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華民國行政院主計處所公佈的「就業率」與「失業率」,筆者認為缺乏實質意義與可靠的參考價值。因為,它所採用的標準是完全背離了人民的真實情形與感受!筆者認為行政院主計處有義務主動公佈「低於勞工每月最低薪資的就業人口」有多少人?並告知這些就業者所佔的就業人口比例為何? 如果,「低於勞工每月最低薪資的就業人口眾多」,那麼所統計出來的「就業率」與「失業率」根本沒有任何參考價值,也沒有任何實質意義。如果,「低於勞工每月最低薪資的就業人口眾多」,那麼被變相美化過的「失業率」與「就業率」根本就是個謊言。因為,根本無法真實呈現就業的真相。 根據行政院主計處在99.7.23 17:00所發的新聞稿內容,可知「『就業者』係指在調查資料標準週內(每個月含15 日那一週),年滿15 歲且具下列情形之一者:(a)從事有酬工作者(不論時數多寡),或從事15 小時以上之無酬家屬工作者;(b)有工作而未做之有酬工作者;(c)已受雇用領有報酬但因故未開始工作者。依前揭定義,凡從事有酬工作者均屬就業者。」 基本上,失業人口與就業人口是針對十五歲以上的勞動力人口所作的區分,至於十五歲以上的非勞動力人口(如學生,料理家務的人,高齡者),就不列入失業人口與就業人口的統計。簡單的說,失業人口與就業人口之總和就是勞動力人口之總數。而失業率與就業率的總和,就是100%。正因為計算所採用的原則是如此,所以要美化數據有幾個主要的方法。例如,減少勞動力人口的總數,或是增加就業人口(根據就業的定義:不論時數多寡,只要從事有酬工作者均屬於就業者。)
上述二種方法,前者(減少勞動力人口的總數)可透過人人有大學與研究所念來減少勞動力人口,即讓原本該去找工作的人(該成為勞動力人口的)繼續成為非勞動力人口(如:學生)。後者(增加就業人口),一方面可以透過推動各種公家機關/學校/民間企業團體廣開兼職/兼任職缺(不論時數多寡),如此便有很多人「從事有酬工作者(不論時數多寡),均屬就業者。」一方面,可以鼓吹具勞動力但失業的勞動力人口先自我半年或一年進修與充電。這些原先具勞動力的人雖無工作,但因其並沒有在找工作,所以不會列入為失業者。也因此,這些人並不會造成失業率數據更難看。 但數據背後的真相是:每週區區幾小時的工作能夠養活自己和家庭嗎?主計處公佈這種變相灌水的就業率(不論時數多寡,只要從事有酬工作者均屬於就業者),只徒具形式而無任何實質意義與參考價值!事實上,也完全背離人民的實際情況與真實感受。但,可恥的是,政府部門從未主動開誠佈公,反而像擠牙膏似的官僚作風(當有人發現多一些事實時,就被迫多說出一點不願告人的真相。)這樣的政府,有沒有擔當?這樣的政府,有沒有責任感?諸位讀者,可以試著進一步思考這個問題。 換言之,主計處所採用的就業與失業標準,是完全脫離人民的真實感受,也完全不考慮其所採用的標準是大有問題的(不論時數多寡,只要從事有酬工作者均屬就業者,不是失業者)。難道每週工作一小時(有領酬)就能養活自己嗎?難道每週工作一小時,就能應付家庭的開銷嗎?
把每週工作一小時(領酬)的勞動力列為就業人口,而非失業人口,進而提升就業率的數據,降低失業率的數字。試問,這種就業率和失業率有什麼實質意義和參考價值?這種統計數字充滿了假相,也是變相地美化數據,更是變相地欺騙人民!
大腦顢頇的政府該醒醒了,別再不食人間煙火,別再不知民間疾苦了!請多用點心,請多用點力,請多用點腦。人民不須要沒有思考力的政府,人民不須要沒有同理心的政府,人民不須要官僚作風的政府,人民不要這些被變相美化的統計數據!因為,這些冰冷的數據既無法感受到人民的痛苦,也沒有呈現事實的真相。
2011.12.2 清晨有感,於是著手寫了這篇短文 (與其期待政府,不如主動挖掘真相)。 註一:主計處對於「就業者」的定義:(行政院主計處中華民國 99.7.23新聞稿)
「就業者」係指在調查資料標準週內(每個月含15 日那一週),年滿15 歲且具下列情形之一者:(a)從事有酬工作者(不論時數多寡),或從事15 小時以上之無酬家屬工作者;(b)有工作而未做之有酬工作者;(c)已受雇用領有報酬但因故未開始工作者。依前揭定義,凡從事有酬工作者均屬就業者。
註二:主計處對於「失業者」的定義:(行政院主計處中華民國100 .11.22發布)
失業者係採國際勞工組織(ILO)標準定義,即年滿15歲以上人口,且須同時符合無工作,在找工作或已找工作在等待結果,隨時可以開始工作等3項條件。
|