鐵甲。
鄭所南「自題畫菊」詩,有「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以及朱淑真的菊花詩,亦有「寧可抱香枝上老,不隨黃葉舞秋風」。雖然對菊花比較有深刻的體驗,可是還未能脫離古人窠臼,把菊花比作高雅絕俗的隱士或品德高超的人。黃巢的「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煞」卻翻出了新意,把菊花比作頂天立地的英雄好漢,讀了使人自然而然的起了一種昂昂的氣概。此詩堪稱詠菊詩中掄元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