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跟痛經說Bey Bey 
2010/01/31 07:12:52瀏覽518|回應0|推薦1

奇美醫學中心 中醫部主治醫師 陳怡文

   「淑屏是18歲的高中生,每次月經來時總是肚子痛的很厲害,痛到臉色發白、冒冷汗,甚至躺在床上無法上學。媽媽心疼女兒,自認為女兒是「冷底」,月經來時熬中將湯,月經乾淨後又燉四物湯給女兒進補,結果不但經痛情形沒改善,反而臉上青春痘愈長愈多,而且出現口乾舌燥、便秘的情況。」

     「米芸是30歲的家庭主婦,育有一女已六歲,因患有子宮內膜異位,每次月經來小腹痛甚。聽街訪鄰居說:女人經後都要服四物湯調理。所以近幾年來燉了不少四物湯吃,但月經卻愈來愈提前,經量愈來愈多,且伴隨大量血塊。因經血流失過多,已出現貧血的症狀,而且經痛情形非但沒改善,在超音波追蹤檢查之下,子宮內膜異位瘤竟一直在長大。」

在中醫婦科門診常遇到這類經痛的病人,為什麼在民間廣為流傳的女科聖藥—四物湯—沒有效呢?到底中醫是如何看待及治療痛經的呢?

    所謂的痛經是指女子在月經期間或行經前後,出現周期性的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部,甚至劇痛而引起昏厥的病症。常伴有頭暈、噁心、嘔吐、腹瀉、全身無力等症狀,且影響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若經來疼痛但無明顯的生殖器官病變者,稱為原發性痛經,通常在初經後一至二年開始出現。大多與內分泌失調或精神因素有關。上述淑屏的例子即是屬於這類型。而經來疼痛若伴有生殖器官的器質性病變者,如子宮內膜異位、子宮肌瘤、骨盆腔發炎、子宮內沾粘、或生殖器官的先天性異常者,稱為次發性痛經,多發生在初經後較多年。米芸的例子即是屬於這類型。

     中醫認為痛經大部分是因為氣血運行不暢所致,即所謂的「不通則痛」。但有一部份則是因為病人本身氣血衰弱,造成子宮供血不足而疼痛,稱為「不榮則痛」。痛經病人的體質依虛實不同,中醫將其歸類為下列幾型: 1.氣滯血瘀、2.寒凝胞中、3.濕熱下注、4.氣血虛弱、5.肝腎虛損。因此若要使痛經得到根本的治療,還必須根據患者個人的體質加以辨證用藥。

    痛經的治療在西醫主要還是以止痛、鎮靜、緩解平滑肌痙攣為主,但是長期服用西藥,並無法根本解決痛經的問題,只是將疼痛暫時壓抑,而且會造成對止痛劑的依賴性,劑量愈吃愈大,最後失去效果;有些人甚至會出現月經量越來越少的情況。中醫的治療則是依月經週期的不同階段,用藥有所不同,且依每個人不同的體質狀況,給予最適合的藥物調理。但對於痛經治療的關鍵期是在經前五天到經行第三天,若能掌握時間及早用藥預防,則經行不適可減至最低。中醫的另一項利器—針灸也可應用在痛經的治療。尤其在痛經發作時若配合針刺合谷、公孫、三陰交等穴位,有助於即時緩解疼痛。

     除了藥物治療,痛經患者平日最忌貪涼飲冷,尤其經前及行經期間,生冷瓜果及冰涼飲料絕對不可碰,並要注意保暖。月經期間及月經後亦禁止自行服用四物湯、八珍湯、中將湯或十全大補湯。「藥」要對症才能治療,若道聽塗說自行亂服藥,則「藥」就變成「毒」了,反而對身體有害。尤其患有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異位症、及骨盆腔發炎的病人,若喜歡吃補,就會像上述米芸的例子一樣,不但痛經沒改善,腫瘤反而被愈養愈大。血虛體質的人,在月經乾淨後可多吃ㄧ些鐵質含量高及補血的食物,如葡萄、櫻桃、波菜、髮菜、紫菜等。陰虛體質的人,可多食用含黏液質高的食物,如黑木耳、海帶芽、昆布、髮菜、香菇、地瓜葉、皇宮菜等食物,有滋潤養陰的作用。

    痛經的患者在飲食上對冰冷的食物若能忌口,又能堅持週期性的中醫治療,月經期間的不適必能逐月減輕,終至消失。

( 知識學習健康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zxc1012&aid=3737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