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8/27 08:03:28瀏覽1477|回應1|推薦7 | |
出家與否,一直是許多學佛多年的人所困擾的問題,常聽佛友討論出家修行好,還是在家修行好的問題,經由「道」發心現出家相,重新挑動這沉埋已久的話題。 在佛教圈子裡,有些原本全家一起學佛,假日就全家一起到佛寺參加共修,或發心當義工,一家歡喜和樂,組成人人稱羡的佛化家庭。後來家庭中的主要支柱,也許是女眾或男眾,向道求法心,日益堅固,發勇猛心出家修行去了,留下另一半和子女,以及一大堆理不完的塵勞俗事。結果,佛化家庭少了重要成員,留下來的一方,生活失緒,怨聲載道,導致中斷了家人繼續學佛的意願,有的甚至禁止家族成員再到佛寺去! 原本發心立志向佛,出家求解脫是件好事,也是值得尊敬和讚嘆的事,遺憾的是,有的因溝通不良,或執持已見,在未徵得家人支持之前,便斷然捨家(俗家),投入清淨的僧團,造成家人無法諒解。有的立志出家普度眾生,把目標放在廣大的社會大眾,卻忽視了和自己最親密的家庭成員,阻斷和自己因緣最深的親眷學佛;還有的,認為出家才能專心修行,卻忽視出了自己的小家,投入僧寶的大家庭之後,還須要更大的願力與耐力!導致身雖現出家相,心仍日日牽腸掛肚俗家大小!最後撐不下去還俗的個案也時有可聞。再說融入僧團後,能否放下我執、我見和我慢,去過「六和敬」──身和、口和、意和、戒和、見和、利和的無我隨喜生活?能否適應僧團清晨三、四點就起板(起床),和過午不食的嚴謹生活? 有些人學佛之後,聽師父說每天要做多少功課,要精進不可懈怠時,就開始埋怨,怨身邊俗事太多,每天有作不完的事,說天天朝九暮五,要為生活,為子女奔波操心,好不容易盼到週末假日,還得割草、買菜、購物、打掃內外,連念部經,打個坐的時間都沒有?因此萌生出家的念頭,他想只有出家才能專心修行! 少了外緣牽絆,出家當然容易修行,問題是,身出家簡單,剃除三千煩惱絲,披上僧服就現了出家相;但心出家就難了,福報不夠,智慧不足,悲心不深,願力不大的,經常是出家後,煩惱反而比在家的時候多!在家眾遇到困難或挫折時,找個知己傾吐一番,便雨過天晴;出家眾為顧及僧寶的莊嚴形象,往往是有苦自己吞,有怨自己銷! 十年前有位長老曾數度交待我說:「你來出家,你出家,我這個廟就交給你!」師父講這話的時候,態度非常嚴肅認真,看上去很慎重,我了解長老的用心與苦心,但是若真出家,也不是為了得到道場的主控權,於是回長老說:「師父,剃髮容易,調適難啊!」要剃除頭髮很容易,只要兩分鐘的時間,便可讓原本秀髮如雲的成光頭!問題是,現了出家相之後,內心的調適才是最重要的!例如,如何選擇善知識,如何用功修行,這些才是漫長的路啊!長老很慈悲,同意這種看法,語重心長地嘆了一氣說:「現今善知識,真的難找啊!」 站在修行的立場來講,出家是比較能夠專心,成就的力道可能大些;若站在行菩薩道和宣傳佛法來講,出家與在家兩者不相上下!法師開示接眾具有說服力,居士演講佛法也同樣具有說服力,某些場合也許法師不便出席,而居士卻容易和社會人士打成一片,因此,在家與出家,端看自己如何取捨,而不管出家或在家,最重要的是,扮好自己的角色,把自己的身份扮演得淋漓盡致,發揮到最大的功效,這才是真正的修行! 二十年前,有部電影名叫「Thorn birds」(刺鳥),給我印象深刻。片中的男主角,一位年青的神父,深愛著女主角,從女主角七、八歲第一次見面就被吸引,愛到她老,愛到自己咽下最後一口氣! 問題是,神父為了追求樞機主教的頭銜,在愛慾與上帝中掙扎。他愛女主角,但是他更愛上帝!於是神父選擇繼續到神學院深造,繼續被訓練,之後他在教界的地位,也一級一級的往上升。在此同時,他仍深戀著女主角,讀經的時候經常審視夾在經中的褪色玫瑰──一朵女主角抛下的玫瑰!劇中的女主角,一生都在追求一個她無法得到了男人。 為了愛慾,聖潔、飽學、謙恭有禮的神父兩次背叛他的信仰,在女主角傷心他嫁之後,不遠千里,前往與所愛的女主角雲雨巫山,甚至藍田種玉。後來女主角生了一個兒子,也許受神父影響(也許是遺傳關係),總之女主角的兒子立志要當神父,男主角把孩子帶去訓練,誰知在一場意外中,女主角的兒子死了,神父親自為女主角的兒子主持喪禮,喪禮結束後女主角才告知神父,土裡埋的,是你兒子! 在電視機前看這部電影時,是邊看邊流淚,看完後內心感受深刻,震憾也不小!一個口口聲聲說他愛上帝,愛世人的神父,卻連他心中最愛的人都保護不了!都無法給對方一個完整的家,完整的愛!在這種情況之下,他再怎麼愛上帝愛世人,對當時的我來講,都是一種美麗的口號! 從那時候開始,我告訴自己,我歡喜學佛,我護持佛教;我知道佛法很好,我會努力把學佛的好處,把修行的法喜告訴和我有緣的朋友;我會先照顧好我身邊的至親好友,先把家人的心安頓好。 徑山禪師說:「出家乃大丈夫之事,非將相之所能為。」由此可知出家的殊勝,是千真萬確的事。能看破紅塵、擺脫世俗、投身於空門,的確是要宿世的善根,加上智慧、慈悲和勇猛向道的心,才能有福報現僧寶相。而出家為僧,非求安適、溫飽、名利,但為了脫生老病死,為斷除煩惱,為續佛慧命,為出三界度眾生,使所有的冤親債主成為法親眷屬,脫離六道輪迴之苦。 出家與在家,一切隨緣罷了!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