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易經入門筆記
2020/08/05 10:28:02瀏覽7052|回應0|推薦0

一、《易經》是一本很古老的經典,原來是占卜的書,後來成為中華文化的根本,易經是一部可以經世致用的寶典。

二、這本書的主要目的是要讓現代人正確理解《易經》。

三、易經是群經之首,是一門窮理盡性的大學問,易經有獨特的思維,就是太極思維,還有三大宏觀思維:整體思維、形象思維和辯證思維。易經64個卦的入門卦是泰卦和否卦,易經的精髓在「謙卦」,謙卦是理解《易經》的關鍵。

四、《易經》如何教導我們趨吉避凶,得福遠禍,呢?具體作為是:憂患意識,反身自省,修養道德,知過改過,戒慎警惕,懲忿窒欲,立身正道,堅守不易,恆心毅力,中正自處,時中、位中,謙卑為懷,謹言慎行,節儉齊家,積善去惡,恭敬忠信,遵守禮節,知幾,豫防,窮理盡性,效法天地,變通,自強不息,能夠實踐這些修養功夫,應該可以趨吉避凶、無咎終吉。期望大家精思力踐易經的道理,大家共勉之。

區分易經與迷信

文言傳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天且弗違,而況于人乎,況于鬼神乎?

時常反躬自省是否如大人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而不是每天戰戰兢兢要求庇佑,荒廢進德修業,砥礪自身

16字訣

論語堯曰第二十堯曰:「咨!爾舜!天之曆數在爾躬,允執其中!四海困窮,天祿永終。」舜亦以命禹。

《尚書·大禹謨帝曰:「來,禹!降水儆予,...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

強調中道, 也是易經的中心思想。例如64卦都有內卦和上卦,由六爻組成,分初、二、三、四、五、上六爻, 二、五爻分居內卦和上卦其中,往往〝二多譽,五多功〞,95%都是好的,易經也是強調中道。

孔子贊周易,易傳,名曰十翼

一般見解認為文王作《周易》,孔子為《周易》作傳,也就是十翼,自古以來先儒對此都無異論。《正義》這麼說:

其彖象等十翼之辭,以為孔子所作,先儒更无異論。

但數十翼,亦有多家,既文王易經本分為上下二篇,則區域各別。《彖》、《象》釋卦亦當隨經而分,故一家數十翼云:《上彖》一,《下彖》二,《上象》三,《下象》四,《上繫》五,《下繫》六,《文言》七,《說卦》八,《序卦》九,《雜卦》十。鄭學之徒並同此說,故今亦依之。

傳統上對於十翼的說法唯一的小爭議,就是分法有些微的不同,所謂的「但數十翼,亦有多家」。例如,除了這個分法,另可能把《象傳》分大、小,而不是與《周易》經文一樣分上、下。不過,孔穎達這個分法可說是標準,為多數經學家所採用。

若就內容屬性來看,十翼實際上只有「七翼」。「七翼」當中有《彖》、《象》及《繫辭》分上、下,因此又多出了三翼而成十翼。當中《彖》與《象》是跟著經文而分上下,而《繫辭》純粹是因為篇幅較大而拆分為兩篇。

六十四卦:

中醫和太極拳,都須從易經理論裡找支撐

卦象如何合理地解釋?

1: 天下發大水,因此沒有東西吃,所以互相爭吵

2: 坎為水,也代表流動的河水, 黃河、長江等都由西向東流;乾為天,代表日、月、星辰均由東向西轉;此兩種自然現象互相對立

《象》曰:天與水違行,訟。君子以作事謀始。

:言之於公,講給大家評評理;所以為什麼下面是個坎卦,上面是個乾卦,叫做訟。因為水由西向東, 日、月、星辰均由東向西轉,有爭訟的現象存在。

讀易經要看懂卦畫,了解卦象,再與卦名合起來解釋,最後結合卦辭,才能對該卦有一個完整的解釋

訟卦卦辭: 有孚,窒惕,中吉,終凶,利見大人,不利涉大川。

與人爭訟,雖有信實的理由,但非十分充分,應懷戒惕之心,見好即收,若一昧爭訟到底得不到好結果,過程中若遇有徳之人是有利的,但不宜再做冒險躁進的事情

《周易繫辭傳》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

64卦由來始於文王被禁羑里時,從命名、整理卦爻辭,歷經文王及周公父子,周易的卦爻辭取自商朝的甲骨文卜辭,周易之前有夏的連山易,商的歸藏易。易經的太極圖像是由伏羲看到洛水與黃河匯流的形象所啟發的。

龜卜, 玉兆,瓦兆,原兆

《周易繫辭傳》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

五行生剋:

南北(子午)線將太極一分為二,即成兩儀,東邊陽氣生發,西邊陽氣閉藏; 四象由卯酉再間隔出春、夏、秋、冬四時

五行與方位、四時、時辰、顏色:

中醫治病: 講究五行生剋的整體思維,由生剋關係中去調整,忌諱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例如肝功能有問題

第一法:肝屬木, 水生木,肝功能弱可從加強腎功能

第二法: 木生火, 若心火旺可泄心火,使肝得到調理

第三法: 木剋土,土旺可泄脾,肝得復原

第四法: 金剋木,肺太強損傷肝

《黃帝內經 四氣調神大論》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髮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奉長者少。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無厭於日,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逆之則傷心,秋為痎瘧,奉收者少,冬至重病。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逆之則傷肺,冬為飱泄,奉藏者少。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溫,無泄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奉生者少。

河圖與洛書是由宋朝開始流傳,後由朱熹定下來的

乾卦為純陽卦,坤卦為純陰卦;陽為實、大、主動、積極、浮、清、輕,陰為虛、小、被動、消極、沉、濁、重

重濁下沉的坤卦放上面,輕清上浮的乾卦放下面,表天地相交,萬物得到長養。

政治上表示領導人(乾陽)不會高高在上,肯屈尊就駕跑到底層去了解民眾(坤陰)的疾苦與需求,民意可以上達,這樣叫做天地大交,國泰民安。

泰」就是通,大通之意。

泰卦的顛倒就是否卦 ,陰陽隔離,天地不交,因此否塞是非常不好!

ex. 正月為泰(三陽開泰),七月為否(天地不交的時候)

→→飛龍在天必須在能「見大人」的條件下,方為有利!

