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淺談價值觀
2011/01/02 21:55:00瀏覽790|回應1|推薦3
※注意:本篇文章之所有論點乃作者獨創,而作者對於社會科學方面之專業書籍可謂完全沒有涉獵,故可能和社會科學中已有的定義有所出入。若文中出現和已有的定義有出入或錯誤之地方,歡迎指教!
       前幾天看到電視和報紙上又在報導大學女生援交的新聞,說實在話這已經不算是新聞了。而新聞之後主播總是很感慨地加句評論,什麼「被物質生活迷惑而不知道在做什麼」、「現在的社會已經生病了」等早就已經老掉牙了。而最常見的就是這再精簡不過的五個字:「價值觀錯亂」。
       就這句話,引發了我的思考:究竟什麼是價值觀錯亂?又,什麼是價值觀?看過的幾本書中根本沒有令我滿意的答案,所以我便自己思索。經過一連串的歸納整理後,我自創出了這套理論。
       什麼是「價值觀」?在我這套理論裡,我採用了顧名思義的方法。所謂「價值觀」,就是如何觀事物之價值。白話一點的說,就是一個人對各種事情的價值設定之總稱。
       各種實際的物品都有它的價值。例如:在便利商店裡一瓶25元的可樂、在大賣場裡一盒99元的餅乾、在電器行裡一台5000元的電視、在某條街上一棟1000萬元的房子...等。這個價值是被社會定義出來的,更精確的說,是在各種複雜的經濟交互作用之下而形成的。於是,人們依賴這些價值做決定:在只考量金錢的情況下,你不會用大賣場的一盒餅乾去換別人的三瓶可樂,你也不會用電視去和別人換可樂,當然你更不會因為飢餓用房子跟別人換餅乾。在經濟學上,有一個專有名詞叫做「機會成本」。例如,假設在另一家店,餅乾一盒賣100元,可樂一瓶賣20元。如果你有100元,買一盒餅乾,那麼你的機會成本就是5瓶可樂。如果你買5瓶可樂,那麼你的機會成本便是一盒餅乾。人在做決定時,會選擇機會成本最低的一個。上述例子中,如果你習慣了1瓶25元的可樂和1盒99元的餅乾,那麼,你會在那家店買5瓶可樂(機會成本99元)而不是一盒餅乾(機會成本125元)。
       然而,做決定時不是每個都像買東西這麼簡單。請看下面的例子
       例如:距離睡覺時間還有一個小時,我應該拿來讀英文、讀物理、還是練吉他?也許讀英文我會感到痛苦,因為要背很多單字,但是這會讓我對明天的英文考試更有把握。而讀物理則是我比較有興趣的科目,但這樣沒辦法應付明天的英文考試,不過後天的物理考試可以過關。練吉他讓我快樂,但是明天的英文考試和後天的物理考試都會爆掉。好處是當我面對吉他社的學長和同屆時,我可以很有自信地展現出我練習的成果。
       生活中許多的決策所牽涉到的東西都不是那麼的具體。上述例子中,在考慮機會成本時,考試分數、時間、甚至是心情,都是機會成本的一部分,但是當我深思這個情況時,我沒辦法比較各事情的機會成本─因為它不像商品般有簡單易懂的價格標在上面,這時怎麼辦?
       生活中你可能不常擔心這個,因為在大多數的情況下,感覺會引導我們做決定(注意這不能跟衝動混為一談!)。而為什麼你的感覺是這樣?假設在上述的例子中,我選擇了讀英文,為什麼我做這樣的選擇?從機會成本的角度來說,這表示了我認定了「明天英文考試的成績」的價值大於「現在的快樂」和「後天物理考試的成績」。這,就是價值觀。
       也就是說,價值觀將所有的事物像商品般標上一個價格,好讓我們在做決定時可以清楚界定事情的機會成本,並且做選擇。事實上,我們的感覺並不會這麼絕對,這個數值其實很模糊,但是大小關係卻很清楚。這也就是說當我們在做決定的時候,我們清楚這個決定比較好,因為我們透過我們的價值觀,界定出做這件事的機會成本最小。如果我們會猶豫,表示說當我們透過價值觀來解析這兩件事情後,這兩件事的機會成本差不多。要特別注意的一點是:每個人的價值觀都不一樣。
       讓我們再看幾個例子來更明白這套理論:假設2001年某扁迷花100元買來的限量阿扁布偶,布偶賣完後有人要出1000元和他買,他拒絕了。為什麼?表面上來看,這個交易對他的機會成本是一隻阿扁布偶,如果直接從經濟的角度來說,這是100元的布偶。而不賣的機會成本是1000元!但是因為他對阿扁的那份崇拜,經過他的價值觀認定後可能是10000元,這麼說來的話,賣出布偶的機會成本便增加為10100元,1000元當然就不算什麼了。順帶一提,出1000元買阿扁布偶的人,可能對阿扁布偶的價值觀判斷略多於1000元。
       現在,想像一下你是個處女(或者你現在就是個處女),有個男人說他要花x元買妳的初夜。這個男人是世界上所有可能接觸到妳的人之任何一個。
       請問,當x=1000,你賣不賣?我相信大部份人的答案是「不」。
       慢慢提高x的數值,直到你的答案是「是」為止。請不要回答「無價」,我不相信如果比爾蓋茲的錢全部給妳妳還會拒絕。
       當你開始回答「是」的時候,妳的初夜經過妳的價值觀判斷之後就是這個價值。
       這個理論就這麼簡單,了解了嗎?
       回到「價值觀錯亂」,這沒什麼好說的了:根據理論,「價值觀錯亂」只是一群價值觀和另一群人不同的人對另一群人的評論,因為這兩群人的價值觀不同。也就是說,所謂價值觀錯亂,只是一種想把自己的想法硬套在別人身上而失敗的一種批評罷了,這就是結論。
( 時事評論社會萬象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8412061&aid=4757278

 回應文章

雀兒-SuzumeKo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價值觀
2011/01/05 18:16

我認為你的看法很正確,簡單一句話做結論:價值觀就是你認為最正確的想法,你的人生態度。

這讓我想到我之前在書上讀到的名詞:犬儒。

節錄自安德魯˙克萊門斯,【作弊】~這個詞是從希臘文的「狗」演變而來的。在古希臘時代,有一群失敗者組成一個團體,叫做犬儒。犬儒們對任何人、是、物都沒有尊敬之心,他們就像狗一樣,咬爛你最好的鞋子後還對你搖尾巴,或再你面前把草坪稿的一團糟。犬儒們不在意別人,他們不但想做什麼就做什麼,還認定別人也都是這樣。

或許有些不同,但是我相信那些「援交妹」們也有著一些「犬儒」的想法吧!


p.s.可以給我早春賦的樂譜嗎??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