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講道筆記]旅途系列之一-內在的旅途及外在的旅途
2006/04/03 13:55:57瀏覽235|回應0|推薦4

這是我很喜歡的一個講道系列的第一篇
貼出來希望大家也覺得受益

講道人: Peter Scazezero主任牧師
講道地點: 美國紐約新生命團契教會(New Life Fellowship Church)
講道時間: 9/18/2005
講道主題: 旅途系列之異象及導論-內在的旅途及外在的旅途
筆記人:巴拿巴

[講道筆記聲明同前]

本周日回去我在紐約的母會新生命團契教會(New Life Fellowship)
(上周因時間衝突的關係我又去拜訪中城的紐約晨星教會)
主任牧師是Peter Scazezero(即情緒健康教會/建立高EQ的教會一書之作者
本書獲得美國基督教福音協會2003 or 2004最佳書籍金牌獎)
彼得牧師又開始了一個新的講道系列-旅途(The Journey)
這次是講異象及導論”內在的旅途及外在的旅途”(The Journey Inward, the Journey Outward)
聽了以後我覺得受益頗多
所以寫出來給各位姐妹弟兄參考

首先 牧師提到古代的基督教會有兩種屬靈的紀律
第一種是忍受孤獨(solitude)
第二種是忍受安靜無聲(silence)
前者是指 從其他的人群及事情中抽離 單單地親近神(attend to God)
後者是指 使所有內在其外在的聲音都靜默 單單地親近神

自從牧師他講過每天的禱告(daily office)系列以後
很多人寫email跟他說從solitude及silence兩點中受益良多
在我們人生的旅途中
常常我們都帶了太多不必要的東西而會在旅途中一件一件的丟掉
接下來牧師就舉他自己成為牧師及新生命團契教會建立十八年來的歷程
來說明屬靈旅程的階段
新生命團契教會可以約分為六階段(按 雖然後面三四個階段都在近幾年發生不太好區分)
第一階段是1987年建立教會 開始外在的旅途
接下來高牆(wall)出現
因為當時他同時建立三個教會事工極為繁忙
可是當時他的成熟度(情緒健康值)並不夠所以不但教會分裂
連妻子都跟他進行冷戰退出他領導的教會
但這高牆逼使他反省進入生命內在的成熟 (按 所以我們說苦難對我們有益)
(參詩篇一一九篇之研經筆記及成長神學第十一章患難與哀傷的角色書摘)
所以有以後的五個階段(這段歷史詳參情緒健康教會/建立高EQ的教會一書)
第二個階段是情緒健康的門徒訓練(emotionally healthy discipleship)
詳見情緒健康教會/建立高EQ的教會一書
第三個階段是教會買下自己的會堂(這就一年半前的事吧!)
第四階段是本教會變成一個教導的教會 服事眾教會
第五階段是開始作冥想的屬靈操練(contemplative spirituality)(按即重視孤獨及靜默)
第六階段為整合的階段
即這系列所說的
整合內在 外在 及向上(神)的旅途

接下來牧師畫了一棵樹
樹枝跟樹葉是祝福 樹蔭 保護及果實
但樹根往下的紮根非常的重要
我們需要四大屬靈的根基
第一是聖經
第二是作冥想的屬靈操練
第三是情緒健康
第四是謙卑地服事
如果我們前三部分作的好
很自然就會帶出行動也就是第四部分來
有時候我們覺得我們不喜歡某些人
覺得他們真是一團遭啊
所以不願意服事他們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需要把根基紮的更深
就像耶穌復活後三次問彼時說”你愛我嗎?”
當彼得說他當然愛耶穌的時候
耶穌就跟他說”那你餵養我的羊”
(按 愛人跟喜歡人並不一樣
愛是一種意志力的行動 喜歡則是一種感覺
我們可以用意志力去愛我們不喜歡的人
但沒辦法控制我們的感覺去喜歡我們不喜歡的人
參見魯益師”純粹基督信仰”第三篇第九章”愛”Charity)

接下來牧師參考Janet Hagberg及Robert Guelich的著作將信仰分成六個階段
這些階段不是完全分離的
所以我們常常會發現自己好像同時在兩個以上的階段
但總是有一個比較主要的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察覺到神存在而能改變生命(life-changing awareness of God)
第二階段是門徒訓練(discipleship)(學習)
例如學習如何讀經 如何禱告之類的
第三階段是積極的服事(The active life-serving)
例如在教會中服事等
依原作者的觀察
絕大部分的基督徒都無法跨越第三階段
因為在第三階段後有高牆存在

而第四階段就是內在的旅途(journey inward)
有很多的自我反省等等 這可能會花很長的時間
(按 這應該包括情緒健康的學習及冥想的屬靈操練等)
第五階段是由內在發出的外在的旅途(journey outward-from my inner life)
所以這一階段看起來跟第三階段差不多都是服事
可是其本質完全不同
第三階段的服事基本上可能只是我覺得那是對的事情所以該作
或是因為教會的領導同工要求我作所以我不得不作
還是單純的事工性質
但第五階段的服事則是由自己的內在成長的生命來支持
所以不論是服事的動機 喜樂 果效等等 都會有所不同

而第六個階段則是愛的化身(transformed into love)
也就是我們對神的愛已經了解並體會地如此之深
全人都充滿神的愛
所以自然而然就會想服事別人且覺得服事別人是很喜樂的事情
完全不覺得是一種犧牲或重擔
這時候我們就好像變成耶穌在地上的化身
主任牧師很謙卑(但也很真實)地說
他雖然偶爾嘗到第六階段的滋味覺得好得無比
但基本上他還在第五階段學習
希望有一天可以達到第六階段

每一種階段對基督徒都是有益且正當的
只有當我們不願意跟隨主往下一個階段前進時才是不好的
每個人的屬靈旅途都不同且我們尊重此種差異
要進入第五階段是要踏出很大的一步
如果我們能進入第六階段
就可以比喻成信心的母親跟父親(mother or father of faith)
即使別人當面跟你說他恨你或他恨基督徒
你也覺得ok 不會有被冒犯的感覺
因為你全身已經被愛充滿 有愛在湧流
你就好像變成耶穌一樣

最後牧師問我們兩個問題結束今天的聚會
第一是 你目前在屬靈的哪一個階段?
第二個問題是 你現在正在往哪一個階段邁進?

願各位弟兄姐妹都能與我一樣從這講道中獲益
感謝讚美主!

----

出自http://www.wretch.cc/blog/barnabas&article_id=3686071

( 創作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arnabas&aid=225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