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3大因素 台灣產業投資意願低落(上)
2015/10/15 01:02:00瀏覽382|回應1|推薦5

台灣經濟成長的兩大動力~一是出口,二是投資。「出口」衰退原因已另文檢討。更值得關心的是台灣投資意願長期降低趨勢,投資率(投資佔GDP比例)從自1990年代 28%,降至2000年代25%,2010年代22%,目前不及20%的原因:(1)產業外移,(2)環保民粹化,(3)經貿地位孤立化。

一、產業外移

台灣接單,海外生產比重平均已達60%,電子業更近九成。產業外移原因之一是在全球化趨勢下,失去競爭力之產業往生產成本低廉地區移動。如早年一些產業,日本移往台灣、韓國;後來中國取代台灣、韓國;現在中國也有騰籠換鳥計劃,部份產業再外移東南亞越南、泰國、印尼;甚至成衣、運動鞋廠更轉往緬甸、斯里蘭卡、寮國等地,這是擋不住的全球化浪潮。台灣的產業只有升級,往高附加價值產品發展,只是我們轉型速度不夠快。

二、環保民粹化

環保民粹化是台灣社會必須檢討的共業。台積電在中科建1210奈米最先進晶圓製造廠,先是環保團體反對,再是護樹團體反對。耽延建廠半年之久。

中油前董事長陳寶郎說:「台灣根本沒有石化產業政策,擴廠遇到環評就縮手。」「台灣欠缺國土規劃,石化要大面積專區生產,多半指向台糖閒置土地,環保團體就說排擠農業生產。」

台塑集團過去八成投資在台灣,目前八成投資在海外。因為環評過關機會微乎其微。環評又無客觀標準,現在淪為環保流氓需索的籌碼,以及政治人物操控的工具。

台灣反「七輕」、反「國光石化」、拒絕「拜耳」、排斥「杜邦」、反「龍燈」、反「核四」、反「服貿」。民間企業投資受到非理性的阻礙,只有產業外移,減少國內投資。損傷的不只是GDP的成長,更是就業的機會及薪資的成長。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en0313&aid=33082420

 回應文章

wonghc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10/15 10:00
約二十餘年前我訪問高雄附近的石油工業區,廠長們很無奈地說,他們建廠時,附近都沒有人家,現在被住家包圍著才有環保的爭議,這就是台灣根本沒有國土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