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9/26 05:45:21瀏覽208|回應1|推薦12 | |
孩子在暑假時回臺灣,對東西方的習慣、文化在匆匆幾天內常有混淆感。某天回婆家,大姑與婆婆在廚房門口一內一外聊天,孩子在旁站立良久無法由中間穿過。回到二樓告訴我:無法和院子裏的小狗玩,因為姑與婆在興高采烈的說話,找不到空檔插話 "借過"去院子。作為養育東西雙方子女的父母親也常常面臨 “如何做” 才適當的境遇。 有些朋友堅持 “傳統” 要孩子們順從父母,午餐自備炒飯、餃子 …全然“傳統”,直到上大學時才驚覺為伙食煩惱…。在聚餐時,好些坐移民監的爺爺、奶奶對傳菜大表不滿 “整碗捧走” …,其實西餐多採長方桌進食, “傳菜” 是使每個人可以取用每道菜的方法,與圓轉桌的方便性不同。 到美國是很多人的American Dream,其中辛與勞不在言中。我們不能要求下一代既做美國公民又要做傳統華人。既然要小孩和其他同儕融洽相處,文化言行上--在羅馬行羅馬的路應該是合理的;人各有體,孩子也有自我思考,在成長過程中只要不偏離正常軌道,作父母的只能教導孩子 “知道”,選擇的形成在他或她的,不是嗎? 國際化也要有開放的心胸,接受或尊重其他文化習俗與禮儀。 *若論富貴與清寒,一在平地一在山? 隨遇而安,處處是平原或高山可遠觀,富與貴在心裏! |
|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