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3大因素 台灣產業投資意願低落(下)
2015/10/16 11:11:15瀏覽371|回應0|推薦3

三、台灣經貿處境日益孤立

台灣是一出口導向的島國經濟,內需市場有限,外銷市場必須尋求開放。台灣過去一度反其道而行~閉關鎖國。1996年實施「戒急用忍」,結果卻適得其反,台灣對中國之出口依賴度2000年時17.2%到2008年卻升至28.9%;台商投資中國在19901999年累計153億美元;20002008年反增至689億美元。其實同期間在中國經濟崛起產生之磁石效應下,日、韓、美、歐盟、東協對中國出口之依賴度也一併提高。

現在全球都在走向區域經濟整合,積極推動雙邊貿易互惠協定。如中韓簽訂FTA之後韓國出口享有免稅之覆蓋率(出口到FTA國家金額佔出口總值比重)已達62.66%,新加坡也達76.42%。台灣與中國服貿、貨貿至今尚未能簽約,FTA貿易覆蓋率只有9.68%。兩岸ECFA能否完成簽約是台灣與各國能否簽成FTA之關鍵因素。

中韓FTA簽訂後對台灣產業出口影響最大的是面板、石化、鋼鐵、紡織。中國進口稅率約在5%~10%之間,韓國商品出口中國關稅將逐年降低至""。而台灣貨貿協定不簽,則這些產業勢必移向海外投資。中鋼說:「台灣對外無法簽署FTA,到海外投資是必然趨勢。」

更何況中國在主導成立「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共十六國參與GDP產值佔全球1/3。美國也領導組成「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共十二國(與RCEP有八國重疊),GDP產值佔全球40%。

兩岸ECFA若無法完成簽約,不僅RCEP無法加入,甚至TPP也必須十二國一致同意才能加入,若兩岸關係不協和,TPP中任何一國受中國影響反對台灣加入,台灣將成為全球經貿市場的孤兒。

「全球化」、「環保民粹化」、「國際經貿地位孤立」,都影響台灣廠商在台長期投資的意願,這不是打通「創投」資金管道就可以解決。其實台商最不缺資金,政治面的「反中意識」與社會面的「反商情結」才是關鍵。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en0313&aid=33082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