古漢文的價值,經過幾千年的淬鍊,如易經、論語、老子、莊子....等經典,一般人具備高中程度的國學常識,都可以讀懂幾千年前古人的經典著作;反觀希臘文或拉丁文,現在的希臘人和神父已看不懂柏拉圖的書和古拉丁文,可見中華文化的底蘊積累不斷與厚實的程度!

64卦中63卦吉中有凶,凶中有吉;吉卦有凶爻,凶卦有吉爻,顯示陰陽互藏的道理。只有第15卦謙卦例外! 從下到上都好

謙卦為孤陽卦,除了第三爻為陽爻,其餘都為陰爻;64卦中有12個孤陽卦或孤陰卦

只要是孤陽卦或孤陰卦,那個孤陽或孤陰,就是統領整個卦的主爻(一般卦都以九五爻為主爻) 貴寡原理:寡即少數的意見或趨勢,少數常常在當下無法分清楚是進步的或是退化的少數,因此需要包容少數,少數可以豐富多數,或為借鑑。八卦中孤陽或孤陰的卦到底是陽卦還是陰卦? 所謂單爻不成卦,孤陽或孤陰卦不是以陰陽互相抵銷來判斷,而是以生生哲學的角度來看: , , 孤陽卦是陽卦

謙卦是下艮上坤,下卦又稱內卦,形容人的內在品德;上卦又稱外卦,顯示人的外在行為;艮形容人的內在品德如山一樣崇高,坤表示言行如大地般柔順。

爻辭: 初六,謙謙君子,用涉大川,吉。六二,鳴謙,貞吉。九三,勞謙,君子有終,吉。六四,无不利,撝謙。六五,不富以其鄰,利用侵伐,无不利。上六,鳴謙,利用行師,征邑國。 孤陽的爻辭即包含了卦辭!

《彖》曰:謙亨,天道下濟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謙尊而光,卑而不可踰,君子之終也。說明無論天、地、鬼神、人都符合「滿招損,謙受益」的道理。

謙就是說不敢自滿,老覺得自己有所不足。

ex. 曾國藩的『求闕齋』vs. 霍光/諸葛格的驕傲敗家, 曾國藩引用《管子樞言》:

先王重榮辱,榮辱在為,天下無私愛也,無私憎也,為善者有福,為不善者有禍,禍福在為,故先王重為。明賞不費明刑不暴,賞罰明,則德之至者也,故先王貴明。天道大而帝王者用愛惡。愛惡天下可祕,愛惡重閉必固。釜鼓滿,則人概之,人滿,則天概之,故先王不滿也。

而引伸出「天概, 人概, 莫若自概, 『自概』比『求闕』更重要,隨時隨地檢討自己,有甚麼事情做太過頭了? 自概就是在進德修業,去惡行善!

卦的顛倒就是既濟卦,63(因為六個爻位全都當位得正,陽爻居陽位,陰爻居陰位)

一開始全部擺好了,最後走向敗亂,當你自以為是成功了,容易心生驕慢,結果就是走向敗亡的開端,因為你不懂得謙和了!剛好跟謙卦是相反的道理。

濟為渡河之意,既濟表示已經完成渡河,喻大事剛剛完成之際

易經的寶貴在於思維方式, 或稱太極思維』 增加思維的周詳與深刻

論哲學高度:

易經 vs. 康德哲學 vs. 黑格爾哲學(唯心),馬克思哲學(唯物) = 教授vs. 中學生 vs. 小學3年級

歸妹卦是少女配長男, 女子嫁到夫家叫做「歸」, 男方娶女方稱女歸,而歸妹則是女方將女子嫁出去,差別在於是否符合傳統與禮法;女歸為循序漸進,歸妹則是還未提親即主動嫁進夫家,違反禮節

卦象下為少女,上為長男,內悅而外動,六三與九四越界比應,而且皆不當位(六三與九四分別為兌與震卦的主爻),少女愛上長男又不符禮法之義。內悅而外動,少女愛上長男就馬上付諸行動,行事基於情感而欠缺考慮,雖然兩人可以很輕易的結合,但婚姻是否幸福或者雙方是否可以天長地久,卻是有待商榷。

若是卜問征戰、出行、行動,則大凶;財運、生意則無利可圖。因為九二、六三、九四、六五等爻全都不當位,又是陰乘陽(為逆)。

爻辭: 初九,歸妹以娣,跛能履,征吉。九二,眇能視,利幽人之貞。六三,歸妹以須,反歸以娣。九四,歸妹愆期,遲歸有時。六五,帝乙歸妹,其君之袂,不如其娣之袂良。月幾望,吉。上六,女承筐无實,士刲羊无血,无攸利。

問題: 帝乙歸妹真的是吉爻嗎? 從歷史看,帝乙歸妹脫不了政治婚姻的味道,帝乙將女兒嫁給周文王,好似西漢的和親政策,按理說,文王是紂王的姑丈吧! 最後還是被周給滅了!而且當時文王已有娶妻,歸妹應為側室或妾,在周的嫡長子制度下根本發揮不了作用!

回答: 易經是先有符號才有文字解說,莫說卦辭和爻辭文字質樸,連解釋卦爻辭的易傳(十冀)也是言簡意賅,這就讓後世對其中意義的解釋留下許多空間,所以不同流派、不同解經者的看法都有差異,這是研究所有古籍都有的問題,有時也不會被視會問題,人文科學不若自然科學,有時是意義的詮釋而非對某一事實的陳述,原本就留有可詮釋的空間,也因為如此呈現多元化的意義理解,與其說是誰說的正確,倒不如說誰說的更為合適,或更能包含更多的內涵。

    你問的這一爻是「六五,帝乙歸妹,其君之袂,不如其娣之袂良。月幾望,吉。」一般的解釋是帝乙嫁女兒,她穿的衣服沒有陪嫁穿得好,意思是她尊而不奢,謙而有禮。所以,以月為譬,月接近望(望即滿月),近圓滿而不過盈,所以吉。

