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電影《麵包情人》:: 要麵包還是要情人?
2012/10/06 18:54:09瀏覽519|回應0|推薦1

是一部關於家、夢想與愛的電影 - 記錄台​灣 "老人看護" 社會大​需求。

✽ 本片票房收益扣除發行開銷後,十分之一將捐贈外籍勞工關懷工作 ✽

「這是一部愛生命與夢想的紀錄片讓我們思索施與受之間的生命流動。人生的答案不單是在 moneyhoney 中。只能選擇一個答案生命是不容易的,人生有許多困難和限制愛充滿糾葛,有時和現時是衝突的。發生在別人身上的故事,有一天也會發生在我們身上,從中我們省思長壽之餘,人該如何善終。」
                                                                                - 新竹女中 何老師

故事從一九九八年說起,李靖惠的外婆當時被送到安養院,由廿五歲的外籍看護瑪琳照顧,瑪琳為了讓小孩上學,離鄉背井來台當看護工,這也讓李靖惠興起記錄這群外籍移工的故事,「全台灣有二四○萬老人家需要照料,這些問題也是我們必須要面對的。」

這些外籍看護必須全心照顧台灣人的長輩,有時介入得很深,但她們自己也有自己問題,影片中,貝比老公搞外遇,讓貝比在安養院情緒不穩,直到最後返鄉,換成先生去到杜拜工作,她留守家中;長年在台灣工作的羅莉塔發現家鄉的丈夫選擇不工作、賭博成癮,大學畢業的大女兒長期失業,孫女的尿布錢都還得仰賴她,讓她非常無奈,最後只好選擇回到家鄉。

李靖惠說:「我一直在等那一刻,等這群菲媽的某一人認為『Honey』比『Money』重要,到那一刻,才是紀錄片真正完成的一刻。

由外國人的眼中看到了台灣面對老年化人口的處理方式及人倫之間關係,提出與國外不同處亦讓我深深感受到忙碌的工業化、商業化社會家人間的疏離,讓我們用金錢解決許多不便之事,但同時也失去了好多親情間該付出的照料,讓老年生活多了缺憾,美好的家庭價值漸漸流失,反而是由這些外國人的努力,讓我們更自形慚愧。

反觀當我們追求工作成就(Money)把時間付諸工作上疏忽家人(Honey),再把 Money 付出請人再照顧 Honey,某種程度上似乎和這些外傭是一樣的,只是沒出國工作而已。我想台灣人能在這群努力打拼的外國女性身上找回更多的家庭的價值。
 
裡頭有一首配樂是重複再哼著 money and honey...,時間不算很久,搭配菲媽們工作的畫面與那悠然輕快的旋律,不管聽幾次都仍覺得意猶未盡,腦中也持續的播放著這段旋律

[ 導演 李靖惠 ]
畢業於淡江大學及台南大學音像紀錄研究所,長期關注女性與家庭題材,以《麵包情人》羅莉塔哼唱的「No money, no honey」歌謠命名紀錄片,直指這群菲媽面臨生活的兩難,她同時也以移工書寫的詩集、結合動畫及音樂,傳達菲媽內在心靈的盼望。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arry1964&aid=6921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