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8/04/26 22:21:05瀏覽2178|回應1|推薦66 | |
花蓮地震後旅遊市場一度衰退,退房潮讓飯店業者大喊吃不消,那時,朋友問我還可以去玩嗎?我說有何不可,凡事聽天由命,會來的還是會來,不來的就會遠離你。 於是敲定4月中離家吃走花蓮。 偏偏在出發前兩天大雨造成蘇花公路泥流落石,許多遊客被困隧道內,這又讓我不安心,不安的是擔心蘇花封閉,只要不封,就如期出發。新聞報導說當晚8點會搶通,稍晚又說隔天早上10點搶通,就是我出發的前一天。 跟度假村業者詢問路況與天氣,結果都令人滿意,因此行程不變,快樂玩花蓮。 啟程當天到宜蘭才有雨,一直到蘇澳上蘇花改都是下雨的,這是第一次走蘇花改,真的很快,十餘分鐘就到東澳,路平又直好開也安全。 接著蜿蜒的蘇花,一彎又一彎,過了錦文隧道沒多久,左側有處車場,去年9月環島時有看到,這次特地停下來看究竟,問了9人座的司機,才知是「清水斷崖」。 原來崇德隧道前的清水斷崖停車場是舊的,這裡是新的。 ↓這裡標高66.8公尺(廁所外面的標示) ↑↓這個停車場較大,步道也寬。 ↓陰涼的天氣下信步走來,輕鬆愜意,靠崖邊的場地很寬,還有人玩空拍機。 ↓還可看到北迴鐵路火車穿過大清水和崇德隧道之間 ↓很幸運拍到南下火車出山洞 一行來到中橫,說到中橫,己來過好多次,有時是與旅行團來訪,也開車來過,路線上有些模糊,而這趟行程有許多第一次。 第一次進布洛灣山月村、第一次走上長春祠、第一次開車進燕子口步道……真是不虛此行。 ↓來到「溪畔」,對面山壁有坍方,工程車進進出出,正在趕工修復。 ↓燕子口步道是人車共用,在入口處讓友人下車,我一直往裡開,中途有處路面寬一點可停車,原來這裡是靳珩橋休憩點。 靳珩橋跨過立霧溪支流魯丹溪,原名白龍橋,是紀念當年施工殉職的靳珩段長而命名,並且立銅像。這座橋歷經颱風摧毀,目前所看到的是92年完工的。 ↓溪另一側是印地安酋長石 ↓右側是靳珩橋,左側是台8線,最後會集成同一線。 ↓天祥是中橫重要一處休憩點,還有高級飯店,故事館展示許多珍貴照片,都是記錄當年開闢中橫的珍貴史料。 ↓長春祠位於太魯閣口不遠處,恭奉開闢中橫不幸遇難的212位英雄靈位。 聽到一位導遊說:長春祠原來在右側坍方處,因落石毀壞,才換到現在位置重建。 ↓第一次走進來,步道也是在山腰打出來的。 ↓長春祠旁有一座涼亭,亭後一泓清泉,水從上而來匯集之後再穿過小橋傾泄而下。 ↓布洛灣山月村,第一次來,空氣清新,滿山綠意非常養眼。據說是中橫「星級」的原味度假村,我想是夜裡無光害,星星特別耀眼吧! ↓走到觀景台看著對面山壁,原來只感覺綠意盎然,但是對照解說牌,還有學問在裡頭。 ↓餐廳後方有漂流木組合的裝置藝術。 ↓這裡才是度假村房間,謝絕遊客參觀,只能遠觀。 ↓選擇在這裡享用太魯閣族風味餐,所有餐具、飲料都是自助,只有上菜他們服務,中途也沒有收盤子,同行友人抱怨如此還收一成服務費。 不過,有一點服務人員說得很實在:每一樣菜都是一點點。 ↓裝小米酒的山豬杯,很可愛。 ↓跟牠親嘴,才能喝得到小米酒。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