   標題問:「帝乙歸妹真的是吉爻嗎?」首先,整個卦有整個卦的吉凶,而每個爻代表發展的階段,那怕是一個凶卦,在其個別的階段也有可能相對之下是吉的。第二、斷爻之吉凶在涉及爻辭內容之前,也可以從其位置來判斷,這是這個爻位處於這個卦中先天上的吉凶,這類有所謂當位不當位等。1.當位和不當位:六爻的位置由下而上,有奇、偶之分,初、三、五為奇,屬陽位;二、四、上為偶,屬陰位。如果陽爻處於陽位、陰爻處於陰位便是「當位」,反之便是不當位,當位象徵事物循正道而言,不當位便是違反正道而行,但,易經上吉凶都是相對的,還是要看整體。2.中和正:下卦第二爻,和上卦第五爻,位於下上兩卦之「中」,所以是中或中位,即為下上二卦的「主爻」。陽爻居中位就是「剛中」,陰爻居中位便是「柔中」,如陰爻處二位(二位屬陰)、陽爻處五位(五位屬陽),則便是既「中」且「正」,稱為「中正」(有沒有想到某人的名字!?)。若不能中正,則中優於正,程子曰:「正未必中,中則無不正也。」,這和儒家強調「中庸」之道有關,所謂:「君子而時中」(又令人想到另一個人的名字!?)。3.爻辭是由下往上的發展,所以有謂「二五多吉、三爻多凶、四爻多懼」,第二、第五位因為處「中」,所以通常為吉,尤是第五位居上比第二位為尊,若陽爻居於五位,便是九五之尊,即帝王之位。三爻處於下卦之終、四爻處於上卦之始,前者是下卦之窮末,多為凶,而後者為上卦之初發所以多懼。第三、還有六爻之間的關係也會影響,這便是「乘、承、比、應」,這就不多說了,可參看教科書第十二章。

   易是先有符號(象)才有解釋符號的文字(辭)。所以先看符號,後論內容,再結合兩者通觀。此爻居於六五,也就是陰爻居於第五位,剛提到第五位通常是吉位,但剛說,這不是絕對而是相對,雖是如此,但也具有吉的先天條件。其次,第五位是陽位,而此是陰爻,所以是「不當位」,這是此卦是象徵「婦德」,所以陰爻在陽位便不見得不好,結合爻辭來看,第五位是中位,女嫁來而為正室,而正室又以謙儉自居,處尊位而讓,自然是好的。而如果以「應」來看(應就是指一卦之內二爻相對應,初和四應、二和五應、三與上應,對應之爻若為一陰一陽,可交感便就是有應,反之,則為無應),二和五爻相應,此卦二爻為「九二,眇能視,利幽人之貞。」陽爻居陰位,所以也不當位,通常的譯文為:「眼盲而勉強而可以看,利於幽靜安恬的人可以守持正固。」一般解釋認為這是指嫁夫不良,但能勉力相從,陰位而陽剛居中,就是我們常看到的夫弱妻強的「賢內助」型,妻強若能守正道,也就能得貞。二爻、五爻相應:一個庸夫賢妻,一個是正室位尊而謙,這兩者都是傳統的婦德,所以都是好的。

    最後回到你的問題看,整個卦照一般的看法是講述帝乙嫁女給周文王的事,因為是政治聯婚,本身便有算計,何況是少女嫁長男、尊嫁卑者,那怕一時和樂,長期來看,未必有善終。所以卦辭才會說:「歸妹,征凶,无攸利。」,課本上朱老師說歸妹卦是最不吉利的(p.69),這點是他的意見。正如他所寫的,六十四卦只有一卦是完全吉卦,其他都是有吉有凶,這一卦便是謙卦(謙卦六爻皆吉),但是說到那一卦是最不吉利的,可就見仁見智。所以,就算和親最後的結果是商為周所滅為凶,但是過程中的某個階段(爻代表發展的階段)也有可能是吉的。

    歸妹的內容是易經中十分有爭議的一卦,首先妹是指妹妹、還是女兒,就有不同的解釋,當然一般是認為是女兒,這個關涉及紂王和武王的輩份問題,另一個便是武王是誰生的?尤其顧頡剛寫了《周易卦爻辭中的故事》,將其歸妹作了一番考證之後,引發學界諸多爭論。顧頡剛認為帝乙是商朝亡國之君商紂的父親,在位時殷商已經衰弱,相對的周室已經強盛。為了安撫周,帝乙將女兒嫁給了當時的西伯周文王,以和親之事避免戰事,此所歸之妹即周武王的母親,而周武王也是後來討伐商紂的周王。這裡涉及到幾個有爭議的史實,據傳統的說法,周文王的正室為太姒,太姒為夏朝之後,他為文王生下了十子:長子伯邑考,次子武王發,三子管叔鮮,四子周公旦,五子蔡叔度,六子曹叔振鐸,七子郕叔武,八子霍叔處,九子康叔封,十子冉季載。這就是說這些後來歷史上出名的周文王的兒子都是同一個母親。但是,據顧的考據,他說出另一個故事版本,他認為太姒不生那麼多兒子,主要是因為長子伯邑考和武王相差三十歲以上,所以認為後來的兒子都可能不是正室所生,尤其是武王和周公旦應該是帝乙的女兒所生,所以伯邑考被殺,或之後周公旦對付管叔、蔡叔都是異母兄弟之間的鬥爭。尤其是周文王八十二歲時被拘羑里,然後伯邑考被殺。伯邑考被殺的原因是因為立嫡之爭,當文王勢力日盛,紂王想要束約周的發展,要求文王把王位傳給外甥武王,才將文王拘於羑里,伯邑考因而起兵逼迫紂王釋放姬昌,結果被紂王誘殺,還被做成肉羹送給姬昌吃。顧的說法現在反對意見也多,就不多說了。



補充: 古代男女婚姻的禮節:

納采: 男方請媒人帶禮物到女方家求婚

問名、納吉、納徵(下聘, 信物)

請期、親迎、拜天地父母、洞房

看卦或畫卦要從下往上,例如35火地晉卦 (卦辭: 康候用錫馬蕃庶,晝日三接。) , 下坤是地,上離是火,引申為日,從下看上來,太陽漸漸從地表升起來;如果從上往下看,太陽漸漸沉下去,明明旭日東昇看成落日西沉

又如晉卦的倒卦是36地火明夷卦 (卦辭: 利艱貞。) ,

1. 明」即太陽,夷」就是滅了, 太陽滅了表示現在是晚上

2. 明」表賢明君子,夷」是受傷了;天下無道,賢明君子當然受傷了!

