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談個人與社會
2018/08/24 10:00:40瀏覽52|回應0|推薦0

談個人與社會

    個人不能離開社會而生存,社會也不能沒有個人的存在而存在,彼此可說是相依為命,有什麼樣的個人就有什麼樣的社會。

    現在的社會讓大家感覺好像很亂,常常看到搶劫殺人放火的事情,也長有一些公眾人物的婚外性行為,造成社會很亂的感覺。

    依照字典的定義。社會是「由人所形成的集合體。」例如黑社會就是「從事非法活動集會的黑道或黑幫份子」所組成,老年人組成的社會就是「老年社會」。   

在倫理學領域﹐個人被看作是道德活動的主體﹐社會是人們交互作用的產物。如何處理個人與社會之間的關係﹐是區分各種不同的道德體系的重要標準。

    馬克思主義產生以前的思想家們﹐往往從兩個相反的角度認識個人與社會之間的關係﹕一種是把個人看做歷史的起點﹐宣揚英雄創造歷史的唯心史觀。他們片面地強調個人的作用﹐主張脫離社會的個人自由和個人發展﹐反對社會對個人的任何限制和約束。另一種則完全否認個人的作用﹐抽象地強調社會的存在﹐要求人們完全放棄一切個人的慾望﹐服從剝削階級統治的社會對個人的壓迫和奴役。

    在道德問題上﹐個人與社會之間的關係﹐集中地表現為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之間的關係。在一些倫理學家看來﹐個人利益是一切罪惡的根源﹐他們主張禁慾主義﹐認為人們為了社會或他人的利益﹐應該放棄個人一切現實的物質利益﹐以求得道德上的完善。

另一些倫理學家則把個人利益看作是人類行為的唯一動機﹐主張極端利己主義﹐認為社會利益是無足輕重的﹐美德只是以他人幸福為自己幸福的藝術﹐一切有道德的行為﹐都是實現個人利益的一種手段。

以上兩種看法都是偏於一端。我們不必犧牲自己的利益,也不必只顧自己,而應該「己立立人」,在自己能夠照顧自己之後,才去幫助別人,如果自己都需要別人的幫助,又如何幫助別人。

有的人感嘆社會的現實,因此為了報復社會的不公或別人對自己的冷淡,而採取「反社會」行為,如火消機車或在馬路上飆車造成公共的危險。

社會病了在於個人先病。現在的社會價值觀已經混淆,不是注重個人的道德和人品,而是尊重對方是否「有錢有勢」,所謂只敬「羅衣不敬人」就是這個意思。

女孩子可以為了物質的享受而在網路刊登「援助交際」廣告,當應召女郎也不會感到羞恥,貞操的觀念早於拋於大海;男人則以搶劫、販毒為兵家常事,「笑貧不笑娼」就是社會墮落的原因。人民的道德向下沈淪,這是社會的悲哀。

雨果說:「在社會上,對於自己所做的罪惡必須負責。」意思就是自己的罪惡由自己負責任,不要說社會害你,或是別人引誘你患罪,犯罪是自己犯罪,不能將犯罪推給社會制度的不公平或交到不好的朋友。法律上對於犯罪的人只是根據犯案的事實,不會就不會判刑。

前陣子流行「書香社會」的口號,希望大家能夠多看書,改變社會上暴戾的氣氛,因為喜歡看書的人必較不會有時間去作奸犯科。

你雖然在社會上籍籍無名,但卻可以盡一己之力去幫助別人,當每個人都能夠存著一顆善良的心去幫助別人,這個社會就會變成較好的社會。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iblewu&aid=114417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