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4/04 17:42:06瀏覽366|回應0|推薦1 | |
以目前草擬的兩岸服貿協議內容而言,到底是不是符合馬英九所經常高唱的口號「以台灣為主,對人民有利」的原則?不得而知,但是政府現在所標舉的最傳神邏輯符號是Z>B(利大於弊)。
問題在於Z – B=X;X是大或小?也不得而知,且有可能對大財團是大利或全利,對中小企業與一般人民是大害或全害,就像香港簽了CEPA之後的情況,如果未經精確評估或做好配套措施,民眾如何不恐慌?如果Z>B可以完全相信,那麼那個曾經叫得震天價響的633承諾呢?說了可以不負責,是總統的特權嗎?有前車之鑑,難怪民眾會質疑。一旦未來國家受害,或人民受害,馬英九退職後是繼續享受優渥的退職總統待遇呢?還是要拿家產來賠給人民?
另外,中共的政權是人治的政府,信用度還很低,否則人民幣早就國際化了,問題在於之前台商到中國大陸佔便宜的有,像旺旺集團早就融入了中共政權的潛規則,與中共變成利益共同體的企業,而受害的廠商也比比皆是,如果中共這麼法制化,也就不會圍堵Google進中國,也就不會讓新光百貨在北京鎩羽而歸。
馬英九強調與中國簽約涉及國際信用問題,我覺得倒不如說是國家發展策略問題,是與狼共舞,也是少年Pi如何與同船老虎共處的問題,絕非信用問題!
因此用邏輯來演繹:信用 ∈ 民主國家間談判;中國 = 〜民主國家;中國 = 〜信用 因此,與中共談判不能天真地說Z > B,即使是Z > B,到底是帳面上的,還是實質上會產生的?是短期,還是長期的?是檯面上的?還是包括檯面下的?有經過精算嗎?
講到精算,就講到統計數字,像管爺的國發會所做的意見調查,竟然以誘導式的問題去設計問卷,然後導出對執政黨Z > B的結論,這樣更坐實人民對於政府簽訂兩岸服貿協定的不信任,因為:不科學、不專業 = 不信任。
做個簡單的民調,政府就可以如此,去談判複雜又是對方充滿政治算計的服貿協議,如何相信這些理應專業,卻又犯了嚴重的邏輯錯誤的官員? 因為:政治正確≠專業正確
反服貿基本問題是對於中國與執政黨的不信任,出自台灣新一代青年集體的焦慮,現在卻被導向: 反服貿 = 反中 = 反藍 = 反馬 那是馬英九、金溥聰、江宜樺將服貿與反服貿的格局做小了!
那人民是不是也可以說政府:反學運 = 保政權 = 保馬 = 傾中 如果這篇邏輯分析的文章被設定為反服貿言論,那夏蟲不可語冰,我也沒話說了!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