3. 明」代表明朝, 夷」就是滅了; 明朝亡了, ex. 黃宗羲的明夷待訪錄

ex. 遼的耶律家族: 耶律履,耶律楚材(字晉卿),耶律晉

甚麼是易經? 狹義的易經主要包括卦畫、卦名和卦爻辭。卦畫意指64卦是由陰陽組成的六畫卦,64卦的卦名和卦爻辭是文王與周公父子整理出來,那麼64卦的卦畫應當更早出現,在連山易與歸藏易時即有64卦存在,甚至可能在伏羲始祖時就已有64,除了當時的太極圖和八卦以外;另外,卦爻辭共有450,包含64條卦辭、384條爻辭,再加上乾坤兩卦的用九和用六的2條爻辭,分別說明九和六的用途,總共有4993字。廣義的易經除了伏羲氏、文王和周公流傳下來的卦畫、卦名和卦爻辭以外,還包含孔子作的易傳,又稱十翼。

學易經應兩卦並看,例如乾卦與坤卦、泰卦與否卦、晉卦與明夷卦、既濟卦與未濟卦,兩者既對立又統一

反對:卦形互相顛倒→綜卦(或覆卦)

旁通:六爻陰陽相反互通→錯卦 *本卦=綜卦稱別卦

學易經: 64卦畫為主,以文王、周公所寫的卦爻辭做基礎, 孔子做七種易傳共十篇,來闡發周易

傳統認為的十翼如下:

  • 《上彖》、《下彖》注解六十四卦卦辭,因《周易》有上、下篇,因此《彖傳》亦有上下。今本《周易》中,除乾卦之外,《彖傳》都編排在卦辭之後,所謂「經傳」合一。但這種把《彖》、《象》、《文言》附於經文之後的編排法,應該是漢代末年才有。

  • 《上象》、《下象》注解六十四卦卦辭與爻辭,因《周易》有上、下篇,因此《象傳》亦有上下。《象傳》另一分法,是分為《大象傳》與《小象傳》,《大象傳》注解的是六十四卦的卦辭,今本都編排於《彖傳》之後。《小象傳》注解的是六十四卦的六爻爻辭,今本《周易》都編排於爻辭之後。

  • 《上繫》、《下繫》:《繫辭傳》並不是依照《周易》經文而分上下篇,因為《繫辭》並不直接注解經文,雖然裡面引用有很多「子曰」在解釋經文的義理。《繫辭》在漢時又稱《易大傳》,是易傳中最大的一部。應該是因為其篇幅較大,而直分為上下。《繫辭》以講述《周易》背後之原理、哲學思想為主,內容較為駁雜。但是關於「大傳」的稱呼也有些混亂,先儒亦有將《說卦》內容稱為「大傳」者。

  • 《文言傳》注解乾、坤兩卦的卦爻辭義理

  • 《說卦》:系統整理八卦卦象。是研究八卦卦象的寶典。

  • 《序卦》:講述《周易》卦序編排次序的義理。卦序的編排兩兩成對,配對方式「非覆即變」。

  • 《雜卦》:以兩兩成對的方式簡單說明卦義,配對方式與《序卦》類似。

易經裡沒有「陰陽」、「太極」、「八卦」,出現在繫辭傳,象傳中

《周易繫辭傳》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

之謂道

《小象傳》潛龍勿用,在下也。履霜堅冰,始凝也。馴致其道,至堅冰也。

占卦三戒律: 1. 不決卜*, 2. 不戲卜#, 3. 不疑卜#

*國家大事先謀於卿士,次謀於庶民,最後才謀於太廟;所以正常理性可以判斷的事不需要占卜 #心懷至誠,深信不疑 如蒙卦: 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瀆,瀆則不告,利貞。

大衍筮法的操作:

《繫辭第9章》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此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為二以象兩,掛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時,歸奇於扐以象閏。五歲再閏*,故再扐而後掛。 註:分二、掛一、揲四、歸奇的程序為一變,三變得一爻,因此需十八變才成卦。

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當期之日。二篇之策,萬有一千五百二十,當萬物之數也#。是故,四營而成易,十有八變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天下之能事畢矣。顯道神德行,是故可與酬酢,可與祐神矣。子曰:「知變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為乎。」

#乾為老陽,其數為九, 揲四得九即36(策是蓍草名稱,竹籤子),在乘上六爻即得216;同理坤為老陰,其數為六,即得144策。64卦陰陽各32, 萬物之數=32216+32144=11520

斷卦的原則: 由大衍筮法得由6/7/8/9所組成的六個數字組合,決定陰陽與爻位,以及陰陽爻的可變與不可變

*: 以日記時為陽曆,一年有365.2422;以月計時,一年有354,因此每隔5年會有2個閏月

* 之卦就是把可變陽爻變陰爻,可變陰爻變陽爻,所得的卦

%占卦得「九、九、九、九、九、九」,全部是可變陽爻,就要以坤卦卦辭為主,加上「用九」斷吉凶

太極: 萬事萬物的總根源,一切「理」的總稱,無形、無象、無所不包。

詩經天生烝民,有物有則。每一件事物都有它所依循的道理。一物一太極是也!

《太極圖說》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

陰陽: 對立、互存,兩儀當成「氣」

易經的辯證法: 陰陽魚太極圖

  1. 黑中有白,白中有黑: 任何事物都隱藏了自己的對立面

    2. 黑魚從尾部越來越大,大到不能再大,白魚的尾部就跑出來,也是越來越大,黑魚的尾部又跑出來: 從量變到質變

3. 分隔陰陽是S,不是一刀切: 陰陽可以互相轉換

陰陽的說法是代表母系社會殘餘的一個證據,母系社會大部分都是舅父權社會,就是舅父代替父親管教子女

論周易中的陰陽老少七八九六──替朱子為少陰、少陽與七八常多,而九六常少正名

問題: 若照朱老師說: 朱熹把少陽,少陰搞反了,那麼離卦和震卦應歸少陽,巽卦和坎卦則歸少陰(如下圖),以符合老陰-->少陽-->老陽-->少陰的循環,否則不符伏羲八卦方位(最下圖),我的理解對嗎? 這個四象的定義好像影響蠻大的!

