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10/25 16:55:19瀏覽1928|回應9|推薦8 | |
儘管今(2012)年中國經濟成長破8%、可能只有7.6% ~ 7.8% 。不過最近林毅夫公開預測未來廿年中國經濟似可維持每年8%以上之成長。 中國經濟在未來二十年,仍有維持每年8%成長的潛力。未來經濟成長中,更重要的動力,是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發展中國家有「後發優勢」,可以吸取發達國家現成經驗,減少創新成本。如果後發優勢運用得好,發展中國家經濟成長率,可比發達國家高兩、三倍。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已達成平均每年9.9%的成長率。 2008年,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的中國人均收入,相當於美國的21%,或等於日本在1951年的水準、台灣在1975年的水準、韓國在1977年的水準。 台灣從1975年到1995年的二十年間,利用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的後發優勢,維持每年8.3%的成長速度;韓國則從1977年到1997年,維持了每年7.6%的成長速度;日本自1951年起廿年平均成長率9.2%。中國有條件在未來二十年,每年維持8%的成長。 未來二十年,如果中國真能挖掘出每年8%的成長潛力,到了2030年,人均收入至少可達到美國的一半。而中國人口規模是美國的四倍多,所以中國的內需市場規模,到了2030年,應該是美國的兩倍大。 中國經濟得以快速復甦的條件,並展望前景樂觀的因素在於: (1)民間儲蓄率高達GDP的五成,消費不受國際景氣影響,每年仍得以維持14%成長; (2)尚處於工業化早期,技術和產業升級空間大; (3)財政赤字僅佔GDP的20%,即使加上地方債務,也僅佔GDP的四成,得以採行財政擴張政策; (4)基礎建設發展空間大,如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中國投資開發高速公路、港口及電網。2008全球金融海嘯,中國開發高速鐵路;加速二現成是建設與投資;配合新農村建設,改善農村基礎建設,如水、電、道路等。 (5)人口都市化,內需市場潛力大; (6)外匯存底高達32,000億美元。 二、中國消費市場潛力大 中國有13億人口,縱使人均所得偏低,但經購買力平價指數調整後之人均GDP(PPP)已達美國15%,總GDP則達美國近一半,且GDP每年成長8%,而美國僅成長1%,因此每年消費增量已超過美國。 中國儲蓄率高:2009年中國儲蓄率高達GDP的50%,台灣則為25%,美國僅6.9%,日本2%。因此中國消費較不受國際景氣影響,未開發的潛在需求極大。高盛估計,中國儲蓄率2015年將降至46%,2025年約34%。當西方消費者在提高儲蓄率時,中國消費者才要開始消化他們的巨額儲蓄。預計2030年中國GDP將達21兆美元,國內消費將達9~10兆美元。 中國人口都市化:2009年中國都市化人口僅佔46.6%約6億人,歐、美都市人口多達80%以上。中國目前每年約有1%人口都市化,即有1,500萬農村人口進入都市,到2015年都市人口將佔55%,2030年將佔66%,即10億人。 中國都市家庭消費是農村家庭的3倍,都市人口消費型態不同,特別是醫療、教育、住屋,耐久性消費財,家電、汽車及休閒宴樂等消費將因都市化而倍增。都市化也促進基礎建設,擴大國內投資。 2009年中國民間消費僅佔GDP35%,遠低於美國70%、台灣62%、日本58%。反之中國淨出口佔GDP的8%,幾乎是全球最高。所以中國當前經濟策略改以高匯率、高工資來改善國民生活,促進消費,擴大內需市場時,其潛力無窮。 |
|
( 時事評論|財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