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吳淡如認為,富有是一種選擇,而這個過程則取決於個人的堅持。在她的著作《人生實用商學院:富有是一種選擇》中,吳淡如表達了一個與大多數人認知不同的觀點。許多人認為「富裕」是一種天賦,認為自己之所以生活無法富足,是因為出身或基因的限制,缺少所謂賺錢的「命」。也有不少人認為,有錢人大多因為出身富裕,才能無憂無慮地過生活。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然而,吳淡如指出,富有其實是一種可以培養的能力。雖然出身決定了個人的起跑點,但這並不會影響富有的最終可能性。致富與否的選擇,最終還是在每個人自己手中。她認為,一般人所渴望的富裕,並非成為暴發戶,而是追求「財務自由」,這是一種能讓人安心過生活的富足狀態。
所謂的財務自由,是指即使不再工作,被動收入也足以支撐整個有生之年的日常生活所需。
吳淡如認為,這種財務自由並不能被固定金額所侷限,因為每個人對生活所需的認定不同,事實上也會隨著時代變遷而有所改變。二十年前,若有人擁有1000萬元便會認為足夠終老,但如果這1000萬元只是靜置的資金,無法活用以產生新的收入,那麼這筆錢很可能會很快耗盡。
她進一步指出,富有是一種物質和精神層面的「雙重得意」,必須建立在多元的條件之上。具體而言,吳淡如認為,如果想要真正富有,最好擁有以下幾項生活特質:
特質1、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對吳淡如來說,健康是一種長期的投資,而這種投資最簡單的方式就是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她認為,這種習慣不僅有助於節省昂貴的醫療費用,更是最有效的節省方式,讓個人能以更少的代價換取更多的健康和生活質量。
特質2、定義你自己的夢想,並且提高行動力
別說沒有夢想。夢想未必要太偉大,重要的是它成為你生活的動力與意義。作家吳淡如認為,夢想不是具體的目標,而是心中推動自己活得更好的那份力量。她坦言,自己的夢想很微小,只是希望隨著年齡的增長,生活仍能充滿新樂趣、新學習和新期望。
吳淡如提到,我們不必苛求自己像SpaceX創辦人馬斯克那樣立志登陸月球,但我們可以成為一個有行動力、實現小小願望的人。不論年齡大小,自我提升永遠是必要的。她強調,請相信,人雖然想活得舒服,但原地踏步你會愈活愈不舒服。
特質3、規律性固定學習充實知識
現代人生活充滿了幸福感,這些都得益於科技的進步。隨著科技的協助,如今有愈來愈多的管道可以充實知識,從線上課程、電子書到Podcast,只需一部手機就能開啟學習之旅。作家吳淡如認為,擁有每天固定學習習慣的人,通常在時間管理上會顯得更有效率,這也代表他們的生活相對更加有規律。透過每天不斷成長,將時間投資在學習上,可以創造出如同財富增長般的複利效果。
吳淡如強調,她十分相信「追求夢想會孳生利息」這個觀念。不僅在理財上,只有創造「複利」才能真正實現財富自由,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學習。面對科技所帶來的訊息爆炸,許多人感到困惑,甚至因此產生焦慮。然而,她認為這些困擾主要來自於誤將資訊等同於知識。新聞、八卦、甚至是個人的經驗都不能稱為知識,真正的知識需要透過系統化學習,或者由比你更專業的人幫助整理出清晰的理路和邏輯,才能真正內化。
特質4、和正向的人做朋友
到了一定年紀之後,吳淡如認為,不可能與每個人都保持密切的朋友關係。她指出,如果要過得愉快,就必須與那些正向、積極的人為伴,而對於會帶來負面能量的人,則應該選擇斷捨離。這樣至少可以避免因溝通不良而感到沮喪。
她進一步強調,溝通本來就應該是愉快的,沒有必要與那些讓自己感到不舒服的人保持聯繫。即便這些人是親人,她也坦言,不一定非要「相濡以沫」不可。保持一定的距離,反而能使人生更寬闊,避免頻繁接觸帶來的煩惱和憂愁,讓彼此的生活更加輕鬆自在。
特質5、存下收入的2成
作家吳淡如認為,坐吃山空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為了避免這樣的慘劇,從年輕時就應該養成儲蓄的習慣。她經常對那些沒有積蓄的人建議「存下10%總可以吧?」但她也坦言,存下10%的比例可能有些不足,尤其當收入增加的時候,應該相應提高儲蓄的比例。
吳淡如指出,比如當月收入只有三萬元時,也許只能存下三千元;但如果有斜槓收入,月收入達到六萬元,而生活負擔僅需養活自己,那麼應該將一半收入,即三萬元存下來。她強調,不應該因為收入變多就膨脹消費,這樣才能逐步累積到人生的第一桶金。
她進一步表示,最忌諱的是成為所謂的「暴發戶」。在她看來,暴發戶並不單指那些賺錢多的人,而是那些隨著收入膨脹,就開始任意花費的人。吳淡如認為,最應該培養的不是儲蓄數字的多少,而是「先存錢再消費」這種穩定的理財習慣。