回答朱老師解易自有其多年研究成果,尤其雖為朱熹後裔,但不從於朱子易學的傳統,多處有自己的看法,在學界不同的見解本屬正常,百丈對黃檗說:「見與師齊,減師半德;見過於師,方堪傳授。」,所謂克紹其裘不是只會照著先人講,論處求真才是還報師恩。本書至少有二點和一般傳統說法不同,前面同學已有指出,為免各位參照別的資料會產生疑慮,特別在此處指出來。

1.對少陽和少陰的畫法和一般是不同 , 剛好是相反。(p.113, p.114)    這點朱老師自然有其立論的依據,各位參見他的論文<論周易中的「陰陽老少」與「七八九六」>, 這是附在他所寫的易傳通解中的附錄, 之前宋同學有找出大陸版的電子書,這本書也有出繁體字, 可是本文卻不附在上面,但是它曾作為單篇論文發表,我特別找出來, 和他另一篇原也是附篇的<太極思維--有中國特色的思維方式>附在後, 兩文都值得參看。

2.關於大衍筮法的求卦方式,在求一爻的三次過程,在第二, 三次中他強調要把之前掛一那根放回去算,這和一般的算法不同,一般依朱子通常第一次, 拿出一根不用,其用四十九,然後分二,掛一,揲四,之後就把手上的放在餘處, 以剩下的再次分二, 掛一, 揲四, 如此, 再做二次, 以得一爻。但是朱老師在第二和第三次都要將前一次的掛一放回餘數,然用再分二, 掛一, 揲四。當然,易經傳承久遠,流派眾多,各有各的依據。這邊是提醒各位萬一看到不同於課本的方法,可以知道差別在那。這算法出自繫辭,文字比較複雜,網路有其他老師的實做,附在下面,可參照。

傅佩榮先生: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oIfmVXfOFo

曾仕強先生: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srQvjY1hnU

    這兩位先生在網路都可以找到他們所傳授的易經課程。他們兩個的算法大同小異,而且都不把掛一放回去。和朱老師不同,朱老師主張放回去,是在分二之時必須是奇數,若不放回到便是偶數。但是繫辭並沒有說到如此細,所以就仁智互見。

學易經可由占卦下手去熟悉易經,增加趣味與實用性,首先要了解八經卦和占卦工序:

八經卦: 、兌、離、震、巽、坎、艮、坤

占卦工序:分二、掛一、揲四、歸奇

陰陽變化: 《周易繫辭傳》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

八卦的卦畫、卦名、卦象、卦德

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

由八卦衍生出來的64,64卦模擬天地萬物的變化法則,重點就在六十四卦的六畫卦中產生的變化定吉凶。也就是三畫卦到六畫卦,生出”應”,”比”關係,透過關係定吉凶。知吉凶即可趨吉避凶,修身進德可成大業。

: 是指下卦與上卦相應,例如初爻應四爻,二爻應五爻,三爻應上爻

: 六爻演變出10種比鄰關係

甚麼是「吉、凶、悔、吝」: 吉就是對的、好的,凶就是不符合易經的道理,悔是由凶趨吉,吝是由吉趨凶。

八卦的卦、爻都有陰陽,卦可由”貴寡原理”判別陰陽

64卦中六爻的定性與意象, ex. 損卦, 損有餘而補不足

損卦又是一個修身養性之卦,《繫辭》說:「損,德之脩也。益,德之裕也。」損卦是道德的修養。『懲忿窒慾』,忿怒易發難制,故曰懲。懲是戒于其後。慾之起則甚微,漸漸到熾處,故曰窒。窒謂塞于初。孟子曰: 養心莫善於寡欲。減損惡德惡行,不隨意發脾氣,提升品德修養,還有止息自己的慾望

《繫辭下》易之為書也,原始要終,以為質也,六爻相雜,唯其時物也,其初難知,其上易知,本末也,初辭擬之,卒成之終,若夫雜物撰德,辨是與非,則非其中爻不備。

噫,亦要存亡吉凶,則居可知矣,知者觀其彖辭,則思過半矣。

二與四同功,而異位,其善不同,二多譽,四多懼,近也,柔之為道,不利遠者,其要无咎,其用柔中也,三與五同功,而異位,三多凶,五多功,貴賤之等也,其柔危,其剛勝邪?

易之為書也,廣大悉備,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材而兩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材之道也,道有變動,故曰爻,爻有等,故曰物,物相雜,故曰文,文不當,故吉凶生焉。

卦的錯、綜關係與周易上經30,下經34

問題: 六畫卦的陰陽如何判別?

1. 三畫卦有純陰,純陽,孤陰,孤陽可判別陰卦或陽卦

2.問題是六畫卦的陰卦或陽卦,是否可拿三畫卦的原則去判別是否陰卦或陽卦?這一部分純粹是將三畫卦的純陰,純陽,孤陰,孤陽的原則移植到六畫卦來講的!

3.六畫卦是由兩個三畫卦組成內外卦,是否可由三畫卦的陰陽屬性去判別? 已知內外卦的陰陽卦組合有四種: 陰卦+陰卦,陰卦+陽卦,陽卦+陰卦,陽卦+陽卦

其中陰卦+陰卦,陽卦+陽卦兩種組合可推知六畫卦的陰陽屬性,上面所舉之例:震卦(長男)配坎卦(中男)的六畫卦,依此推理得知為陽卦! 但若照"朱熹『周易本義』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圖"則不正確!

另外,陰卦+陽卦,陽卦+陰卦這兩種組合就是我所謂的陰中有陽,陽中有陰的情況!

以上是我的想法!

不過照朱熹『周易本義』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圖, 64卦的陰陽屬性只要看上爻是陰是陽即可得!

回覆:六畫卦的陰陽如何判別?你好:由於你的陳述過簡,不太理解是你要問那一方面,如果回答有偏,可以再提出來。

1.首先,先談八卦。八卦卦象筆畫的陰、陽爻多寡,除乾、坤外,並非決定其是陰或陽的因素。乾屬陽,坤屬陰,這大概毋需多說,但其它六卦,震、坎、艮屬陽,而巽、離、兌屬陰。以震來說,☳明顯陰多於陽,為什麼是陽卦?《易傳·繫辭下》中就作出了解釋:「陽卦多陰,陰卦多陽,其故何也?陽卦奇,陰卦偶。其德行何也?陽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陰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也。」。以下圖來看,就很清楚了

〈繫辭〉說:「陽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陰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也。」,所以剩下六卦之中,有一陽而二陰者都屬陽,此一君而二民也;有二陽而一陰者,都屬陰,此二君而一民也。所以六卦之陰陽不是看陰、陽爻數多寡而定。然後,震、坎、艮區別為長男、中男、少男,是看陽爻的位置,各位知道爻是由下往上,所以有這個排列次序。同理,而巽、離、兌的區別看陰爻的位置。

