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人從生到死,大解密秘。正常人體,每2年換一個新身體
2019/10/06 22:24:35瀏覽355|回應0|推薦0

從生到死,大解密秘,正常人體,每2年換一個新身體

你知道嗎?

我們做的每一個動作,外界的每一次刺激,都會使皮膚、骨骼、器官、肌肉和細胞發生反應。

據統計,我們一生中平均呼吸7億次,每2年換一個新身體,每分鐘可生產4萬個新的皮膚細胞,而皮膚細胞的壽命從未超過一個月。

我們吃的食物從口至肛門經歷了9米的旅程…… 美國國家地理頻道制作的紀錄片《人體內旅行》采用顯微攝影技術、先進的醫學技術和心臟斷層(CT)顯像技術,展現了從幼年、青年、成年到老年過程中,人體的各個器官是如何運作、成長和死亡的。

看完之後,總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即敬畏生命的偉大,也會發現死亡是生命這趟旅程的必然,不可避免,而我們可以做的,便是珍惜生命的每一天。

身體變化近乎奇跡 在剪斷與母親唯一的連接—臍帶的那一刻,我們就此獨立。但是外界充滿危險與挑戰,而我們的器官必須適應。

此時已經跳了8個月的心臟還沒有核桃大,其他器官也相繼開始工作。

到了一歲左右,我們開始不停的爬,因為人在剛出生的時候,骨頭都是軟骨,軟骨靈活,所以我們才能順利的生下來。慢慢的軟骨硬化,足以支撐起我們的身體。

而且在我們嬰兒時期,頭頂的骨頭之間會有一個縫隙,然後在我們出生後的一段時間裏,它會逐漸愈合。

到了5歲,我們開始形成記憶。當人看到或者聽到一個新東西,就會把它轉化成脈沖送進大腦,大腦內通過不斷的連結形成記憶,而且這種連結越強,記憶就更久。

在童年時期,大腦迅速成長,每時每刻都有無數新的連接被建立,所以是最佳的學習階段。

到了青春期,腦部的下丘腦釋放特定激素,我們的性器官開始成熟。它們影響著我們的身體和情緒,於是女孩變成了女人,男孩變成男人,來迎接即將到來的成年生活。

在我們生命的前20年,身體發生了近乎奇跡的變化,我們成為了原來的近4倍高,21倍重,消化了近9千噸食物,心臟跳動上億次,呼吸超過兩億次。

全盛的20到30歲 “選擇”影響一生 二十多歲,我們的身體是一生中最好的時光,從內到外都處於全盛時期。而我們的選擇,能影響到我們的余生。

因為細胞不停的生長與死亡,我們平均每2年換一個新的身體。

而鍛煉可以決定我們的身體是軟弱還是強壯。 心臟是人體內工作量最大的肌肉,運動可以提高心臟的工作效率,每次收縮都能輸送更多的血液,這樣它就會跳動得慢一些。

運動還能促使肺部毛細血管生長,每次呼吸吸入更多氧氣。

運動中我們的深呼吸,還可以使每一個肺泡中充滿空氣。

運動也能對骨骼施加壓力,促使骨細胞生成新的骨纖維。

破骨細胞會降解掉衰老的骨細胞,成骨細胞負責填充新的更堅硬的材料,形成更堅硬的骨骼。

而相反的,一些不好的選擇,比如抽煙,喝酒以及樂於參加派對的年輕人,器官會受到不同程度損害。 雖然從出生開始,我們的聽毛每天都在損壞,但是參加派對產生的巨大噪音,會加速破壞耳朵裏的聽毛,且破損不可修覆,讓我們的聽力範圍逐漸變小。

而抽煙使肺出現黑色斑點;酒精導致大腦裏的神經元化學紊亂,有些突觸傳遞了更多信號,有些則被阻斷。大腦還會誤以為酒精是水,迫使腎臟工作,第二天肝臟開始“收拾爛攤子”,排毒,但需要水,腦部75%是水,肝臟大量取水,使大腦缺水收縮,脫離腦殼,所以“宿醉”會頭疼。

40歲以後 衰老避無可避 到了四十歲左右的時候,我們不可避免的步入衰老。 這個時期,膠原蛋白遭到破壞,皮膚失去彈性,有了皺紋;視力也大不如前,而且無法修覆;體內的各種激素水平開始下降… … 同時,壓力也是一個加速人體衰老的因素。

外界受到的壓力太大,會讓身體迅速切換到防禦狀態,體內分泌大量的腎上腺激素和皮質激素,使肌肉收縮,動脈收縮,心跳加速,血壓升高。

壓力不消除,高血壓就頻繁發生,而加速血管老化的過程,它使血管壁硬化、增厚,心臟收縮更吃力,甚至危及腦部血管,導致中風等老年人常見病。

70歲後,我們的生活變得很慢,我們的身體也在放慢,同時感官也在衰退。耳蝸內的聽毛已損壞殆盡,不僅聽力慢慢減弱,視力也發生改變,我們的晶狀體逐漸渾濁,甚至變色,骨骼也越來越脆弱。

在接近死亡的時刻,我們的血液中彌漫內啡肽,一種天然的止痛藥。由於缺氧,身體組織無法運作,在10秒內,大腦的電活動驟降,4分鐘內,腦部永久受損,無法恢覆,而聽覺,是我們最後的感官。

而在37個小時之後,腦細胞才會停止發送神經脈沖,生命至此結束。 所有的旅行都有盡頭,而人體旅行的盡頭便是死亡。

但是,生命故事仍在繼續,即使在我們死後,我們依然活在愛我們的人心中,我們的孩子以及他們的孩子,繼承了我們的基因,在他們的基因裏,還擁有關於我們的回憶。 那是我們非凡的人生之旅中,與他們共享的時刻。

資料來源-健康時報

( 知識學習健康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ewelle&aid=129891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