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11/28 11:19:08瀏覽1852|回應5|推薦10 | |
金馬爭議持續奔騰,民進黨籍立委管碧玲因為首先提出對金馬獎的質疑,成為眾矢之的。 這件事情的起因,來自於金馬獎今年重要獎項,只讓台灣得了最佳新導演獎與最佳女主角獎,加上多年來金馬獎的主要獎項都被中國大陸與香港包辦,引發是否浪費公帑,對於台灣電影事業或電影工作人員毫無助益的批評。 在反彈聲浪中,以金馬獎執委會主席侯孝賢與文化部部長龍應台砲聲最響,他們主要的論點是正因為金馬獎歷史最悠久,公正、有權威,因此成為兩岸三地影展的指標,它的聲望超過香港金像獎與中國大陸金雞百花獎,而且類似威尼斯影展也不會說義大利沒得獎,就說要停辦,坎城影展也不會說法國沒得獎,就說要停辦,如果因為本土電影工作者沒得獎或得獎少就要停辦,那麼就把電影文化的格局做小。 其實,兩造的說法都是以偏概全,瞎子摸象,而將文化問題引到泛政治化的領域更是模糊了問題焦點。 金馬獎成為華語電影的文化指標,是文化大國的表現,但是台灣演藝工作者走不出文創產業的瓶頸,卻是經濟小國的現實。 包括名導演侯孝賢、賽德克巴萊的導演魏德聖抵押房地產借錢籌資拍片,更何況諸多想要在電影圈出頭的導演與演藝人員、幕後工作人員,多半連基本生活都不能照顧好,遑論籌資拍片,尤其中國大陸與香港電影事業資本密集的色彩愈來愈濃厚,我們顯然勢孤力單,有志難伸。這是金馬獎的獎項難以留在台灣的原因,也是國人必須面對的現實。 對於文化部或整個政府而言,金馬獎除了辦風光、辦權威外,還是要進一步考量到電影工作者的困境,可以想見的是:未來幾年台灣的金馬獎再盛大,主要的獎項與獎金還是不能留在台灣,雖然類似威尼斯影展、坎城影展不是純以經濟角度出發,可是卻對觀光與周邊產業具有促銷作用,美國的奧斯卡獎更是充滿濃濃商業味,帶動了整個好萊塢、相關影城與西岸的龐大連鎖商機! 衣食足而後知榮辱,先求電影事業立足與發展,再談影展有多權威比較實際,經濟小國面對文化大國的思維,其實是充滿悲情的! 現在政府財政拮据,經濟困頓,如果金馬獎是兩岸三地最權威的獎項,那麼是否可以向中國大陸與香港政府或相關企業募款,讓金馬獎辦得更風光,甚至成為全球性的影展,至於台灣電影事業與工作人員的出路,也要在這麼大的格局下嚴肅思考,研擬出對策,否則就像窮人在辦《富人排行榜》一樣,充滿諷刺意味。 |
|
( 創作|另類創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