2.上面所談八卦可判屬陰和陽卦。至於由八卦重覆的六十四卦,每一卦可不可也區別陰和陽,這點應該是可以,但是一般在論卦時,很少提或根本不提(我還沒有查到一開始先論此卦是陰或陽),當然這必須要去查資料證明,我隨意的查幾個卦,看它的解釋沒有先斷其是陰卦或陽卦,然後再作解釋,但並無這樣描述。大多數都是以上下卦的象作解釋,譬如,你談的震卦配坎卦,如果以震上坎下來說,這卦便是「解」卦,卦象如下:

錄一段從易學網來的解釋:「卦象為下坎險,上雷動,《彖傳》說:「解,險以動,動而免乎險,解。」也就是以行動而讓自己脫離危險,讓危難散去,得到緩解。易經卦象凡坎皆是險象,坎的正位又在下方,因此坎在內為實質之危險,若在外則只是潛在危險,若不主動犯險則可做為天險屏障。坎險若遇雷以動之,或遇風以散之,都可得到緩解。所以渙卦也有類似的意思,都是危險得到了緩解與解脫。只是兩者意義不同。解卦是藉由積極的行動,自己的力量解決了危險。渙則是藉由巽木(舟楫)也就是工具化解危險。因此解卦是以積極行動而讓自己化險為夷的卦,凡事必需積極去面對,危險就能夠化解。」有沒有注意到,根本沒有說到此卦是陰或陽,比較是以上下卦象去斷卦,也就是下卦為坎為水,上卦為震為雷,依這兩者的卦象組合所做的解釋才是重點。

3.回到你的問題。「除了純陰卦,純陽卦,孤陰卦,孤陽卦以外,還有類似震卦(長男)配坎卦(中男)的六畫卦可以判斷陰陽,其餘六畫卦好像陰中有陽,陽中有陰!」以「純陽卦、純陰卦,孤陽卦、和孤陰卦」為例,依我的見解,這是對一卦中陰陽爻的組成成分的描述,依序是:六畫都是陽爻、六畫都是陰爻、六畫只有一陽爻、六畫只有一陰爻。所以,這是對這個卦的「形容」,而不是斷定它是陽或陰。所以你問:「其餘六畫卦好像陰中有陽,陽中有陰!」不曉得你所謂「陰中有陽,陽中有陰」指的什麼?是「有陰有陽」嗎?事實上,除了純陰卦(也就是坤卦)和純陽卦(也就是乾卦)之外,其他卦都是(包含孤陽卦、孤陰卦)都是有陰有陽,不是嗎?接下來提到震卦配坎卦是可以得知陰陽,但你沒有提到你判定它是陰或陽卦,否則就可以知道你的意思是什麼,你提長男和中男,所以你認為它是陽卦加陽卦等於陽卦嗎?

最後,回答剛所提,事實上,六十四卦是可以區分陰陽,雖然,我談到一般很少看到(我是沒有看到,同學如果有找到,可以分享一下)。但是各位可以查一下維基百科「六十四卦」條目,裡面有附一張「朱熹《周易本義》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圖」,裡面有把六十四卦每一卦的陰陽都排出來,各位可以參照。如果依此圖所示,解卦(震坎)應是陰卦

朱熹周易本義所附圖有四幅,包括這邊所引的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圖, 都是傳自於邵雍。這裡的陰陽分屬是依序排出來的, 看看那個圖,簡單來說,我們有六十四卦,第一層(即第一爻)一半陰陽, 由右而左, 32, 32, 第二層以16為基本, 16, 16, 16, 16, 第三層以8為基本, 8, 8, 8, 8, 8, 8, 8, 8, .....依此到第六層, 便是以1的基本, , ....依次排列。這樣就把六十四的卦象全部排出來。當然最後一輪就是上爻, 所以剛好如你所說, 上爻陽即陽, 上爻陰即陰,但是它是因著排列的位置而得到陰陽判定 。不是捉到一個卦, 看它的上爻是陽, 就判斷陽, 是陰就是陰, 結果雖然一樣,但是這裡的重點不是每卦的陰陽, 而是卦的排序, 最右便是乾卦, 最左當然是坤序, 但是由乾到坤中間其餘六十二卦怎麼排序? 就是依照這樣的次序排列。
所以此處六十四卦的陰陽是依邏輯次序排出來, 而不是用什麼數陽陰爻的多寡, 或依上下卦的陰陽來定。
最後, 跟上次所說的, 六十四卦分屬是陰或陽, 在斷卦吉凶上, 好像沒有什麼強調性。

爻位的多重含意:

1.位有陽陰:奇數 初 三 五 為陽位;偶數 二 四 是陰位。

  中位,下卦是二,上卦是五。

  又分地位﹝初、二﹞、人位﹝三、四﹞與天位﹝五、上﹞。

  應位指內外卦相對應的爻位,即,初與四應、二與五應、三與上應。

2. 當位﹝得正﹞/不當位﹝失正﹞:爻與位的陰陽一致是為當位,爻與位的陰陽不一致是為失位。

3. 居中多吉。

4. 「二多譽」、「五多功」、「三多兇」與「四多懼」。

5. 有應/敵﹝無﹞應:應位之爻,若陰陽不一致﹝異﹞是有應,陰陽一致﹝同﹞則是敵應。

6. 陰爻居陽爻下為順,反之為乘。順吉乘凶。

  相鄰的兩爻﹝一陰一陽﹞為「比」。由下比上為「承」,上比下是「乘」。陰承陽是「親比」,陰乘陽是「逆比」。承吉乘凶。

易經在六經中有獨特的思維方式,陰陽魚太極圖顯示陰陽消長,剛柔唯變所適的道理。其中晉卦和旅卦可做為用柔的代表

晉卦六爻中有二陽四陰,陽爻的爻辭均偏凶吝,在仕途或工作上講求如何上進? 用剛的做法都不好,需用柔和堅定的態度去爭取眾人的肯定,然後放鬆心胸來面對

《說卦傳》所說的"數往者順,知來者逆,是故易逆數也",因為是"逆數"的關係,要畫卦一定要由下往上畫,就像一卦有六個爻位,一定是由下往上來數,分別為初、二、三、四、五、上。 這是易經的基本常識,不容置疑。 就像十二消息卦一樣,以四月份的乾卦()來講,五月份就一陰生,柔變剛從下面開始,而成為();到六月就二陰生,從下走到第二位,就變成遯卦();到七月份,陰長到第三位,就成為否卦();按照這樣,八月、九月分別為觀卦()、剝卦()。 到十月份的時候,就成為坤卦()了。 十一月份,就一陽來復(),相當於冬至;十二月份,陽長到第二位,就成為臨卦();到正月份,就出現三陽開泰();然後陽長到第四位、第五位,就成為大壯卦()是夬()

