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3/09/25 16:51:13瀏覽313|回應0|推薦17 | |
復次:「須菩提!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所謂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須菩提!菩薩應如是布施,不住於相。何以故?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須菩提!於意云何?東方虛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須菩提!南、西、北方、四維、上、下虛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須菩提!菩薩無住相布施,福德亦復如是,不可思量。須菩提!菩薩但應如所教住!」(金剛經之「妙行無住分第四」,經文取自https://www.6laws.net/99life/lawbook/%E9%87%91%E5%89%9B%E8%88%AC%E8%8B%A5%E6%B3%A2%E7%BE%85%E8%9C%9C%E7%B6%93%E7%99%BD%E8%A9%B1%E8%A7%A3%E8%AA%AA.htm#a1,最近於20230925(周一)下午拜訪)
[前言] 話說格主在20230816(週三)晚上寫了「[佛法/書籍]金剛經與基督信仰合參(一)-金剛經今註今釋之周宣德居士序」乙文 (請參見: https://blog.udn.com/barnabas/179763238 ) 並發表於本格 在該文中 格主說明自己與金剛經的因緣 並且表明如果可能 將繼續寫金剛經與基督信仰合參一系列的文章 這一系列的文章目前已經寫了五篇(不含本篇) 原本依照本系列文章第一篇 這一系列的文章在金剛經的解讀上會以柳絮居士寫的金剛經今註今釋(附:阿彌陀經述要)(慧炬出版社,八十八年一月初版五刷)為主 但也會參考南懷瑾先生講述的金剛經說甚麼(老古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以及張宏實先生寫的圖解金剛經(橡實文化出版,2008十一月出版三刷) 不過寫了金剛經前兩分的文章 我發現柳絮居士的大作對於沒有佛學基礎的人來說真得很難懂 因此自金剛經第三分開始 這系列的文章將以張宏實先生寫的圖解金剛經為主 而以南懷瑾先生以及柳絮居士的大作為輔 並在適當部分以基督信仰加以比較 合先敘明 [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 這裡的法是指宇宙的一切現象 應無所住的「住」 是指執著 這一小段的意思是 菩薩不僅不能執著於一切現象 就連布施時 也不能有所執著 至於布施 是指將自己所擁有的東西給他人 可以分成財物的施捨(財布施) 佛法的施捨(法布施) 以及給予保護、安全感(無畏布施) 從基督信仰的角度可以做以下簡單回應: 首先 就佛法中所提到的三種布施 聖經也都有提到也都有提倡 首先就財布施而言 聖經教導我們要用財物接濟有需要的人 在初代教會 教會的成員甚至會將自己的房產變賣 再將所得價金交給使徒 由使徒依照需要統一分配給教會的成員 再就法布施而言 聖經教導我們要廣傳福音 也要了解基督信仰的真理 當有非基督徒詢問我們為什麼信主或是基督信仰的問題 我們就知道要如何回答 最後就無畏布施而言 在保羅書信的哥林多前後書裡面也告訴我們我們受了苦 將來就可以去安慰受同樣苦難的人 此外 使徒行傳中的巴拿巴(也就是小弟的別名) 他的名字就是勸慰子(son of encouragement) 也就是安慰他人的人 另外針對「不住」(不執著)布施 小弟亦可以舉出聖經中捐了兩三個小錢的寡婦為例 他雖然捐出自己的養生之資 但他主觀上應該沒有自己捐錢有多了不起或是想要獲得回報的意思 [所謂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 這兩小句話是說不執著於色相而行布施 也不執著於聲相、香相、味相、觸相、及法相而行布施 佛教將眼、耳、鼻、舌、身、意「內六根」接觸的對象 分成色、聲、香、味、觸、法等「外六塵」 [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所謂的福德是修人天善行所感得的福分 依照佛學的通說見解 福德跟功德是不同的 外修事功的有漏善是福德 內證佛性的無漏智才是功德 「漏」是指煩惱 福德(外)與功德(內)俱修俱足 才釋出離生死苦海乃至成佛之道 (張宏實先生,第235頁) 從基督信仰的觀點來說 雖然基督徒沒有辦法變成神(除非他原本就是神的道成肉身) 但是聖經還是鼓勵我們做外在的善行(相當於這裡所說的積福德) 以及內在的提升我們對基督信仰真理的認識(相當於這裡所說的積功德) 以上讀書筆記跟小小心得跟大家分享 祝各位格友平安健康 法喜充滿 福杯滿溢! 願 主耶穌基督的恩惠、 神的慈愛、 聖靈的感動常與我們眾人同在! 巴拿巴+_+ 20230925(一)4:51 PM(台北DELL電腦時間) 文:Barnabas Yu/余慕德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