特質6、做你自己喜歡的工作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興趣,但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能讓人即使再忙也感到充實與滿足。這是因為一個人若為了實現自己的目標而努力,就能擺脫外界的期望與壓力,找到屬於自己的意義與成就。然而,許多人卻缺乏對自我的期許,只是迎合他人的期待,這樣的生活雖然忙碌,但卻只是為別人創造價值,最終無法從中獲得真正的成就感。
吳淡如舉例說道,許多父母希望子女考取公務員,認為穩定的工作和退休金是可靠的選擇。然而,她提出了一個關鍵的問題:如果這份工作並不能讓你感受到樂趣和成就感,那麼它真的適合你嗎?她提到,自己也有許多當了30年公務員的同學,但其中很多人並非總能感受到工作中的喜悅與充實感。
吳淡如認為,找到一份讓自己真正投入、不計較工時的工作,是人生中的一大樂事。這樣的工作能讓人眼睛發亮,從中獲得真正的成就感和快樂,而不僅僅是為了滿足外在的期待或是追求世俗的穩定生活。
特質7、培養消除負面情緒的能力
生活中有許多事情會激怒我們,比如網路酸民的一句話,或是開車時後方突然響起的巨大喇叭聲,這些情況都能非常迅速地引發負面情緒。雖然絕大多數令我們不高興的偶發事件實際上對生活的影響微乎其微,但如果不及時釋放這些情緒,它們最終會變成你人生中的沉沒成本。
吳淡如提醒讀者,若不斷地累積這些沉沒成本,我們很可能將自己變成一台「昨日垃圾處理機」。這樣的情況下,我們是否還有足夠的能量去追求心中的目標?
特質8、如果你賠得起,就勇於冒險
談到財務自由與投資的時候,吳淡如提出了一個直接而重要的觀點:如果有人向你保證,有一條完全沒有財務風險的致富道路,那麼這100%是詐騙陷阱。風險無所不在,無論你投資的是ETF還是看似穩固的「護國神山」台積電,都沒有人可以保證你一定會獲利。正如老話所說「投資一定有風險」。
然而,吳淡如提醒讀者,也不應該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冒險,缺乏知識就等於沒有降落傘跳下懸崖,最終只會粉身碎骨。因此,冒險之前必須衡量風險「你賠得起嗎?」這是一個現實而殘酷的考量。不少年輕人在初入社會時選擇勇敢創業,他們的想法往往是「反正本來也一無所有。」對吳淡如來說,這其實是個不錯的理由。如果總是要求無風險才能行動,那麼我們將錯失許多寶貴的機會。
特質9、習慣超越自己
當前社會中,許多人因為不斷比較而感到苦惱,往往無法自主地避免與他人比較。作家吳淡如指出,其實不需要尋找那些虛構的競爭對象,為什麼不選擇與自己比較呢?她建議,關注自己是否比昨日有所成長,這遠比打探同學的薪水或朋友住在哪種房子、開什麼車來得有意義。這樣的自我比較,對於培養自身的致富能力更加有效。
吳淡如認為,只要相信「朝著正確的方向努力就會有成果」,那麼每個人都可以盡其所能地過上充實的人生。儘管真實的人生奮鬥過程常常是痛並快樂著,但她強調,正是這些努力的瞬間,最能讓人對自己感到敬佩。真正富有的人,往往是靠自己努力奮鬥,而非僅僅依賴家族的優勢或出身富裕。
她指出,富有其實是一種選擇,靠的是堅持與毅力。如果不會理財,人生就難以找到真正的依靠。吳淡如將理財課比喻為建房子,打好地基最為關鍵。她主張,理財的道理越簡單越好,過度複雜的理財原則,終將敗給時間,而自以為聰明的投機行為,也將在「黑天鵝事件」(指那些突如其來的金融風暴)面前無所遁形。理財的目的並不僅僅是為了準備退休,而是為了在現代社會中培養自信,畢竟,這個世界的任何東西都是以「交換」的方式獲得的,越早懂得這一點,越能提早做準備。
吳淡如進一步強調,我們正處於一個通貨膨脹嚴重的時代。她建議,如果仔細計算通膨的影響,預估20至30年後,或許每月需要收入30萬元才能養活一家人,這絕非危言聳聽。
作者介紹|吳淡如
台大法律系學士、台大中文研究所、台大EMBA丶上海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碩士、嶽麓書院歷史學博士與上海交通大學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瑞士分校)商學博士班就讀中。
右腦是文青構思故事,左腦是商人分析經濟局勢,同時也是一位實戰派。經營餐廳、民宿、房地產租賃公司與電商平台。人生至今秉持一件事情,持續學習,就連2020年年底才成立的吳淡如人生實用商學院(Podcast)至今堅持每日更新,不只讓聽眾成長,更重要的是讓自己成長。如今已經成為台灣排行榜前五名的Podcast節目,在台灣下載量超過2億。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時報出版《人生實用商學院:富有是一種選擇》(原標題:人生實用商學院:富有是一種選擇)(相關報導:每月按時繳勞保,卻領不到退休金!勞保局教1招自保,不怕保費全充公|更多文章)
責任編輯/梁溶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