"二十四山配二十四節氣的圓圖,就是在後天八卦的圓圖基礎上建構起來。 也就是說,以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代表十二個方位。 然後壬癸水,配在子的兩邊;甲乙木,配在卯的兩邊;丙丁火,配在午的兩邊;庚辛金,配在酉的兩邊;戊己土不用。 四個隅角則配上乾、坤、巽、艮。 也就是二十四山是以十二地支加上扣除戊己土的八個天干,再加上乾、坤、巽、艮四個隅卦,這就是二十四山,剛好配二十四節氣,這是古代中國人用來表示方位和時相,也象徵著天地人三才合一的一個表徵。 天就是指二十四節氣,地代表二十四方位,而人就立於天地之間,要效天法地。

易經的獨特思維,可從陰陽魚太極圖意會其用剛、用柔、剛柔並濟的思維。

用柔的卦時:

上進要慢慢來,用柔為主,用剛則太過強勢,製造阻礙;另外晉卦陰爻主柔均得吉,陽爻都不得吉。

山上有火,居無定所;猶如旅居在外,與人相處用剛易起衝突,所以貴柔,才能遠離凶禍。譬如初六爻階段沒有實德,又無社會地位,旅人心胸狹窄愛計較,容易自取災禍。

用剛的卦時:

山風蠱巽下艮上,上下卦都屬陽乘陰,巽卦有柔順之意,意喻在下的臣民柔順聽命,在上者如艮山文風不動,無所作為。因此小禍不治,大禍難解,必須陽剛才能治蠱。譬如六四爻陰爻居陰位,蠱柔至極,最不好,應用剛對治。

風火家人離下巽上,下卦中女上卦長女,女子在家,長幼有序;治家以嚴剛為上,否則流於褻慢,無所不用其極。

剛柔並濟:

夬為玦的本字,玦讀作「決」;卦象五剛決一柔,乾下兌上,乾為剛健,兌為和悅,意喻剛健和悅,剛能決,決而能和;決斷的吉道則在於健而說,內有剛健果決的決心,外有圓融的手腕以達到圓融之境,如此則能有長遠的利益,這也是《彖傳》說的「決而和」。九二爻充分體現剛柔並濟的智慧。

易經可貴之處在於跨越時空的太極思維能力,64個六畫卦加上4993卦爻辭來自八卦,究其源自於太極,一陰一陽之謂道,即生兩儀,兩儀可分微觀與宏觀;微觀下一物一太極,內部可分陰陽對立一直細分下去;宏觀者由陰陽不同的個體連結合併,往外擴大。

太極的形象思維是易經的基礎,易經的象術與義理相輔相成,不可分割與單獨解釋,先後次序是先有理,才有象,後有術。

形象思維例舉:

六十四卦都是象形卦,形象思維是太極思維的基礎,靠陰陽二爻來表現,無法以數學取代。ex. 山火旅之山上有火,表居無定所;天水訟以自然現象違行,示互相衝突之意。

古代武則天造字「曌」,其義對應造卦為火天大有卦,就六爻來看,六五一陰以柔順與中庸之美德居於最尊貴的位置,統領五個陽爻,上下皆與其相應,五陽(陽為實)皆歸於六五一陰。大有是一個大吉之卦,但要能謙虛自養,切莫因此而驕泰放逸,因此緊接在大有卦之後為謙卦,以告戒富有之人,不要為富不仁,多行不義。

表象與本質的造卦

太極的整體思維: 形象是整體的基礎,太極動極生陽, 陽極生陰,陰極生陽;孤陰獨陽都無法存在,互為條件、對立、相倚相輔,四象的老少陰陽也是同時並存,推廣至八卦和64,卦與卦之間互有關連的整體思維。

64卦的整體思維表現在錯綜關係

兩卦並看, ex. vs. , vs.

64卦任何一卦都可變化出其餘63

整體思維是在時空上無限延伸的概念,抓不到,但想像得到;例如: 仁、善。全體思維是經驗概念,可分割,例如手機是3C產品的一部分,可以是CPU, 記憶體等零件的全體。兩者是理性概念與經驗概念的差別。

同樣九五爻,卦時不同,其義差別很大! ex. 五代馮道的例子,若放在漢朝,其行為的評價隨時代而不同

太極的辯證思維與整體思維互為表裡,辯證法是一種哲學方法,首推西方的柏拉圖<對話錄>,他的<理想國>書中,將人分為三層: 哲學家、軍人和工農,由頭腦好的哲學家統治,主張共產以杜絕私心,可說是極權主義的源頭。中國的儒家在<大學>裡闡明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道。

辯證法並非直接主張命題是對的,而是證明逆命題是不成立的方法。中醫的八綱,六經辯證,被日本借用『辯證』一詞翻譯Dialectic.

中國傳統文化的辯證思維: 老子 -- 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孫子兵法 – 欲擒故縱,孔子<易傳> -- 君子上交不諂,下交不瀆(對上不過於恭敬,對下不親切過頭)強調中庸,凡事不能過與不及,過與不及即是辯證思維

中西的辯證思維脈絡: 西方的辯證法在柏拉圖的對話錄達到高峰,亞里斯多德未延續而走形式(分析)邏輯的方向,一直到康德的理性批判,黑格爾的現象學與唯心,馬克思的唯物,期間從柏拉圖至康德,中斷了兩千年。中國除了老子、孫子、孔子,易經的太極辯證思維可以上溯至伏羲文王,伏羲與文王之間有三千年,文王之後從未斷過,源頭來自一陰一陽之謂道,從易經與易傳開始說起

辯證法的應用: 分析哲學通常使用同一律(A=A)與矛盾律(AA)來判斷真偽,但辯證法不同,可說A等於非A,只要加上時間的因素,例如: 嬰兒可以是老頭兒

辯證舉例: 執政黨為政策辯護,反對黨反對到底,定期選舉來判定;檢方指控,被告律師以不在場、因果關係、精神失常等反駁,法官聆聽正反方,作出判決。

易經的辯證實例:

中孚為信守中道,堯舜均強調"執中"的重要,堯曰:「咨!爾舜!天之曆數在爾躬,允
執其中!四海困窮,天祿永終。」舜亦以命禹。易經的二多譽、五多功也是從中和貴中的思想。

