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溝通
2010/02/11 16:40:06瀏覽300|回應0|推薦0
溝通 曾經有一對相處不甚融洽
的父女。父親習慣開車送女兒上學。 在經過一個峽谷的路程中,父親總要抱怨路上的垃圾太多、 環境髒亂,女 兒聽在心裡,感覺煩悶,
因為她明明看到的是青山綠樹、鳥語花香。女兒除了覺得難以理解, 在心裡更加確定,她的父親就是一個愛抱怨,凡 事盡往負面想的人,
難怪令人難以相處。在她長到可以離家的歲數時, 就迫不及待的遠離父親,很少再與父親有往來。直到父親過世, 女
兒回家奔喪。在參加喪禮後,女兒自己開車經過峽谷, 才發現多年來,父親所抱怨的垃圾原來散佈在山谷中, 只有在駕駛座才能看清楚。
當年的她難以理解,只是因為她所坐的位置, 令她難以看到山谷中的情景。

身為人有許多天生的限制,包括:我們無法以肉身飛行,
也無法在過於高溫或低溫的環境中生存。 而我想其中最容易令人困擾而造成遺憾的, 恐 怕首推個人的主觀所造成的溝通上的障礙了。


你也許會奇怪,我們使用語言與文字來彼此確認、互相引導, 不就是在溝通了嗎?如此說來,並不是那麼困難。但, 我們之所以沒有意識到溝 通的困難,
多半因為我們可以使用共通的理解基礎。

試想,當你走入一家麵店,請老闆送來一碗麵,等你把麵吃完,
再到櫃檯買單,這樣看似由你和麵店老闆主導成功的溝通中, 有多少是你們自 己完成的呢? 有多少來自彼此心中早已有的認知基模?我們一起來想想:
當你一走進麵店,店老闆就知道你是要叫他送一碗麵給你吃, 而 你在吃麵時,他也知道你等一下就會來跟他交換等值的貨幣,
所以你不會在這場互動中受到挫折。而當你走進麵店, 你知道自己不能親自去煮 麵, 而必須跟那個掌櫃的人說一項菜單上有的選項,然後,
你知道只要等一下,就會有人把一碗麵送到你面前, 那就是屬於你的食 物,你可以放心的吃,不會有人吵你。
等到吃完麵,你不必說就知道要到櫃檯繳費,然後可以離開。 我們大部分的互動其實是靠著共同的理解基礎或相同的認知基模, 說話或傳遞訊
息不過是在彼此確認、互相引導而已。 而在本文裡想要探討的『溝通』 是發生在彼此的理解及認知不足以共同成事時。 也就是當我
們真正覺察到彼此的理解與認知可能有所不同時, 才會開始動員,準備溝通。

談到這裡,想問問:你認為自己是一個善於溝通的人嗎?
要回答這個問題,請你回想: 每當你察覺到和對方有不一致的認知立場時, 你 心裡對自己說什麼話?是『這傢伙有毛病』,還是『
我想你一定有你的道理』?是『我早就知道他就是這種人』,還是『 我的立場或我們的關 係有沒有可能讓我有不能了解你的地方』?是『
只要講清楚,他就會知道真理是站在我這一方的』,還是『 你的不認同也許是來自我的某些偏 頗固執』?是『
誰有那個美國時間聽他講那些歪理』,還是『沒什麼好急的, 聽你說是為了增加溝通的基礎,也可能是上天給我的重要啟 發』?
是『他到底講不講道理,有沒有常識啊』,還是『 你和我的角度不一樣,我挪挪自己的位置去了解一下,也無妨』? 如果你 在內心的想法是比較偏向後者的,
也許你是一個不錯的溝通高手喔!

什麼會阻礙我們成為溝通好手呢?聰明的你,也許已經發現, 不是缺乏口才,而是缺乏覺察。
如果我們能夠隨時發現自己的主觀立場以及慣常 的反應, 可能讓對方的意見只能片面的呈現;或者, 我們能夠發現自己的反應正受到某種習性的制約,
正在彼此引導進入僵化貧脊 的關係, 而不是能夠提供雙方激盪迴響的關係,就是擁有覺察的能力。 我們來看看一段對話:

『我們寢室真是亂七八糟的!』
『我也這麼覺得,像上次就是我受不了了,才去到垃圾的, 都沒有人會去倒。』

『喂!是你自己那麼快就去倒,我本來想要去的。』
『這是什麼話,好像我倒了活該,沒做的人應該一樣。』

『喂!我上次也有掃地呀,只是你們沒看到而已, 一定要讓你們看到才算嗎?』
『好了,不要情緒化,可不可以公平分配一下工作?』

『對啦!對啦!我是情緒化,你最理性啦!』
在這段對話包含了許多被截斷的意見, 也呈現了溝通的空間逐漸狹隘的過程。
主要的原因在於每個人心中關心自己的立場是否得到聲張, 卻 渾然沒有覺察自己的反應可能壓迫、扭曲、片面化談話的對方。

我們再來看看下一段對話:
『我們寢室好像越來越亂喔!你們覺得呢?』
『我覺得還好啦!不過,不知道其他人怎麼想?』

『我想比較亂的地方可能是垃圾的部分。』
『喔!我也有這樣的感覺,上次我本來有想去倒的。』

『沒關係,我有空就去倒了,我想大家平常也可能會做其他的事啊。 』
『也許每個人覺得亂的地方不一樣,究竟怎樣才算整齊也因人而異,
我在想,我們要不要把幾個大家覺得比較重點的部分先提出來, 然後我們 再來討論該怎麼辦。』
在這段對話中,大家的觀點也許有異,
但是會覺察到自己有可能的主觀,並且開放空間給別人展現意見, 所以眾人的理解與認知就有比較大的 可能逐漸互通,雖然,
不一定能完全相同,但只要是足以成事,也就算跨越人的重大限制, 算是件了不起的成就喔!

如何才能增進自己在溝通過程中的覺察呢?
建議大家回想自己過去的經驗:和什麼樣的人說話, 會讓自己覺得可以展開自己的思路,而不會被 截斷、壓碎?
在怎麼樣的對話過程中,可以清晰的看到自己的立場, 也舒服的看到自己的立場的非必然性?在怎麼樣的對話過程中, 可
以感到自己可以越說越輕鬆,越輕鬆卻越有力量?
在這裡試著整理幾個溝通的好因子,供你參考:
1.
自信:相信自己是有多元而穩固的價值, 不會因對方的評價而受到動搖, 也不會因為需要承認自己的思慮不週,需要再改變或再學習, 而
感到價值大受威脅。
2.
安全感:相信能找出雙贏的出路,而不是你輸我贏。
也相信對方能舒展自己的想法,並不代表自己的想法就會受到擠壓。
3.
好奇:相信每個人背後都有很多好故事, 以至於會形成他目前的立場,帶著好奇的心去聽他的故事, 就像去理解一場電影一樣。
4.
寬容:有能力戴上別人的眼,去看他人所看到的世界,
了解他人的困境與自己的限制。
期待這幾個小建議能在你遇到需要溝通的時候,幫上一點兒忙。不過,究竟如何才能讓溝通成為舒服而有效的
事情,
那還需要
自己去把握機會 好好的經驗、體會喔!






王釗文 心理師
( 知識學習商業管理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aogon&aid=3771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