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1/24 22:57:32瀏覽2169|回應0|推薦0 | |
五代史馮道傳論曰:「『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善乎管生之能言也!禮、義,治人之大法;廉、恥,立人之大節。蓋不廉則無所不取,不恥則無所不為。人而如此,則禍敗亂亡,亦無所不至。況為大臣而無所不取,無所不為,則天下其有不亂,國家其有不亡者乎?」 五代史馮道傳最後的評論寫到:「『禮、義、廉、恥是國家的四 條主線;這四條主線撐不起來的話,國家就滅亡了(四維撐起國家 這頂帳棚,四條主線撐不起來的話,帳棚就失去遮蔽空間的功能了 !)』管仲這些話說得真好啊! 禮、義是人群互動的重要原則,廉、恥是建立人格的重要節操。不 懂得廉,就什麼錢都敢拿;不懂得恥,就什麼事都敢做;人的水準 如果是不懂廉恥,那麼禍敗亂亡也就都會來到了! 何況身為國家重臣卻竟然無所不取,無所不為;那麼天下豈能不亂 ?國家豈能不亡呢?」 然而四者之中,恥尤為要,故夫子之論士曰:「行己有恥。」孟子曰:「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又曰:「恥之於人大矣!為機變之巧者,無所用恥焉。」所以然者--人之不廉而至於悖禮犯義,其原皆生於無恥也。故士大夫之無恥,是謂國恥。 然而禮、義、廉、恥這四者之中,恥尤其最為重要。 所以孔老夫子在講到士子時說道:「(士人)自己的所作所為 要有格調。」孟子說道:「人不可以不講究恥。對自己沒品的 做法感到羞愧,那就不會再做出丟人的事情了!」孟子又說: 「羞恥心對人很重要啊!滿嘴胡說,隨意承諾的人談不上什麼 自我要求。」 孔、孟兩位賢人這麼樣的重視恥的原因在於:一個人不懂得廉 ,以致於做出違背禮義的行為,原因都出自於無恥(欠缺自我 要求)啊!所以士大夫(管理階層)的無恥叫做國家之恥。 吾觀三代以下,世衰道微,棄禮義,捐廉恥,非一朝一夕之故。然而松柏後凋於歲寒,雞鳴不已於風雨----彼眾昏之日,固未嘗無獨醒之人也。 我觀察周朝之後,世道衰敗,人們拋棄禮義廉恥,已經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然而松柏大雪天並不落葉,公雞風雨天一樣啼叫----舉世皆醉的時候,本就不是沒有獨自清醒的人。 頃讀顏氏家訓,有云:「齊朝一士夫嘗謂吾曰:『我有一兒,年已十七,頗曉書疏。教其鮮卑語及彈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無不寵愛。』吾時俯而不答。異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業,自致卿相,亦不願汝曹為之!」嗟呼!之推不得已而仕於亂世,猶為此言,尚有小宛詩人之意;彼閹然媚於世者,能無愧哉! 最近讀顏氏家訓,書裡提到:「齊朝一個小官曾經跟我說:『我 一個兒子,年已十七,能寫公文。教給他鮮卑語和彈琵琶,現在已 經會一點了;用這兩種本事來服侍大官權貴,無人不愛哪!』聽完 他的分享,我低著頭沒回話。 怪啊!這個人教自己的兒子諂媚討好異族壓迫統治者!若是這樣能 夠得到官職,我也不願你們這樣做!」 哎矣!顏之推不得已,在異族政權手下任官謀生,還發出這樣的不 平之鳴,有《 小宛 》詩篇作者不願忘本的心意;現今那些糟蹋自己 ,巴結滿洲人的傢伙,心裡能不生愧疚嗎?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