惟義所在與天命,義和命如何拿捏? 如西方說的必然與自由的對立,必然是指客觀事物的發展不隨主觀意志而改變;自由則指人的能動性。其實主客觀是互相交融,無法獨立存在。西方的辯證講矛盾、對立、鬥爭;而易經的陰陽雖是對立,卻互相共存與彼此成就,火澤睽及講求對立中的共同性

太極: 易經是中華文化的根本,是一部可以經世致用的寶典,更是一門窮理盡性的大學問。易經的核心思想是太極,太極是形而上存有,宇宙變化的本體。天地的化育由太極而來,太極生兩儀(天、地),兩儀生四象(太陰、少陽、太陽、少陰),四象生八卦(、兌、離、震、巽、坎、艮、坤)八卦可以代表一切自然現象的動靜狀態太極就化生宇宙萬物而言,它具有生物的能力,所謂「生生之為易」,萬物生生不息,變化不已,就是易經的太極。

陰陽: 凡是天地之間兩種相對的現象,例如: 剛柔、強弱、夫婦、男女、雌雄、白天和夜晚,都可稱為陰陽。太極的表現在陰陽,陰陽是天地間自然不變的法則,具有四個意義:

相對而統一的具體事物,相對而不敵對,相吸相求,合而為一

抽象的思想範疇,所有相對事物的稱謂,既抽象又具體

意指陽氣和陰氣,陰氣和陽氣自然感通,萬物源源不斷的化生

陰陽相互為用,相互制約,相互消長,相互轉化,平衡和諧

陰平陽秘: 中醫養生的關鍵是陰平陽秘,所謂「陰平陽秘」就是陰氣固守於內,陽氣緊密保衛於外,內在的陰氣要依靠外在陽氣的守衛,外在的陽氣要依靠內在陰氣的支持,維持身體能量的動態平衡,保持陰陽的調和與相對的平衡,身體就會健康。主要的養生方法是「不足者補之,有餘者洩之」例如陽虛要助陽,陰虛要滋陰,這是不足者補之;陽太盛要用寒涼藥,這是有餘者洩之。換言之,寒者用熱藥,熱者用寒藥,維持陰陽平和最健康。黃帝內經有一句養生的話很重要,就是「生病起於過用

陰陽辯證: 以人體的病理而言,中醫認為生病的主要原因是陰陽失調,失調有兩種現象: 一種是陰或陽偏勝,另一種是陰或陽偏衰。陽勝必然傷陰,陰勝必然傷陽,都會造成病變。中醫診斷和治療疾病的要點是八綱辯證論治,八綱是指陰陽、表裡、寒熱、虛實,而以陰陽辯證最重要黃帝內經強調「不治已病,治未病」,好像現代醫學強調的預防醫學,預防勝於治療,良醫治病,在未發病之前加以預防,不是生病後才治療,歷史上最有名的故事是史記記載扁鵲見齊桓公的故事。

唯變所適: 易經的生死觀是一種生成論,也稱為太極化生論,是以陰陽、乾坤、男女為兩極主軸,彼此之間自然感通,相交結合,不斷的化生,好像細胞中的染色體,可以分裂無窮的變化,例如人的DNA,在分裂重組中,千變萬化,不可窮盡。易經「唯變所適」猶如生物演化「自然淘汰」、「最適者生存」和「適應輻射」的學說。所以我們要懂得變通,適應環境,才能存活,生生不息。

吉凶悔吝,效法天地

易經中卦爻辭所敘的吉凶悔吝,吉凶是得(成功)(失敗)的現象;悔吝則指過程中有的小缺點和過失。至於「無咎」是要人改過遷善,在初犯小過時,就改過不至釀成大禍,就可以無咎了! 易經的卦與爻象徵吉凶的徵兆,表示人事的禍福,並教導我們趨吉避凶,得福遠禍。

卦爻辭中的無咎思想:

乾卦 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无咎。

坤卦 六四,括囊,无咎无譽。 《象》曰:括囊无咎,慎不害也。將袋口綁緊,比喻人應當謹言慎行,以求得沒有罪咎。

天澤履 初九,素履,往,无咎。 《象》曰:素履之往,獨行願也。

地天泰 九三,无平不陂,无往不復。艱貞,无咎。勿恤其孚,于食有福。

天火同人 初九,同人于門,无咎。

離卦 初九,履錯然,敬之,无咎。

澤火革 六二,已日乃革之,征吉,无咎。

有如《象》曰:風雷,益,君子以見善則遷,有過則改。改過遷善實為得福遠禍,趨吉避凶之道。一言以蔽之,就是效法天地「有過則改,見善則遷」。

憂患意識,改過遷善: 易經從人事的吉凶悔吝而生見善則遷的道德意識,這種強烈的道德意識稱為「憂患意識,要我們修養道德,善於補救過失。知過而改過遷善,可以轉危為安,成就大業,這是無咎終吉的道理,是易學的精義。知過改過不貳過不容易,所以清代學者顏習齋先生感慨說: 惡人之心無過。值得我們深思。

中正與謙虛: 易經特別重視中正之道,依照整個易經的思想來說,主要意義在時中位中時中就是把握適當時機,有所作為,在最恰當的時候,做出最佳的選擇,人生必是成功而吉祥。位中是指一個人所處的身分,所表現的言行和他的權利義務相符一致。例如家庭成員,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婦和諧、全家和樂。就是「位中」的意義。易經六十四卦,只有謙卦是六爻都是吉的卦,由此可見謙虛的重要。

知幾與積善: 知幾的具體作為有二,豫防變通。豫防: 中庸20: 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要有充分而詳盡的準備,居安思危,可以常保安康。變通: 繫辭下傳: 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易經要我們要懂得變通。積善: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繫辭下傳5: 「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小人以小善為無益,而弗為也;以小惡為無傷,而弗去也。故惡積而不可揜,罪大而不可解。」

總之,易經教導我們得福遠禍,趨吉避凶,無咎終吉,具體作為是: 憂患意識,反身自省,修養道德,知過改過,戒慎警惕,懲忿窒欲,立身正道,恆心毅力,中正自處,時中位中,謙卑有禮,謹言慎行,節儉齊家,積善去惡,恭敬忠信,知幾豫防,窮理盡性,效法天地,變通,自強不息,必得無咎亨通終吉。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en168&aid=147401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